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1篇“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相关文章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基甲酸铵(PDTC)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半暗带神经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prague 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TC组、TBI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5只。PDTC组大鼠于术前15 min腹腔注射PDTC(100 mg·kg-1),TBI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双蒸水。TBI组和PDTC组大鼠开颅窗后,将内径6.0 mm的2.5 g钢棒从内径7.0 mm聚氯乙烯透明管高度自75 cm自由下落,撞击硬脑膜致右顶叶脑挫裂伤,制备TB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开颅窗后用骨蜡封闭,不施加打击;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造模后1、4、7 d,应用改良的神经损伤评分(mNSS)评估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损害程度;造模后2 d,取4组大鼠各5只,断头处死,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造模后24 h,4组大鼠各取5只,断头取右侧损伤半暗带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右侧损伤半暗带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I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caspase-1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右侧损伤半暗带组织中NF-κB P65、IκB、NLRP3及caspase-1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4、7 d,TBI组大鼠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PDTC、对照组、假手术组,PDTC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大鼠m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形态正常,无肿胀,细胞间质无增宽。TBI组大鼠脑组织出现弥漫性出血性改变,神经元胞体形态不一,细胞膜与细胞质分辨不清,细胞核固缩,常为三角形,正常结构及核仁皆消失,弥漫性白细胞、红细�
- 杨家发陆兆丰王亚琼陆若玉李海荣刘梦佳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核转录因子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螯合-浊点萃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汞
- 2024年
- 鉴于标准HJ 694—2014检测饮用水中汞的检出限较高,无法满足痕量汞的分析要求,提出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溶液为螯合剂,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溶液为萃取剂,通过浊点萃取的方式将饮用水中的痕量汞富集于表面活性剂相,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汞的方法。水样经过滤、酸化后,分取50 mL水样,加入2.0 g·L^(−1)APDC溶液1.5 mL,5%(体积分数)Triton X-114溶液1.5 mL,调节混合溶液酸度至pH 6,于40℃平衡5 min,以2900 r·min^(−1)转速离心10 min,冰水浴中冷却5~10 min。弃去上层水相,在表面活性剂相中加入由磷酸三丁酯与乙醇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的消泡剂300μL,用5%(体积分数)盐酸溶液稀释至5 mL,上机检测。结果显示:汞的质量浓度在2.0μg·L^(−1)以内和对应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2μ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8%~97.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8.0%。方法检出限较标准HJ 694—2014低一个数量级,能够满足饮用水等清洁水样中痕量汞分析的检出限要求。
- 刘景龙韩倩杨超
- 关键词:浊点萃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预富集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制药用途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制药用途,本发明为了提高难治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提供一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的医药用途,发现了PDTC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且“奥美拉唑138.2mg/kg,PDTC 28mg...
- 毕洪凯黄衍强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是死亡和残疾的原因之一。TBI后损伤相关性分子模式刺激局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其中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小体的激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往研究显示PDTC在缺血性脑...
- 杨家发
- 关键词:动物模型创伤性脑损伤核转录因子PDTC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制药用途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制药用途,本发明为了提高难治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提供一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的医药用途,发现了PDTC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且“奥美拉唑138.2mg/kg,PDTC 28mg...
- 毕洪凯黄衍强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2014年
- 目的建立抗结核病新药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的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化学法、紫外光谱(UV)法、红外光谱(IR)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合对照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PDTC合成产品的质量分数。结果 PDTC水溶液有特征的硫取代显色反应。PDTC 5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在255、278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25 nm波长处有最小吸收。PDTC在3 250、2 500 cm-1间出现VSH较强的宽峰,在1 716 cm-1附近为VCS较弱的宽峰。以PDTC对照品为对照,进行PDTC合成产品定量分析,在25.75-20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低、中、高3个水平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9、100.06%、100.10%,RSD分别为0.59%、1.47%、0.58%(n=3)。结论建立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PDTC合成产品的质量控制。
- 付恩桃王秀云杨鹏赵鑫张颖范国荣
- 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高效液相色谱法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研究
- 研究开发新药,必须对药品质量进行详细研究,并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作为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和前提。为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需...
- 付恩桃
- 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对黄铜在3%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性能
- 2010年
- 目前,对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缓蚀性的研究不多,而有关其对黄铜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未见报道。采用失重、电化学方法考察了3%NaCl溶液中APDTC对黄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APDTC对黄铜的缓蚀有一最佳浓度,刚开始随着APDTC浓度的增加,APDTC对铜的缓蚀作用不断增大,在6mg/L时缓蚀效率最大可达85%,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缓蚀效果反而有所下降;APDTC对黄铜的缓蚀作用同时抑制了阳极反应过程和阴极反应过程。
- 廖强强李伟岳忠文潘杰文杨伊黎李义久
- 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黄铜缓蚀性能电化学
- 铜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自组装膜的拉曼光谱和缓蚀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对铜电极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的自组装单层结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进行研究。SERS光谱表明:APDTC分子通过硫原子垂直吸附在铜表面形成APDTC自组装单分子膜(APDTC SAMs)。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实验表明:在3%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APDTC SAMs对铜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8%;APDTC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介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 岳忠文廖强强王作华李义久陈亚琼葛红花
- 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拉曼光谱自组装单分子膜缓蚀
- 铜表面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自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
- 本文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在0.5 mol·L-1 HCl介质中APDTC SAMs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 APDTC分子易在铜表面形成稳定...
- 廖强强岳忠文沈曦郁镇寅周国定周琪
- 关键词:金属防腐电化学保护自组装膜电极过程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