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5篇“ 司法现代化“的相关文章
- 刑事司法现代化视域下刑事诉讼目的和原则修改论纲
- 2025年
- 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吸收中华优秀司法文化传统,坚持吸收全人类司法文明成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应在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前提下,结合新时代刑事司法现代化理念,对刑事诉讼目的和某些原则作出具有前瞻性的修正和规定。刑事诉讼目的应直接将“保护人民”修改为“保障人权”,做好刑事诉讼目的和刑事诉讼任务的衔接。在刑事诉讼原则部分,应完善修改无罪推定原则,增加程序法定原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 樊崇义刘文化
- 关键词:司法现代化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原则
- 论司法现代化与宽严相济
- 2025年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司法现代化理念和内容的应有之义。宽严相济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其不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关于“慎刑”的优秀法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新时代新征程,应当深刻认识宽严相济的内涵、科学依据,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理念、要求和标准,做到宽严有度、宽严审势、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准确把握宽与严,对于严重犯罪,必须坚持“严”的震慑不动摇,同时还要规范“宽”的一面,发挥好“宽”的教育作用;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将宽严相济落实到刑事诉讼全过程。
- 樊崇义
- 关键词:司法现代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法律监督
-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下刑事诉讼法修改完善研究
- 2025年
-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成为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大背景。当前,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需要明确“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法现代化”这一核心命题的内涵与外延,探明中国式司法现代化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司法实践中办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应当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完善的理念进行更新,梳理出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面临的主要困境,改变落后的诉讼观念和认识,突破现有司法体制的不合理束缚。目前,我国一步到位地建立刑事诉讼法法典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但应当采用“应修尽修”的修改路径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问题作出回应。主要包括刑事协商程序的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制度的改革之确认与保障、辩护权的保障与完善、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的建构、刑事执行程序的完善、涉外程序的立法补白、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构建、监视居住程序的修改、程序制裁措施的完善、证据制度的完善建议等方面。
- 樊崇义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
-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视域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的优化路径
- 2025年
-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语境下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乃是轻罪治理的积极面向,蕴含了对积极刑法观的理性回应。在“轻罪”界定的理论探讨中,优化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契合了封存适用主体范围适度延展的内在要求,迎合了实践发展需要。当前,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运行过程中存在适用主体范围过度扩张、封存标准难以统一以及封存后再使用的权利保障受限等问题。未来立法应首要区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主体界限,从实施主体、封存内容以及封存后档案管理的视角,类型化建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标准。在犯罪记录封存后根据查询主体、查询内容和查询事由等不同方面,精准界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积极限度。同时,基于禁止标注、限制查询以及限缩信息获知途径等制度功能导向,科学把握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消极限度。
- 王译
- 关键词:犯罪记录前科消灭
- 论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被引量:10
- 2024年
- 司法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法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华司法文明为根脉、以高远法律价值为目标、以能动司法为功能定位、以司法体系建设为主体工程、以司法体制改革为根本路径、以现代科技应用为强大动力、以提升涉外司法能力为紧迫任务的司法现代化。
- 黄文艺
- 关键词:司法现代化司法体制改革
- 中国司法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
- 2024年
- 中国司法建设百余年发展历程可从理论上总结为两个核心命题:一曰“现代性司法的中国化”,一曰“中国性司法的现代化”。前者指向的是现代性精神、理念、价值、范畴甚至某些制度移植或借鉴在中国司法领域面对转型中国的实践情境约束之时如何落地,后者则是指中国本土的司法价值、观念、范畴、文化传统等如何进行现代阐释或如何与现代性精神及理念融合,特别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司法制度的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段陆平
- 关键词:国家司法制度司法领域现代性精神司法价值
- 中国司法现代化的潜流探究--一个基于清代司法档案的考察
- 学界既有的对中国司法现代化的研究的总体趋势是从宏观理论走向中观研究,从西方理论转向中国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学者基于中国立场重新审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司法现代化的意义上,既有研究已经注意到了司法现代化的历史的、地方...
- 孙远航
- 关键词:清代司法现代化场域教案
- 数据与算法驱动的中国司法现代化被引量:8
- 2024年
- 本文以中国司法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两超怪圈”为切口,以算法利维坦与数字怪兽们的博弈为问题状况,以司法的概念计算公式和数据计算公式为两个基本点,考察了数字化为现代化另辟蹊径的原理以及智慧法院的四个一体化平台的操作机制。基于人工智能赋能法官个体、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类案的自动识别和推送、庭审场景敞视化、跨领域信息分享的网络查控系统、司法行政的目标管理和指标评估等现象的深度分析,阐明了数据和算法对审判独立、正当程序、司法公开、办案效率等现代法治原则实施的积极作用以及各种潜在的风险,并从人机共存、规范多元的现实出发,特别强调法律—技术程序的不同组合及其优选的重要意义。
- 季卫东
- 关键词:司法现代化
- 中国司法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国司法建设百余年历程可归结为“现代性司法的中国化”与“中国性司法的现代化”两个基本命题,并在当下融合于迈向“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自主性现代司法模式。对于中国司法现代化的逻辑阐释及发展理路,可从达玛什卡司法程序类型理论寻找灵感。立足于现代司法的多样化特征,达玛什卡提出了一个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程序类型理论,并可引申出多元现代性视野下司法现代化存在多种选择的命题,这可以在理论上为“现代司法的中国模式”提供支撑。同时,摒弃去情境化的普遍主义,基于权力组织结构和国家形态对司法程序某种程度的决定性塑造作用,达玛什卡“重新找回国家”,深刻阐释了司法现代化的主体性逻辑与政治生态学命题。无论“现代性司法的中国化”,抑或“中国性司法的现代化”,都应充分关注程序改革与作为制度背景的中国司法生态特别是政治生态的契合性。未来司法建设应在中国性与现代性之间进行反思平衡,既要深入推进司法领域中国性价值与范畴的现代阐释,也要充分关注现代性价值与范畴在司法领域的中国表达。
- 段陆平
- 关键词:司法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多元现代性
- 涉外法治视域下的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被引量:1
- 2024年
-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能力和水平,还将为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 邢泉
- 关键词:司法现代化国家主权法律事务
相关作者
- 公丕祥

- 作品数:221被引量:1,885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治思想 法治现代化 依法治国 法治 法治发展
- 樊崇义

- 作品数:306被引量:3,419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法 认罪 刑事诉讼 从宽 法律监督
- 夏锦文

- 作品数:95被引量:1,22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制现代化 司法 司法现代化 中国法制现代化 法律秩序
- 张建伟

- 作品数:386被引量:6,157H指数:3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司法 检察机关 司法机关 检察官
- 高新华

- 作品数:53被引量:241H指数:8
-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行政诉讼原告 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