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80篇“ 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文章
- 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预防中的作用
- 2025年
- 探究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96例(对照组48例在甲状腺手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48例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均更优(P<0.05),观察组的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情况更轻,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能够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辨认神经的走向和位置,从而避免在切除甲状腺组织或处理周围血管时不慎损伤神经,有效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并减少因误伤喉返神经而导致的并发症,而且医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彻底地切除甲状腺病灶,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整体安全性。
- 路凯
- 关键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保护策略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保护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315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结果315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中,共有2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损伤率为6.98%,其中19例(6.03%)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0.95%)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损伤组和未损伤组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被膜解剖方法及是否显露喉返神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病变、全切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非精细化被膜解剖及未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95%CI为0.898~0.937,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751;与Az=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病变、全切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非精细化被膜解剖及未显露喉返神经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相关。临床需采取针对性保护策略,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陈一东杨裕志
- 关键词: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
- 不同类型主动脉杂交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对比
- 2025年
- 目的 对比不同类型主动脉杂交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主动脉杂交手术(主动脉分支人工血管转流手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175例,分析主动脉杂交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对比分析不同手术种类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75例患者根据手术种类可分为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组(77例)、左腋动脉-右腋动脉转流组(35例)、左腋动脉-右腋动脉-右颈总动脉转流组(20例)和升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组(43例),4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6.9%(13/77)、0(0/35)、10.0%(2/20)、18.6%(8/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175例患者术后另发生脑梗死6例(3.4%)、截瘫5例(2.9%)、急性肾损伤3例(1.7%)、心律失常3例(1.7%)、肺部感染5例(2.9%)。结论 喉返神经损伤是主动脉杂交手术术后并发症之一,不同类型杂交手术患者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 黄鑫刘媛任思瑶李海洋
- 关键词:喉返神经
- 两种不同入路方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根治术效果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观察
- 2025年
- 目的分析比较经腋窝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8例行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6例为经口腔前庭入路(经口腔组),92例为经腋窝入路(经腋窝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皮质醇(cortisol,Cor)]、术前及术后7 d主观嗓音[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差异,在术后3 d、术后3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颈部损伤及吞咽障碍情况,术后6个月使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估两组患者瘢痕情况。结果经腋窝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经口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则高于经口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腋窝组与经口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17%、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E、Cor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VH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疼痛、颈部损伤及吞咽障碍评分均较术后3 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经腋窝组患者及主管医生POSAS评分高于经口腔组(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效果均较好,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均较轻,其中经腋窝入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方面更具优势,经口腔前庭入路在改善瘢痕美观方面更具优势。
- 王保卫邱新光程洁夏京辉
-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 改良RLNLN清扫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改良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LNLN)清扫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淋巴结清扫,观察组予以改良RLNLN清扫,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淋巴结清扫情况、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成功率、左/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均高于对照组,清扫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为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改良RLNLN清扫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改善淋巴结的清扫情况,降低喉返神经损伤风险。
- 贾征陆江王振华李东飞卢家奇
- 关键词:食管癌喉返神经损伤
- 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结合神经监测仪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结合神经监测仪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使用神经监测仪,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观察组生命体征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结合神经监测仪干预,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
- 王莹杨杉魏秀
