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26篇“ 后纵韧带骨化“的相关文章
前路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对比
2025年
【目的】比较前路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7例OPLL患者,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路减压融合术,n=48)和观察组(接受前路减压融合术,n=49)。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颈椎功能恢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 _(2~7)角度、C _(2~7)矢状面垂直距离、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引流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1周、术3个月,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1周、术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3个月,两组C _(2~7)角度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术3个月,两组C _(2~7)矢状面垂直距离明显短于术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术在改善OPLL患者功能和结构调整方面优于路减压融合术,且前路减压融合术的安全性更好。
常跃文朱文俊冯俊涛顾伟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脊柱融合术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韧带骨化与外周血microRNA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蒙古族韧带骨化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miRNA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外周血中差异表达miRNAs与蒙古族韧带骨化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5例蒙古族韧带骨化患者和5例健康蒙古族志愿者外周血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miRNAs表达,得到差异表达的miRNAs,并绘制聚类热图及火山图。再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的预测,通过GO分析和KEGG分析预测靶基因参与调控的生物进程和信号通路。综合以上分析将miRNAs和信号通路与韧带骨化串联起来进行讨论。结果蒙古族韧带骨化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共有51个miRNA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个miRNAs表达上调,34个miRNAs表达下调。10个miRNAs的差异表达最为明显,其中3个miRNAs表达上调,分别为hsa-miR-27a-5p、hsa-miR-195-3p_R-1和hsa-miR-5683_R-2,7个miRNAs表达下调,分别为hsa-miR-10527-5p、hsa-miR-548z_R-3_1ss4AG、hsa-miR-17-5p、hsa-miR-106a-5p_1ss1AC、hsa-miR-324-5p_R-1、hsa-miR-4326_R+3和hsa-miR-93-5p。通过与TargetScan和miRanda数据库比较,最终发现2451个差异表达的miRNAs靶基因在各组之间有注释。GO分析显示,差异miRNAs的靶基因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生物学过程(BP),如调控RNA聚合酶Ⅱ对转录的活动、调节RNA聚合酶Ⅱ对转录的正向作用以及影响DNA模板转录。此外,在细胞组分(CC)中发挥功能,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胞液等位置,并且在分子功能方面(MF)表现出各种活性,如蛋白质结合、金属离子结合和转移酶的活性。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miRNAs的靶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代谢途径、肿瘤通路、钙信号通路和Ras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测得共51个miRNAs差异表达,其中17个miRNAs表达上调、35个miRNAs表达下调,表明了蒙古族韧带骨化患者外周�
胡斯楞李鹏飞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微小核糖核酸蒙古族
重度颈椎韧带骨化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近期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重度颈椎韧带骨化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接受颈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重度颈椎韧带骨化症患者23例,其中17例资料完整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纳入本研究,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并进行分型和影像学测量,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并计算改善率,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并发症。结果根据韧带骨化(OPLL)形态学分型:连续型12例,局部型1例,间断型2例,混合型2例。术前椎管侵占率为(67±0.09)%;椎管侵占面积为(40±0.10)%,颈椎K线阳性(+)15例,阴性(-)2例。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43.3%,优3例,良3例,可11例,差0例。术脑脊液漏1例,颈5神经根麻痹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结论重度颈椎OPLL的患者应该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案,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治疗重度颈椎OPLL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关凯王飞高伟涛李朋斌杨建祥周铁仁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后路
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PEEK-Cage置入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短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PEEK-Cage置入手术治疗颈椎韧带骨化症(OPLL)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骨五科接受颈椎前路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PEEK-Cage置入手术治疗的15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统计患者术前、术3 d、术1个月以及术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统计患者术前、术3 d、术1个月和术6个月融合节段的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160 min,平均(148.68±10.04)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30.0±18.8)mL;术引流量220~980 mL,平均(270.0±24.6)mL;卧床时间3~11 d,平均(3.6±2.8)d;住院时间7~16 d,平均(8.2±2.6)d。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1例患者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4例患者术出现吞咽困难;1例患者术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1例患者术3 d颈椎手术切口内血肿形成。术3 d、术1个月和术6个月,3例存在髓性症状伴上肢根性痛患者的Cobb角、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2例仅存髓性症状患者的Cobb角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椎前路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PEEK-Cage置入是治疗OPLL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在短期内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融合效果。
孙绍铜刘军刘莛予任伟剑
关键词:人工椎体颈椎前路融合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全内镜前路经椎体治疗孤立型颈椎韧带骨化合并骨质增生一例报告
2025年
目的初步探讨全内镜前路经椎体治疗孤立型颈椎韧带骨化合并骨质增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患有孤立型颈椎韧带骨化合并同节段骨质增生的患者行全内镜前路经椎体减压术,并使用相应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手段对手术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都得到了好转,VAS评分显示颈部及肩胛上区疼痛显著改善,JOA评分显示颈部功能获得明显恢复。MRI显示脊髓受压得到解除,CT显示,骨化复合物有效摘除且术2年显示椎体内镜通道达到了骨性愈合,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颈椎不稳。结论全内镜前路经椎体治疗孤立型颈椎韧带骨化合并骨质创伤小、恢复快,初步展示了其可行性。
王树发王正基杜迁孔维军
关键词:骨质增生
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单侧侧块螺钉治疗颈椎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
2025年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对颈椎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的疗效及矢状位平衡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8年7月采用颈路手术治疗的颈椎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65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9~60(54.4±4.8)岁,病程8~39(21.0±8.2)个月。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术组31例(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0~59(55.4±3.2)岁,病程7~48(23.7±13.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并发症。观察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矢状垂直角(sagittal vertical angle,SVA),C0-C2 Cobb角和C2-C7 Cobb角。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手术时间(109±15)min,长于单开门组(128±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轴性症状、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中运动、感觉和总分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膀胱功能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0-C2 Cobb角较术前均有增加,单开门组增加的幅度更大(P<0.05);两组C2-C7 Cobb角均有减少,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患者减少的幅度更大(P<0.05)。单开门组C2-C7 SVA在末次随访时有明显增加(P<0.05),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颈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改善了颈椎韧带骨化合并颈椎不稳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相比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能改善术颈椎凸和前倾。
