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96篇“ 吞咽训练“的相关文章
- 吞咽训练在口腔癌术后加速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 2025年
- 对口腔癌术后加速康复中执行吞咽训练的价值予以探究。方法 筛选口腔癌患者80例,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区分时遵照随机手段,吞咽训练运用在研究组,常规护理运用在对照组。对比两组吞咽功能、疼痛、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MASA评分、WST、SSA指标,干预前后对比,前一项均有所上升,后两项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干预后对比,前一项研究组更高,后两项研究组均更低(P<0.05);术后12h、24h、48h时疼痛指标,两组干预后对比,上述各时间点研究组均更小(P<0.05);并发症发生率、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指标,两组干预后对比,研究组数值均更低(P<0.05)。结论 口腔癌术后加速康复中实施吞咽训练,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更少,患者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吞咽功能恢复更快,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蒋美平
- 关键词:口腔癌吞咽训练吞咽功能住院时间
- 吞咽障碍咽腔内刺激训练器及其吞咽训练振动件
- 本实用新型属于吞咽障碍治疗技术领域,具体公开吞咽障碍咽腔内刺激训练器及其吞咽训练振动件。吞咽训练振动件,包括振动子,其与振动传导件相接,所述振动传导件用于连接振动发生器,引导管,为中通管件,其一端用于与振动发生器连接另一...
- 王双夏晓萱何志文
- 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Wilson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68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驱铜和吞咽训练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肝豆扶木汤。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Barthel量表评分、24 h尿铜含量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SA、WST量表评分及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FOIS、Barthel量表评分、24 h尿铜含量及血清SOD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提高痰瘀互结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促进尿铜排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石桥汪美霞钱南南邵宁书倪明珠杨文明
- 关键词:吞咽训练WILSON病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 VVST-CV联合面部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改良容积黏度测试(volume viscosity swallowing test-Chinese version,VVST-CV)联合面部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VVST-CV联合面部吞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障碍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VVST-CV联合面部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加快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倪娇
- 关键词:脑卒中
- 呼吸-吞咽训练联合利咽针刺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康复中,呼吸-吞咽训练联合利咽针刺的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丰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5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77例。对照组行呼吸-吞咽训练,研究组结合利咽针刺疗法。对比两组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表面肌电图水平。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吞咽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40%(75/77),高于对照组的88.31%(6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7,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呼吸-吞咽训练联合利咽针刺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增强咽喉部表面肌肉功能。
- 徐双双蒋永化
- 关键词: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
- 康复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对肌少性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 2025年
- 探究康复护理+吞咽训练对肌少性吞咽障碍患者营养及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肌少性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组(n=34)。对照组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加吞咽训练。评估指标:临床疗效、SSA、SWAL-QOL、营养指标(Hb、Alb、BMI)及并发症。结果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A评分方面,两组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SWAL-QOL评分方面,两组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营养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Hb、Alb均有所降低,但对照组BMI下降,而观察组BMI上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b、Alb、BMI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康复护理与吞咽训练的综合策略,对于肌少性吞咽障碍患者而言,不仅能够显著优化其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还能增强营养吸收效率,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展现出全面而积极的治疗效果。
- 倪晓莉范文志
- 关键词:康复护理吞咽训练营养状态并发症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该院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TMS干预,2组均干预4周。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4周时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情况、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干预4周时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ST分级1、2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2组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时,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vs.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2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吞咽训练可加快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进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误吸,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 陈艳玮皮睿冯亚琼
-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吞咽训练
-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9月杭州明州脑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吞咽与摄食功能、呼吸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健康状况调查简表-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大于对照组,最高呼气峰流速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可改善其吞咽、摄食和呼吸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宁静
-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体外膈肌起搏器吞咽功能
-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结合吞咽训练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结合吞咽训练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每周5次,共持续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8周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性经口摄食等级(FOIS)、吞咽造影检查评分(VFSS)、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评分(PAS)。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FSS和PAS评分、FOIS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8周后,2组患者FOIS评级、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AS评分降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FS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P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FOIS评级、VFSS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P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VFSS评分在时间、组别、交互效应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评分在组别、时间效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IS等级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结合吞咽训练在改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降低误吸风险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 林祖琛徐乐义周雪珍卓飞男林静静冯常武
- 关键词:吞咽训练吞咽功能
- 肌电生物反馈和吞咽训练联合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无锡嘉仕恒信医院收治的79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接受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在此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相关指标及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肌电图平均波幅值、舌压峰值及ADL、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舌骨前移距离、舌骨上移距离均增大,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及电刺激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有利于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韩艳玲佘逸凡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电刺激
相关作者
- 宗敏茹

- 作品数:51被引量:3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吞咽训练 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高压氧
- 欧建英

- 作品数:28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研究主题:康复训练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康复
- 李宝栋

- 作品数:73被引量:40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吞咽障碍 序贯 咽部 舌根 急性脑梗死
- 孙洁

- 作品数:69被引量:3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吞咽障碍 脑卒中 吞咽障碍患者 吞咽功能 脑卒中后
- 万春霞

-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治疗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