搜索到983篇“ 土地整理模式“的相关文章
- 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 2019年
-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发展进程中出现部分问题,例如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方式缺乏规划、土地退化等。现阶段开展土地整理活动的主要目标仍停留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层面,对区域内生态平衡及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视稍微缺乏。为此,论文首先阐述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落实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的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韦玉春
- 关键词:土地整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 公共利益视角下土地二次开发中的土地整理模式研究——以珠三角地区的实践为例
- 在土地资源紧缩的背景下,城市开发对象从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转移。存量土地权属复杂、空间碎片化、利益主体多元,传统的土地储备模式往往难以整合土地资源,如何在存量土地上落实城市规划战略、保障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建设成为一个难题...
- 熊浩刘晓妮
- 关键词:土地二次开发公共利益土地整理土地整备珠三角
- 台湾地区的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对大陆农村地区的启示被引量:7
- 2017年
- 台湾地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经过了将近70年的土地整理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土地整理制度,当前主要的土地整理模式有区段征收、市地重划、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和农地重划,完善的土地整理工具和法律法规体系为近几十年来的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有序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文章通过梳理台湾地区土地整理的模式类型和发展历程,比较不同土地整理模式的特征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当前处在转型发展阶段的大陆农村地区的集体土地,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的优化和整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 黄道远刘健谭纵波万涛
- 关键词:土地整理
- 基于植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模式——以贵州撒拉溪和花江示范区为例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选取贵州毕节撒拉溪与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调查,掌握示范区植物种类、分布状况和生长特性,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土地整理程度,选育植物先锋物种,结合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和边界条件,根据石漠化土地整理工程分区治理方法,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体系的指导下,针对两个示范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温凉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土地整理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和干热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土地整理与特色经果林集约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是基于植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的基础,项目实施后还应对植物多样性进行动态监测。(2)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应融入生态理念,构建基于植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模式,有助于生态修复和重建脆弱生态环境:2011-2014年期间,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植被覆盖率上升8.51%,无石漠化面积扩大22.53hm^2;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植被覆盖率上升4.47%,无石漠化面积扩大13.2hm^2。(3)模式的构建依托于技术体系,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主要采用潜在-轻度石漠化人工种草与草地生态改良丰产栽培技术、以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为主的坡地植物篱保水固土技术等进行模式构建;花江示范区选取以花椒-玉米为主的林粮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以皇竹草-苜蓿草为主的草地营养优化配置技术等构建经营模式。
- 崔蕾熊康宁关智宏陈永毕刘子琦
- 关键词:土地整理植物多样性石漠化
-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土地整理模式--以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土地整理为例
- 本文通过对徐州市轨道1号线沿线土地整理模式的分析,探索在土地集约化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沿线土地进行综合整理开发,从而进一步拓展城市用地空间,改善用地结构,完成城市老城区的内涵式改造和周...
- 田忠恩刘利
- 关键词:轨道交通土地整理
-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 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理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二者的关系,即土地整理是实现美好乡村建设总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好乡村建设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机遇。 其次,总结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在土地整...
- 王畏
- 关键词:土地整理融资模式乡村建设
- 基于震后生态恢复重建的土地整理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以及影响土地整理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3种土地整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平原丘陵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应以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主,科学选址,注重地质灾害的防治和避让;地处山区的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应搞好山区小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水土流失治理为核心,突出生态效益,搞好损毁耕地的复垦、恢复,重建土地生态环境。
- 张素兰张碧张世熔于丽娟高成凤
- 关键词: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土地整理
- 德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被引量:5
- 2013年
- 如今德国的土地整理已经转型为集农业规模化集中经营、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村镇革新、城镇区域发展等为一体,实现农村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 周同
- 关键词:土地整理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规模化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进行耕地的保护与总量维持的有效手段,对于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不科学,耕地面积缩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进行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得到更高的利用价值,这个议题,对于我们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要求。现今我们在土地整理上已经有了几套基本方案,笔者将对农村居民土地整理模式在广西的应用作相关说明,以供读者参考。
- 庞进佳
-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
- 河北省可持续土地整理模式与效益被引量:8
- 2013年
- 为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与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的矛盾,对河北省开展可持续土地整理十分必要。该文针对河北省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河北省可持续土地整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态服务功能的货币化,定量计算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不同的土地整理模式下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损益,探究不同土地整理模式的效益。主要结果有:河北省可持续土地整理典型模式包括土地平整模式、灌溉模式和排水模式;除耕地外其他5种类型(园地、林地、水域、湿地、荒草地)的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随经济价值增加而减少;单项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四项功能(食物生产、土壤形成与保护、原材料价值、气体调节)价值保留并增加,五项功能(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娱乐文化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大大减少,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因此亏损严重;低山丘陵区的土地整理项目经济价值提高小,生态价值损失大;而高原区土地整理项目能够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但以牺牲更高生态价值为代价。主要研究结论为: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总体可获益,即经济效益的增加大于生态效益的减少,但仍以生态服务价值为代价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平原区土地整理效果好于低山丘陵区和高原区,土壤状况差的耕地土地整理效果显著;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条件因地制宜地规划土地利用类型,除耕地外,其他用地更要注重其生态服务价值。
- 刘晓王红瑞王秀茹邢华超
-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服务价值
相关作者
- 林志华

- 作品数:37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烟草公司
- 研究主题:烟叶 基本烟田 烤房 烟田 土地整理
- 赖建辉

-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烟草公司
- 研究主题:基本烟田 土地整理 后整理 项目区 土地整理模式
- 张正峰

- 作品数:84被引量:2,037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整治 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 指标体系 农村居民点
- 施伟平

- 作品数:19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烟草公司
- 研究主题:烤烟 烟叶生产 管护模式 烟草行业 烟田
- 杨子生

- 作品数:366被引量:1,85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水土流失 边疆山区 土地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