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16篇“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文章
-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根源
- 2024年
- 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现实——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媒介社会、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多元的世界,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人被异化为物,被现代人文主义虚构为万物尺度的人死了。这种后现代现实需要人们用多元的理论视角来观察、解释,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从多重理论视角来揭示后现代现实,其理论根源包括:发展的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激烈批判及其关于“存在”“语言”的学说;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非道德主义观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等。
- 陈世丹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主义语言哲学
- 小说《玻璃山》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研究
- 2023年
- 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一部经典短篇小说。这部作品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和结构特色,运用了讽刺、隐喻、拼贴等象征手法,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它既有丰富的后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又有后现代作家的世界观。《玻璃山》以其特有的“碎片式”语言结构、“小短句”文体、“颠覆性”的结构,展现出普遍价值被打破之后,人们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所表现出的一种虚无与焦虑。
- 王健
- 关键词:《玻璃山》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神话浑融性
- 2023年
- 原初浑然一体状态的浑融性体现出从19世纪开始一直贯穿至今的俄罗斯文化的“整体性”传统。藉由神话思维“浑融性”研究框架,可发现后现代哲学理念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文学叙事、人物塑造、文体风格等方面均体现出相互杂糅的整体性状态;从原初神话的初级浑融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二次浑融,俄罗斯文学形成了一个人类文明发展闭环。而在具有“整体性”传统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视域下,时空、文化、人物相互杂糅后具有天启之意的混沌世界更能体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是俄罗斯文学一个时代尾声,又是一个新时代起点的特色。
- 张宇
- 关键词:原始神话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 论弗里德里克·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史观
- 2023年
-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弗里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在其《在“新”结束之后的新文学史》一文中提出了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生产与文学史的看法。在他看来,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文学生产变为对诸种“观念”或“想法”(idea)的发明及理论化,后现代主义文学史也变为对这些观念或想法的想象性建构史。因此,杰姆逊认为,对抗资本主义话语的现代主义艺术之历史已经终结,紧随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史则完全让位于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即当作品变为“想法”时,对“想法”的解释也就变为对“作品”的创作,而解释权最终掌握在统治阶级的话语体系之中。杰姆逊的观点固然存在局限,但为我们理解当代文学及艺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反思。
- 徐木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史意识形态
-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化和哲学运动,其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观念进行了批判和超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和传统价值观的动摇,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学方面,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规范,采用了碎片化的故事结构和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 徐应军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百年孤独》传统价值观语言规范叙事结构
-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碎片化”叙事特征分析-----以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为例
- 《寻羊冒险记》采用后现代主义文学“碎片化”方式叙述,颠覆了传统小说逻辑性强的线性叙事结构,主要从结构的碎片化、人物的碎片化、语言的碎片化三个方面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碎片化”的叙事特征与一种多元的、开放的、不确定的写作模...
- 王湃苏畅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碎片化语言
- 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
- 2022年
- 美国引领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迎俗化之路既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在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体现。雅俗之争源自批评界对文化的认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杰姆逊在论述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时指出,资本主义在现当代经历了三个阶段,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准则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此文化准则分别反映出西方人的心理结构,是人性的改变。
- 胡铁生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美国文学杰姆逊当代大众文化
- 莱斯利?菲德勒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 莱斯利·菲德勒(Leslie Aaron Fiedler,1917-2003)是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文化批评家,早期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在理论脉络上,菲德勒批判了新批评学派的文学批评方式,超越了纽约知识分子学派,并发...
- 刘文静
- 关键词: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
- 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以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为批评视角被引量:6
- 2022年
- 高雅与通俗虽然历来是文学批评论争的焦点之一,但受社会的后现代性、反理性哲学以及当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改变了欧洲文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维与叙事的新模式,反传统、摈弃终极价值和崇尚零度写作等特征成为学术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所下的定论。然而,这些基本特征仅为其表象,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些表象之下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学的通俗化发展则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趋向。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对人性的文学叙事与反思,仍是美国当代文学家,尤其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学作家作品中叙事与反思的核心内容。这就形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的另类思维和叙事模式,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非完美性以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的完美性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当代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以通俗化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和人本质弱点批判以及人类理想社会憧憬的新途径。因此,唯有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认知视角,从作品形式与思想内涵的关系入手来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发展,才能对其文学价值作出相对公允的评价。
- 胡铁生
- 关键词:大众文化通俗化价值论
-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题材和主题上的特点——以《局外人》《椅子》《小径分岔的花园》为例
- 2022年
- 刘依婷
相关作者
- 胡全生

- 作品数:52被引量:3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小说 叙事学 女性主义叙事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 林精华

- 作品数:142被引量:174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俄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东正教 国际政治学 民族主义
- 胡铁生

- 作品数:151被引量:9,017H指数:2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信息化 文艺美学 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政治美学
- 陈世丹

- 作品数:90被引量:3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后现代主义 小说 元小说 冯内古特 后现代
- 郑永旺

- 作品数:42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 研究主题:俄罗斯文学 文化 《夏伯阳与虚空》 虚空 佩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