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篇“ 古大陆再造“的相关文章
-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古地磁和年代学研究及其古大陆再造意义
- 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是Rodinia超大陆聚合至形成的关键时期,华北克拉通这一时期在Rodinia中的位置广受关注、但又长期存在争论。本研究对华北东部中、新元古代南芬组及其可对比层位(本溪和大连地区南芬组、徐州地区...
- 赵汉卿
- 关键词:古地磁学年代学RODINIA超大陆
-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古大陆再造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近年来在中国西藏及邻区所取得的古地磁成果,结合相关古生物、岩石学、沉积学和构造变形等方面资料,定量地讨论了西藏地区几个块体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关系,块体的分离和拼合时代。羌塘块体晚石炭世开始快速向北漂移,在晚二叠—早三叠世增生到古亚洲大陆上;冈底斯块体在晚三叠世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在早—晚白垩世同羌塘块体碰撞;喜马拉雅块体晚侏罗世开始脱离冈瓦纳大陆,晚白垩世随着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开始发生大幅度北移,在晚白垩世—古近与冈底斯块体碰撞。
- 冯岩温珍河侯方辉高志清祁江豪
- 关键词:古地磁古大陆再造特提斯
- 古地磁方法在古大陆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古大陆再造是全球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大陆位置的恢复是古大陆再造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古地磁方法的突破为古大陆位置恢复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使古大陆位置恢复由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半定量研究。从古地磁方法在古大陆位置恢复研究中的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古地磁方法的原理、古地磁样品采集、古纬度和古地磁极计算、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判断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介绍了极移曲线对比和漂移量旋转量对比2种恢复古大陆位置的方法,探讨了这2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 冯岩温珍河高志清侯方辉
- 关键词:古大陆再造古纬度古地磁极
- 古大陆再造GIS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大陆的复原与再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为古大陆再造系统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常见古大陆再造软件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以古地磁和欧拉旋转为基本模型的古大陆再造系统,通过对古地磁极、欧拉极等一些地质与几何要素的计算来定量描述板块的位置、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属性,同时能对这些地质要素的数据和板块的数据进行管理,方便查询、检索、分析与展示,并以羌塘、拉萨、喜马拉雅3个地块为例对古陆再造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 田辉陈建平于淼于萍萍严琼
- 关键词:古大陆再造古地磁极
- 古大陆再造与中国主要块体运动特征被引量:6
- 2011年
- 收集整理了我国近20年来古大陆再造研究和古大陆再造编图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通过整理并筛选最新的华北块体、扬子块体和塔里木块体的古地磁数据,辅以最新的地质依据,分析三大块体古生代以来的运动特征以及主要块体之间(华北与扬子、华北与塔里木、塔里木与哈萨克斯坦)的拼合碰撞时代。
- 冯岩温珍河郑求根毛小平侯方辉祁江豪郭兴伟
- 关键词:古大陆再造华北块体
- 基于GIS技术进行古大陆再造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 古大陆再造模拟系统是一套专门服务于古大陆再造工作的软件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较完善的功能模块,还结合了ArcGIS在数据管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在古大陆再造软件的支持下,可以直观地表示各地块的演化趋势,为研究地史...
- 于淼陈建平龚福秀
- 关键词:软件开发GIS技术功能模块
- 古生代与三叠纪中国各陆块在全球古大陆再造中的位置与运动学特征被引量:73
- 2007年
- 在尊重比较可靠的、测试精度较高的地块古地磁数据,重视生物古地理与地质构造演化史的相似性和协调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笔者编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各陆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古地磁数据表,并采用类似的比例尺,将中国各陆块放到相应的全球古大陆复原图上去。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古生代早期全球各大陆的主要部分都位于赤道附近及南半球,大致表现为沿纬度、呈东西向排列的特征,中国及邻区的小陆块群在古生代始终都处在劳伦大陆、西伯利亚与冈瓦纳大陆之间;随着西伯利亚大陆的快速北移,在劳伦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的西部地区发生南北向拼合,亚皮特斯洋和里克洋的消亡,到古生代晚期形成统一的泛大陆;而冈瓦纳大陆的东部(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则逐渐向南移动、离散,地壳张开,构成古特提斯洋;中国及邻区的小陆块群则一直处在古特提斯洋中,保持离散状态,总体上缓慢地向北运移,并逐渐转为近南北向的排列方式,石炭纪到三叠纪才在天山—兴安岭、昆仑山、秦岭—大别、金沙江和绍兴—十万大山等地段发生一系列局部性的陆陆碰撞,使中国大陆地块的大部分逐渐并入欧亚大陆。
- 万天丰朱鸿
- 关键词:古大陆再造运动学冈瓦纳大陆
- 华北蓟县地区中元古界古地磁研究及其古大陆再造意义
- 对华北地台蓟县、兴隆和宽城地区的中元古界及中生代髫髻山组共142个采点,1155块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共分离出13个方向各异的剩磁分量。在各岩石单元普遍存在的低温分量方向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接近,是现代...
- 吴怀春
- 关键词: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古地磁古大陆再造
-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0
- 2002年
-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
- 张世红王鸿祯
- 关键词:古大陆再造造山带古气候
- 全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与古大陆再造问题被引量:41
- 2002年
- 全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与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古大陆再造和泛大陆拼合的重要基础 .本文整理了基底构造单元的级别体系 ,以晋宁期和印支期为准 ,提出了一级构造域、二级陆台及地区和三级陆核、地块等 3级划分 .分出了 5个一级、14个二级和若干个三级单元 ,并予以系统编号 ,以便查询和增修 .认为超大陆是泛大陆的组成部分 ,现在重点研究的罗迪尼亚超大陆已经涉及全球 ,进入了泛大陆 -85 0的研究范围 .论证了中国 3个陆台和华夏地区在新元古代晋宁期的位置关系 ,认为它们相距不远 ,并部分相互碰撞 ,构成亚洲中轴 (大华夏 )构造域 .讨论了罗迪尼亚的流行模式及SWEAT连接问题 .指出新元古代Chuaria Tawuia宏观藻组合在东亚和北美西部的分布 ,认为大华夏构造域应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与劳伦古大陆相邻 ,并概略讨论了泛大陆 -85 0的再造格局特征 .提出了经过改进的泛大陆 -2 5 0在中二叠世 (2 80~ 2 5 7Ma)的再造模式 ,讨论了古植物和海生动物生物地理分区在古大陆再造中的意义 .
- 王鸿祯张世红
- 关键词:前寒武纪泛大陆古大陆再造生物古地理
相关作者
- 冯岩

- 作品数:7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
- 研究主题:古大陆再造 块体 TTG 胶北地块 前寒武纪基底
- 温珍河

- 作品数:150被引量:5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编图 南黄海 中国东部海区 地质构造 冲绳海槽
- 侯方辉

- 作品数:104被引量:53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南黄海 东海陆架盆地 南黄海盆地 新构造运动 块体
- 高志清

- 作品数:6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
- 研究主题:古大陆再造 块体 海岸山脉 弧陆碰撞 碰撞
- 张世红

- 作品数:126被引量:1,138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古地磁 旋回地层学 白垩纪 松辽盆地 古地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