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1篇“ 后路减压植骨“的相关文章
-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单一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临床疗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一组(t=9.719、51.746,P均<0.001),而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与单一组无明显差异(t=0.265、1.765,P=0.792、0.082);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单一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t=3.345、7.710,P=0.001、P<0.001);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77.14%(χ^(2)=4.200,P=0.040);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为C~D级13例、E级22例,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为A~B级1例、C~D级21例、E级13例(Z=-2.209,P=0.027);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单一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无明显差异(χ^(2)=0.159,P=0.690)。结论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虽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却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生理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王云浩李红星戴云飞
- 关键词:脊柱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脊髓神经功能
- 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
- 李明阳
- 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脊髓神经功能及骨折复位的影响
- 2024年
- 探究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脊髓神经功能与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 以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起始于2023.01,终止于2023.12,纳入数量共76例,将其分组(抛硬币法),组别设置MW组、QYL组,38例/组,MW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QYL组于MW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指标包括治疗效果、脊髓神经功能、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①治疗效果:观察组VS对照组=45.23%(45/45)VS45.23%(45/45),观察组>对照组(P<0.05);②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QYL组2.63%MW组5.26%(Z=38.899,P<0.05);③骨折复位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比QYL组(80.83±2.95)%>MW组(68.55±2.98)%(t=18.053),伤椎后缘高度比QYL组(92.25±8.75)%>MW组(75.33±7.18)%(t=9.215),Cobb's角QYL组(6.80±1.16)°骨折治疗中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实施。
- 吴娜
- 关键词: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骨折疗效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术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Cobb角伤椎高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均满足手术治疗指征)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疼痛情况、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恢复。
- 胡滨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骨折
- O臂导航辅助脊柱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O臂导航辅助脊柱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在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行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O臂组与C臂组,各53例。O臂组行O臂导航技术下脊柱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臂组行C臂导航技术下脊柱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腰椎功能、腰腿疼痛及并发症。结果O臂组住院时间为(7.23±1.78)d、手术时间(196.21±36.85)min,短于C臂组(9.62±2.88)d、(260.94±68.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术中出血量为(76.32±24.15)mL、透视次数为(4.45±1.12)次,少于C臂组(108.21±28.65)mL、(11.58±2.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手术置钉准确率优于C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和腰、腿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其中O臂组ODI评分为(10.54±2.16)分、腰部VAS评分为(2.06±0.64)分、腿部VAS评分为(1.01±0.35)分,均低于C臂组(12.66±2.31)分、(2.71±0.72)分、(1.33±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中使用O臂导航技术能够提高手术置钉准确率,缩短手术用时,减少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轻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 孙敬争贾学勤张东芝李丹丹张丽段伟利
- 关键词:脊柱退行性疾病腰腿疼痛
- 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有效性
- 2023年
-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应用后路减压植骨治疗的具体方法,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入时间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总计选入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研究组(50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路减压植骨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各项脊髓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临床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疼痛症状及脊柱功能障碍问题,患者伤椎高度、Cobb角会在治疗后有显著提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适合普及使用。
- 陆焱郭瑛梁昌海邢国
- 关键词:脊柱骨折后路减压植骨疼痛评分
-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多发于40岁以上,是中老年引起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马尾神经症状的常见原因。近20年来,随着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的发展及普及,DLS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研究对此类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共收治的127例DLS患者。
- 周照华秦绪强
-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植骨融合术
- 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5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于术后1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2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行X线、CT检测2组患者的伤椎修复指标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固定物断裂及松动、感染及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45/50)、100.00%(50/5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63,P<0.05)。术前,2组患者的ASIA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63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SIA分级分布情况较术前改善(Hc=22.538、45.637,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SIA分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Hc=17.589,P<0.05)。术前,2组患者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Cobb角显著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5)。结论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可显著减少
- 马向伟薛栋
- 关键词: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骨折脊髓神经
- 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减压植骨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种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后路减压植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的伤椎高度和Cobb角较之治疗前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减压植骨治疗,效果显著。
- 姜大伟
-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神经功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路减压植骨
-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 张睿吴思滨张金虎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功能
相关作者
- 刘国辉

- 作品数:316被引量:1,84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 杨述华

- 作品数:1,760被引量:5,884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肉瘤 手术治疗 关节镜 髋臼骨折
- 曹发奇

- 作品数:38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封闭负压引流术 骨折 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
- 王剑锋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胸腰椎骨折 后路减压植骨 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减压 临床疗效
- 吕超

- 作品数:9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肉瘤肺转移 骨肉瘤 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