- 关键词:甲状腺癌手术生命体征喉返神经损伤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危险因素分析以及相关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3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发生RLN损伤分为RLN损伤组23例和N-RLN损伤组3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手术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出现RLN损伤的列线图模型。以Bootstrap法和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绘制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的ROC曲线,分析独立预测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手术次数及术中神经监测为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获得的3个独立预测因素:肿瘤位置、手术次数及术中神经监测,构建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评价指标C指数(C-Index)为0.869(95%CI:0.823~0.958);拟合优度(H-L)检验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概率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符合度良好(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手术次数及术中神经监测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概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95%CI:0.712~0.834)、0.756(95%CI:0.709~0.816);以及0.887(95%CI:0.835~0.935),而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7(95%CI:0.887~0.976)。结论肿瘤位置、手术次数及术中神经监测为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付蓉黄惠桥
- 关键词:甲状腺癌喉返神经
-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RL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4年5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分为发生组(n=14)与未发生组(n=7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诊治相关信息的差异性,另对患者发生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非首次手术占比、手术范围、显露RLN情况、RLN分离方式与操作原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手术范围为“广泛”(OR=6.862,P=0.018)、非首次手术(OR=8.489,P=0.012)、RLN分离方式为“自甲状腺下角”(OR=7.409,P=0.015)、操作原则为“非精细化被膜解剖法”(OR=5.930,P=0.009)是甲状腺癌手术患者RLN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期间,应重视非首次手术占比、手术范围、显露RLN情况、RLN分离方式与操作原则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损伤的发生率。
- 高登旺
- 关键词:甲状腺癌喉返神经损伤手术风险
- 食管癌根治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食管癌患者508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分为损伤组43例和未损伤组465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分型、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术前放疗及化疗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采用lasso回归筛选预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列线图模型;分别绘制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损伤组年龄[(70.91±10.41)岁]大于未损伤组[(62.07±14.83)岁](t=3.820,P<0.001),肿瘤直径[(58.60±21.62)mm]长于未损伤组[(42.78±26.07)mm](t=3.858,P<0.001),肿瘤位于上段食管、T分期≥T2、N分期≥N1、临床分期Ⅲ期、术前放疗及化疗比率(86.0%、81.4%、34.9%、34.9%、58.1%、81.4%)均高于未损伤组(17.0%、50.8%、11.2%、7.7%、10.5%、8.2%)(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11.53±10.35)个]、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4.09±3.22)个]均多于未损伤组[(9.03±6.43)、(1.97±1.02)个](t=2.294,P=0.022;t=9.909,P<0.001),性别比例、组织病理分型与未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预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为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术前放疗、术前化疗、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净收益率较高,临床实用性较强。结论肿瘤直径长、肿瘤位于食管上段、术前行放疗及化疗、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多的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
- 刘宝兴马海波刘兴雨邢文群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癌根治术喉返神经损伤列线图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风险联合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1
- 2024年
-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建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风险联合预测模型。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3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两组资料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独立危险因素。最后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评估此模型的性能。结果显示,3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5.44%)。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8例(发生率2.07%),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3例(发生率3.37%)。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切除方式、手术次数、显露喉返神经和精细化被膜解剖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切除方式(OR=2.743,95%CI:1.028~7.272,P<0.05)、手术次数(OR=4.512,95%CI:1.324~15.376,P<0.05)、显露喉返神经(OR=0.230,95%CI:0.081~0.658,P<0.05)和精细化被膜解剖(OR=0.332,95%CI:0.116~0.951,P<0.05)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风险预测模型AUC(0.929,95%CI:0.889~0.968,P<0.05),优于其他指标,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最大的约登指数为0.701时对应的ROC曲线最佳界值为0.109,此时敏感度为0.857,特异性为0.844。结果表明,行甲状腺全切、多次手术史能增加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在手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和精细化被膜解剖可以明显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联合预测模型对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通过该模型对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
- 张天昊王晓妍安杰李金李锦行姜战武郝志伟
- 关键词:甲状腺癌喉返神经损伤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郑宏良

- 作品数:659被引量:1,058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单侧声带麻痹 下咽癌 疗效分析
- 陈世彩

- 作品数:394被引量:4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单侧声带麻痹 下咽癌 疗效分析
- 李兆基

- 作品数:299被引量:1,469H指数:20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生 外科手术 听神经瘤
- 周水淼

- 作品数:313被引量:1,314H指数:19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外科手术 神经再生 单侧声带麻痹
- 陈东辉

- 作品数:247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喉返神经 声带麻痹 单侧声带麻痹 疗效分析 下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