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9篇“ 固定融合术“的相关文章
后入路与前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治的10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路方式分为后入路组(55例)、前入路组(52例),后入路组接受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前入路组接受前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指标、手前后脊柱功能、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CP)、骨保护素(OPG)]、后脊髓神经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与前入路组相比,后入路组出血量较少,手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较短(P<0.05);后与前入路组相比,后入路组疼痛评分和脊柱功能评分较低(P<0.05);与前入路组相比,后3个月后入路组血清BGP、PⅠCP、OPG水平较高(P<0.05);后3个月,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82%比7.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能促进脊柱功能快速恢复,改善骨代谢指标,减轻后疼痛感,加快康复进程。
戴磊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融合术脊柱功能脊髓神经功能
退变性腰椎侧凸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冠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LS)患者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冠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行短节段固定融合的DLS患者的临床资料。后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后C_(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CSVL)的距离(C_(7)-CSVL)≥20 mm和<20 mm,将患者分为失衡组和平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前影像学和手因素的差异。分别将同侧型和对侧型DLS患者的胸腰椎主弯大小、C_(7)-CSVL偏移大小、顶椎偏移大小和腰骶椎基底弯大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导致后冠状面失衡的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LS患者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冠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34例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DLS患者,其中,男62例,女172例,年龄(66.90±6.93)岁。其中,44例患者为失衡组,男12例,女32例,年龄(68.50±7.06)岁,190例为平衡组,男50例,女140例,年龄(66.54±6.86)岁。后平衡组前C_(7)-CSVL[(1.63±1.36)cm比(2.51±1.66)cm]、下固定椎倾斜角(4.84°±4.65°比6.81°±4.94°)、下固定椎旋转度Nash-moe分级1度[32例(16.84%)比12例(28.57%)]、胸腰椎主弯角(19.15°±6.85°比26.74°±8.02°)、腰椎基底弯角(9.64°±5.27°比13.83°±5.01°)、顶椎偏移距离[(1.95±0.92)cm比(3.11±0.96)cm和主弯僵硬度僵硬型[62例(32.6%)比24例(54.5%)]均低于失衡组(均P<0.05)。将ROC曲线截断值的分类变量(胸腰椎主弯类型、C_(7)-CSVL偏移类型、顶椎偏移类型、腰骶椎基底弯类型)以及启动弯的矫正类型等两组比较差异所有P值<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主弯类型为高角度型(OR=11.98,95%CI:3.680~39.000)、C_(7)-CSVL偏移类型为高偏移型(OR=6.603,95%CI:2.324~18.759)、顶椎偏移类型为高偏移型(OR=4.362,95%CI:1.498~12.700)、腰骶椎基底弯类型为高角度型(OR=3.756,95%CI:1.191~11.847)及启动弯矫正类型为�
卢政中吴晓东彭驰李星宇徐增顾一飞王辉王建喜臧法智胡博郑根江杨晨金志超周许辉袁文陈华江
关键词:脊柱侧凸退变性腰椎侧凸
枢椎内侧“in-out-in”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后脊髓形态变化及其危险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枢椎内侧"in-out-in"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后脊髓形态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枢椎内侧"in-out-in"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41例寰枢椎脱位合并单侧或双侧椎动脉高跨患者的资料,男12例、女29例,年龄(47.6±10.3)岁(范围18~6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中行单侧枢椎内侧"in-out-in"螺钉固定30例、双侧固定11例。采用CT测量枢椎椎弓根高度、枢椎椎弓根宽度、枢椎水平椎管宽度及螺钉侵入椎管距离,采用MRI测量椎管-硬脊膜距离、硬脊膜-脊髓距离、椎管-脊髓距离、脊髓横截面积及椎管侵入率。根据手前后脊髓横截面积计算脊髓横截面积变化率,并据此分为>20%组和≤20%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后疗效。结果41例患者的手时间为(165.5±30.1)min(范围120~220 min),中出血量为(212.5±87.4)ml(范围100~500 ml)。后均得到6~24个月的随访,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所有患者植骨融合前VAS为5.0(3.5,6.0)分,后3个月恢复至2.0(2.0,3.0)分,后6个月为1.0(1.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716,P<0.001);前JOA评分为10.0(9.0,12.0)分,后3个月恢复至13.0(11.0,13.5)分,后6个月为14.0(12.0,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093,P<0.001)。前枢椎椎弓根高度为(5.50±1.78)mm、枢椎椎弓根宽度为(2.27±1.23)mm、枢椎椎管宽度为(23.76±4.91)mm、椎管-硬脊膜距离为(3.08±0.91)mm,硬脊膜-脊髓距离为(3.23±0.85)mm、椎管-脊髓距离为(6.31±1.11)mm。后螺钉侵入椎管距离为(2.80±1.54)mm、椎管侵入率为12.1%±6.8%。手前后脊髓面积分别为(69.81±13.27)mm 2和(68.81±13.94)mm 2。41例患者中脊髓面积≤20%组32例、脊髓面积>20%组9例。影像学参数测量的观察�
张修儒高延征高坤邵佳毛克政古中正
关键词:寰枢关节关节脱位脊髓
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结合短杠杆复位应用于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弯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结合短杠杆复位在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应用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结合短杠杆复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Cobb角、脊柱功能评价、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结合短杠杆复位治疗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弯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疼痛,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文翰王焱刘全敬苟东凯刘黄兴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后路手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4年
评价将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在研究中纳入80例于2022.5—2023.5到我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椎体恢复情况、疼痛水平以及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椎体恢复情况、炎症与应激反应、疼痛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水平,并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加速其康复进程,建议进一步推广。
李军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骨折
前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对比两种入路内固定融合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前入路方式进行手,研究组以后入路方式进行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效果。结果研究组后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时长、住院时间、后创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后,两组患者VAS分数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VAS分数更低(P<0.05)。研究组后3个月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时选择后路作为手入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患者后恢复,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王龙王业华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融合术前路后路
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PVP)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情况、椎体恢复情况、脊柱功能、疼痛评分、创伤应激指标及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7 d皮质醇(Cor)、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中疗效更佳,可减轻患者手创伤,降低应激反应,加快脊柱功能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
余立钦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柱功能术后并发症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年
探讨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05~2023.05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探讨,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常规手。结果 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能够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并且患者受到的后创伤较轻,身体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优势明显。
张永建贾豆豆何兵刘畅张晓娜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
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前、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用时、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前相比,两组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用时短、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孙鸣晓王金财
关键词:显微镜手术颈椎病
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后镇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治疗,实验组采用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治疗。比较两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后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6、12、24、48h,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第2、3天,实验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对降低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黄文蒋斌郑舟婷
关键词:超前镇痛

相关作者

宋永兴
作品数:98被引量:370H指数:14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研究主题:肌间隙入路 椎间融合 腰椎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术
张建乔
作品数:133被引量:638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研究主题:椎弓根螺钉 腰椎 肌间隙入路 椎间融合 脊柱融合术
裴斐
作品数:61被引量:242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研究主题:脊柱融合术 肌间隙入路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曾忠友
作品数:219被引量:1,098H指数:20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研究主题:椎弓根螺钉 腰椎 椎间融合 肌间隙入路 脊柱融合术
籍剑飞
作品数:71被引量:192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研究主题: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脊柱融合术 腰椎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