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8篇“ 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文章
TGF-β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创伤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PNI的治疗策略通常涉及手术修复、康复治疗和药物管理,但治疗效果仍可能达不到预期。在神经损伤后,施万细胞清除细胞碎片,释放促生长因子,提供导向支持,促使受损的神经突起重新生长并连接到目标组织。PNI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被释放到损伤部位,能够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向A2表型的转化从而上调营养因子表达。同时,TGF-β能够启动施万细胞的一系列表型变化,调节免疫细胞,激活神经固有的生长能力,从而增强神经再生能力。TGF-β还可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血管生成,维持血-神经屏障的完整性,增强其通透性,为神经再生提供有益的微环境。本文回顾了TGF-β在外周神经再生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并探讨了其中的潜在机制,为更好地治疗PNI提供新的线索。
唐礼强屈云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TGF-Β信号通路施万细胞巨噬细胞
负载钛酸钙取向性静电纺聚己内酯/丝素蛋白支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2025年
背景:取向性聚己内酯/丝素蛋白共混静电纺丝支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可促进神经再生,但修复效果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结合生物活性材料、生长因子等因素制备仿生神经支架。钛酸钙纳米颗粒具有促进施万细胞间黏附的能力,已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取向性聚己内酯/丝素蛋白-钛酸钙功能化支架,进一步探索该支架对施万细胞活力与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丝素蛋白支架,通过调整制备过程中的注射器流速、接收装置转速、纺丝时间筛选最优参数进行后续实验。在最优参数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随机取向聚己内酯/丝素蛋白支架(记为PCL/SF-R)、取向性聚己内酯/丝素蛋白支架(记为CTO-0)及含0.1,0.5,1.0 mg/mL聚多巴胺修饰钛酸钙的取向性聚己内酯/丝素蛋白支架(依次记为CTO-1、CTO-5、CTO-10),表征5组支架的物理性能。将5组支架浸提液分别与大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将大鼠施万细胞系(RSC96)分别接种于5组支架上,进行细胞活力、细胞骨架染色及细胞骨架与细胞黏附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制备静电纺丝支架的最优参数为:注射器流速15μL/min,接收装置转速1800 r/min,纺丝时间1 h;②PCL/SF-R组水接触角最大、弹性模量最小,CTO-0组水接触角最小、弹性模量最大;CTO-0组支架降解速率低于CTO-1组,并且随着取向性支架中钛酸钙质量浓度的增加,支架的降解速率降低;③5组支架对L929细胞无毒性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CCK-8检测结果显示,CTO-10可提升RSC96细胞活力;细胞骨架染色结果显示,取向性支架上细胞的长宽比和细胞突起长度均高于随机取向支架;qPCR检测结果显示,CTO-5组、CTO-0组YAP、Cntn2 mRNA表达均高于PCL/SF-R组(P<0.05);④结果表明,取向性聚己内酯/丝素蛋白-钛酸钙支架具有�
柳小军商雨情管文超许琳琳李贵才
关键词:钛酸钙聚己内酯周围神经再生
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总结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归纳临床前实验的电刺激参数并探讨其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介绍条件化电刺激模式和神经导管支架技术等最新研究。
陈晗林冯国栋赵杨
关键词:电刺激周围神经再生神经损伤
低频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024年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以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除了外伤性缝合、营养神经的药物,物理康复是目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重要手段。电刺激是物理康复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疗效确切,但作用缓慢。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围绕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因素,以及低频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为低频电刺激在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张传基姚潇颖王玉忠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电刺激髓鞘再生
碳纳米材料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虽然神经导管为周围神经修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手段,但传统神经导管只能为修复过程提供机械通道支持,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碳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在电化学及组织工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负载碳纳米材料的神经导管,在经过适宜的功能化修饰后,有望进一步提升神经修复质量。目的:对近年来负载碳纳米材料的神经导管/支架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在周围神经再生方面应用碳纳米材料导管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carbon nanomaterials,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nerve conduit,nerve guidance conduit,scaffold,nerve regeneration,peripheral nerve repair,peripheral nerve injury”,中文检索词为“碳纳米材料,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神经导管,神经支架,神经修复,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最终纳入69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碳纳米材料主要通过激活钙离子通道及诱导胞内钙活动发生的方式恢复受损神经生物电信号传导,不同神经导管设计策略的应用提高了神经修复的效果。②神经内血管化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前提,碳纳米材料生成的活性氧及活性氮触发了后续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内新生血管形成。③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变化会影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碳纳米材料在损伤早期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以发挥抗炎和促神经再生作用。④部分碳纳米材料在胞内诱导过量活性氧生成,可能具有不利于神经修复的细胞毒性,但合适的功能化修饰能够改善碳纳米材料产生的不良作用。⑤碳纳米材料虽然能够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发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固有的细胞毒性及不明确的体内转归降解途径,碳纳米材料距离临床应用仍有距离。未来研究可以通过
翟耘浩钱运
关键词:碳纳米材料神经导管神经支架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神经再生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神经导管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神经导管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装置,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神经导管,制备的原料包括顺磁性材料和凝胶。本发明构建一种模拟周围神经层次结构的神经导管,极大提高了神经导管的仿生程度及...
