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83篇“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文章
- 后交叉韧带损伤被引量:3
- 1997年
- 后交叉韧带损伤谢利民近年来,随着对后交叉韧带(PCL)的解剖、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其损伤后自然转归的深入了解,后交叉韧带损伤正日益受到重视,治疗方法的研究也正在不断深入。一、PCL的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PCL起于股骨内髁的外面,...
- 谢利民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韧带损伤
- 机器人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旨在评估机器人辅助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治疗P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0月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治疗的27例P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机器人辅助下PCL重建术,n=14)和对照组(传统PCL重建术,n=1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及恢复情况、胫骨隧道内口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以及下地时间更早(P<0.05)。此外,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后向松弛问题较对照组更少,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胫骨后移程度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试验组患者的胫骨隧道内口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在PCL重建术中表现出明显优势,患者获益较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鞠超杰于洪文郝松楠张伟项金香梁秀玉韩延龙刘志佳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损伤机器人辅助手术
-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解剖形态危险因素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背景:研究表明后交叉韧带损伤与膝关节解剖形态有关。目的:探究后交叉韧带损伤解剖形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因膝关节疾患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4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为后交叉韧带损伤组(n=71,男49例,女22例)与后交叉韧带完好组(n=71,男49例,女22例)。在MRI图像上测量髁间窝宽度、髁间窝高度、股骨双髁宽度、髁间窝宽度指数、髁间窝夹角、Blumensaat线倾角、内侧和外侧胫骨髁间隆起高度、胫骨髁间隆起宽度、胫股一致性指数、胫骨平台前后径、内侧胫骨平台深度、髌腱-胫骨解剖轴角,在X射线片上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①男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胫骨髁间隆起宽度、胫股一致性指数、内侧胫骨平台深度、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胫股一致性指数、内侧胫骨平台深度与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关(P<0.05);②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内侧、外侧胫骨髁间隆起高度、胫骨髁间隆起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关(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胫股一致性指数、内侧胫骨平台深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后交叉韧带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结果表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形态学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胫骨髁间隆起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共同的危险因素;在男性人群中,异常的胫骨髁间隆起宽度、胫股一致性指数、内侧胫骨平台深度、胫骨平台后倾角易诱发后交叉韧带损伤,而在女性人群中,异常的内侧和外侧胫骨髁间隆起高度、胫骨髁间隆起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易诱发后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医生可以运用上
- 王德宁张克凡石辉杜长岭王鑫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股骨髁胫骨平台解剖学影像学
- 胫骨平台后倾角与运动性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患者及无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之间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是否存在差异,并探索易造成ACL、PCL损伤的PTS的临界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PCL损伤患者(男27例,女7例)、53例ACL损伤患者(男43例,女10例)以及51例无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男41例,女10例)的资料,在MRI影像矢状位上测量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medial and later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MPTS/LPTS),比较各组后倾角大小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PTS临界值。结果ACL损伤组的MPTS[(7.79±2.61)°]及LPTS[(8.98±3.28)°]均大于对照组[(5.82±2.42)°,(5.21±3.45)°;P<0.05],PCL损伤组的MPTS[(3.94±2.60)°]及LPTS[(2.56±2.64)°]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ACL损伤组与对照组PTS的截断值为6.15°(MPTS)及5.85°(LPTS);PCL损伤组与对照组PTS的截断值为4.00°(MPTS)及3.30°(LPTS)。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MPTS<4.00°[OR=7.544,P=0.003]和LPTS<3.30°[OR=6.255,P=0.003]是PCL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MPTS>6.15°[OR=4.405,P=0.014]和LPTS>5.85°[OR=10.284,P<0.001]是ACL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与ACL及PCL损伤相关,PTS过大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而PTS过小是PCL损伤的危险因素。MPTS>4.00°~<6.15°;LPTS>3.30°~<5.85°可能是对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风险较小的PTS范围。
- 梁锋费宇翔孙恒陈东阳陈东阳徐志宏蒋青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护理有效性分析
- 2024年
- 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58例患者为对象,奇数组为常规护理,偶数组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偶数组干预后情绪改善效果好于奇数组,生活质量偶数组更好,关节功能及活动能力偶数组更强(P<0.05);偶数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奇数组82.76%(P<0.05)。结论 术后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赖庆林刘慧
- 关键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护理
- 超声引导下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在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对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4例住院手术治疗的PCL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2例。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全内重建术治疗,两组术后均进行功能锻炼。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及随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移植物磁共振成像(MRI)评分及手术前后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踝-后足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正常出院后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复查,所有患者均随访超过1年,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自体供腱区相关并发症,未发现胫骨凹陷。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患者患侧膝关节IKDC评分分别为(51.6±3.7)、(78.3±4.1)、(87.5±2.6)、(92.2±2.1)分,对照组分别为(50.5±4.7)、(74.8±4.2)、(82.9±4.0)、(90.2±3.1)分。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同时术后6、12个月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患侧膝关节IKDC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患者患侧踝-后足AOFAS评分分别为(98.7±1.0)、(98.4±0.8)、(98.5±0.9)、(98.6±0.8)分,对照组分别为(98.2±0.9)、(98.0±0.8)、(98.3±0.9)、(98.4±1.0)分。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踝-后足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侧踝-后足AOF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复查膝关节MRI提示两组患者的重建韧带均走行良好,腱骨愈合情况满意。试验组术后6个
- 杨庆磊喻红英刘慧敏黄耀斌朱文刚张德
- 关键词:超声引导后交叉韧带
- 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保残重建术治疗PCL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PCL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关节镜下PCL保残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前方双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术后3、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PCL保残重建术可改善P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 孙煜何天达周立平包欣南
- 关键词:后内侧入路关节镜
- 一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检查辅助器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检查辅助器,包括两组操作杆,两组操作杆通过阻尼转轴铰接,操作杆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外测力板与内测力板,外测力板和内测力板与操作杆之间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操作杆设有...
- 邝高艳卢敏吴泳蓉张波严可付中应许晓彤叶子丰张胜树吴进
- “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 2024年
-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关节镜检查确诊PCL损伤的患者69例,记为PCL损伤组;无PCL损伤的其他膝关节疾病患者72例,记为PCL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MRI检查,使用RadiAnt Dicom Viewer测量检查图像中的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胫骨平台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的诊断效能,以计算最大约登(Youden)指数法确定截断值。结果PCL损伤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38(0.31,0.41)、3.30(2.67,3.94)mm,PCL正常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50(0.44,0.54)、2.17(1.83,2.48)mm,两组相比,P均<0.05。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7,取截断值为0.43时,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2。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8,取截断值为2.86 mm时,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92。结论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PCL损伤诊断中的效能相当。
- 梁晓远滕元君向德剑牛永康移植詹宏伟耿彬夏亚一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磁共振检查
- 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用支撑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用支撑器,包括安装在小腿托板内侧用于支撑小腿的支撑气囊,所述支撑气囊位于后交叉韧带一侧,且小腿托板连接有大腿托板,所述小腿托板和大腿托板上均设置有绑带。绑带用于固定大腿和小腿,这里绑带...
- 周平杨军军
相关作者
- 孟春庆

- 作品数:192被引量:4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疗效观察 胫前肌 单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
- 杨述华

- 作品数:1,760被引量:5,884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肉瘤 手术治疗 关节镜 髋臼骨折
- 段德宇

- 作品数:149被引量:63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胫前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疗效观察 间充质干细胞
- 李箭

- 作品数:403被引量:1,43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膝关节脱位 半月板 前交叉韧带
- 毕擎

- 作品数:174被引量:4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临床疗效 后内侧入路 肩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