周洋李驰戴王颖滕红林朱旻宇王宇王靖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侧块螺钉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025年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薄层CT扫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正常全颈椎模型,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随在模型上构建累及C4、C5和C6节段的连续型颈椎韧带骨化物的术前模型;以术前模型为基础,创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约束2个模型C7椎体下表面,于C1椎体上表面施加50 N的轴向力和1.0 N·m的力矩,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工况下,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骨化物和内植物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术前模型得出骨化物应力主要集中在C4/5节段,在前屈、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工况下骨化物最大应力分别为10.1,148.6,68.9,74.8,83.8和85.1 MPa;②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骨化物应力集中分布区域未见明显改变,但该手术会改变骨化物应力大小,除在前屈位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模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增大(+44.7%)外,在其他5个工况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明显降低,其中伸位下降最明显(-74.1%),在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下骨化物应力分别下降62.2%,63.3%,66.4%,67.9%;③钛板、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尾两端,伸应力最大(149.5 MPa),前屈应力最小(43.3 MPa);4个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在C3/4、C6/7融合器,应力主要分布在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周围,伸应力最大(30.8 MPa),前屈应力最小(11.5 MPa);内植物(钛板、螺钉和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于头尾两端,应力较大易导
李良奎黄永灿王鹏王鹏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内植物
颈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屈曲位K线阴性的颈椎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颈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double-door laminoplasty,PDL)治疗屈曲位K线阴性的颈椎韧带骨化症(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C-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骨科接受PDL治疗的68例C-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以上。根据屈曲位K线情况分为实验组(n=29):患者为中立位K线阳性,屈曲位K线阴性;对照组(n=39):患者为中立位K线阳性,屈曲位K线阳性;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术C_(2~7)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JOA评分及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对比,实验组椎管侵占率[(56.40±10.12)%]明显高于对照组[(29.38±9.35)%](P<0.05),而且实验组术前JOA评分[(8.91±2.49)分]明显小于对照组[(11.10±1.23)分](P<0.05);影像学指标对比: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术C_(2~7)Cobb角、C_(2~7)活动度较术前均出现下降,但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_(2~7)Cobb角、C_(2~7)活动度丢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JOA评分由术前[(11.10±1.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91±3.19)分](P<0.01),平均改善率[(60.21±38.80)%];实验组JOA评分由术前[(8.91±2.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1.91±3.49)分](P=0.036),平均改善率[(31.81±39.25)%];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平均N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平均VAS评分虽然出现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PDL对于颈椎屈曲位K线阴性的C-OPLL患者,可以改善其神经功能,但其JOA改善率明显低于K线阳性患者。
徐辰强晓军张大鹏徐鹏王静
关键词:JOA评分K线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韧带骨化症疗效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P)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laminectomy and fusion,LF)治疗多节段颈椎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6月公开发表的对比LP与LF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疗效的临床研究。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较术前的改变值、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颈椎矢状面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较术前的改变值、术并发症发生率及OPLL进展率。整理数据应用RevMan 5.4及Stata SE 16.0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3篇随机对照研究,9篇队列研究,样本总量1496例,其中LP组患者839例,LF组患者6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WMD=-28.01,95%CI(-36.25,-19.77),P<0.00001]、术中出血量[WMD=-115.09,95%CI(-197.91,-32.27),P=0.006]、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CROM改变值[WMD=-7.83,95%CI(-8.10,-7.55),P<0.00001]、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OR=0.32,95%CI(0.21,0.50),P<0.00001]、术轴性症状发生率[OR=0.44,95%CI(0.28,0.71),P=0.0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组优于LF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CCI改变值[WMD=-0.75,95%CI(-0.92,-0.58),P<0.00001]、SVA改变值[WMD=5.49,95%CI(5.30,5.68),P<0.00001],术OPLL进展率[OR=1.76,95%CI(1.26,2.46),P=0.0009],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LF组优于LP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JOA评分改善率[WMD=-1.24,95%CI(-4.02,1.5
龚元晋葛挺胡佰文肖进方煜范海涛夏冬冬
关键词: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META分析
颈椎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好发于颈椎的异位骨化性病变,目前对其生理病理学的认识尚不清楚,其发生发展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神经根因骨化物受压而出现的一组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可以做出诊断,依据X线片能够看到椎体方形成的骨化物,磁共振能够评估脊髓、神经根的受压程度,CT能够更好地评估骨化物并进行分型。临床中无症状患者可以行保守治疗,但需要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并接受合理的临床指导,存在脊髓压迫及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倾向于手术治疗,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分型手术入路的选择有所不同。
刘永强李晓生周纪平李学慧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脊髓手术入路

相关作者

陈德玉
作品数:530被引量:3,249H指数:3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陈宇
作品数:278被引量:1,128H指数:19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症 钛网
袁文
作品数:1,050被引量:5,501H指数:3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王新伟
作品数:408被引量:2,301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生物力学 后纵韧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贾连顺
作品数:1,691被引量:11,105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