单小峰汪梓超李箐蔡志刚
有序氧化石墨烯基纤维支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体内研究
周旭
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lenium-methylselenocysteine,SMC)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雪旺细胞RSC96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A组(无任何处理对照组)、B组(加入100μmol/L H_(2)O_(2))、C组(加入100μmol/L H_(2)O_(2)+100μmol/L SMC)、D组(加入100μmol/L H_(2)O_(2)+200μmol/L SMC)、E组(加入100μmol/L H_(2)O_(2)+400μmol/L SMC);通过MTT法检测SMC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合适剂量组别后,通过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将36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损伤组(PNI组)及SMC治疗组(SMC组),每组12只;PNI组大鼠造模术后正常喂食、水,SMC组大鼠于每日饮用水中加入0.75 mg/kg SMC。术后4周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取材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最高电位,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7、IL-6、IL-10和氧化应激因子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劳克坚劳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测髓鞘密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荧光强度,透射电镜观察髓鞘形态并测量轴突直径,Western blot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ion p38MAPK,p-p38MAPK)、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MTT检测示加入SMC后显著促进RSC96细胞增殖,且低浓度即可达有效效果,故选择C组进入后续实验;ROS免疫荧光检测示B组较A组ROS荧光强度明显上升,C组较B组ROS荧光强度明显下降(P<0.05)。动物实验神经电生理检测示,SMC组CMAP最高电位显著高于PNI组和Sham组(P<0.05)。ELISA检
宋建国林浩东
关键词:神经再生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取向性PCL-SF/DFO复合支架的制备及用于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2024年
目的制备具有各向异性拓扑结构的聚己内酯(PCL)-丝素蛋白(SF)/去铁胺(DFO)复合功能支架,定向诱导神经再生。方法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各向异性PCL-SF支架,然后通过多巴胺(DA)对复合支架进行修饰,并接枝DFO形成PCL-SF/DFO功能化复合支架。对支架进行一系列表征和成分分析,之后通过MTT探讨支架的细胞毒性。培养施万细胞(SCs)和内皮细胞(ECs)验证细胞活力,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研究SCs和ECs在支架上的行为。最后通过RT-qPCR试验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结果力学性能和亲水性测试表明,复合支架的杨氏模量和亲水性得到提升。通过生物学评价发现,支架可协同各向异性拓扑性结构和DFO,促进SCs和ECs的增殖,有效引导细胞定向生长。最后RT-qPCR表明,该功能化复合支架可使神经再生的相关基因YAP、Cntn2和促进血管化的关键基因VEGF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结论该支架可通过各向异性拓扑结构对SCs和ECs细胞的增殖及定向生长的行为进行调控,同时协同DFO促进神经损伤处血管化,从而加速周围神经再生
柳小军申火云高红霞管文超许琳琳李贵才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静电纺丝DFO血管化
多通道定向复合神经导管结合微流控负载GDNF复合微球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目的:(1)构建和制备不同壳聚糖和胶原(CH-CO)质量比的多通道定向复合神经导管,并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表征,检测其机械稳定性,多种方式验证其生物相容性,综合筛选性能最优特定质量比的神经导管用于体内实验。(2)制备载GDN...
艾尼孜尔·亚里坤
关键词:神经导管微流控神经再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相关作者

姜保国
作品数:691被引量:5,618H指数:4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骨折 神经再生
伍亚民
作品数:319被引量:1,169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损伤脊髓 周围神经
顾玉东
作品数:841被引量:6,523H指数:4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臂丛 周围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移位 周围神经损伤
张培训
作品数:301被引量:1,795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顾晓松
作品数:421被引量:85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 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