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7篇“ 古代中医“的相关文章
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古代中医文献溯源
2025年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学“附骨疽”“附骨痈”等范畴,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总结探析从先秦至明清历代医家对于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秦汉时期多以“内虚”立论,外感热邪而致病;晋唐时期,认为患者体质素热,风寒外袭未愈,复感湿邪而致病。宋元时期认为,由于脾肾亏虚、外感风、寒、湿、火等邪气,最终导致以痰积、瘀血为病理表现。明清时期,认为病因主要由于肾、脾、肝亏虚,导致风、寒、暑、湿、火侵入,而致此病。最终为现代临床治疗化脓性骨髓炎提供中医辨治思路。
曹盼举尚荣安王军峰康健夏秀嘉张杰于海洋刘一飞彭丽霞程蕾王琰
关键词:中医学病因病机化脓性骨髓炎附骨疽
神话·神异·神化:古代中医传记叙事范式刍议
2025年
古代中医传记具有史鉴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大体遵循了基于事实的叙事规约,但也大胆地拓展了传记文类的叙事边界,融入不少神话传说等文学性极强的虚构元素,形塑了一种特殊的中国传记文学叙事范式。这一范式以中医神话为源起,以神异叙事为表征,以医家神化为旨归。中医源起的神话传说润泽了医家传记的神异叙事内容,并在“人—术—物”三位一体的神化叙事中重构起了不同时代医家的身份神话。貌似荒诞不经的神化叙事并不是历史的虚无,而是对于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的生动摹写,更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隐喻化言说。该文主要基于正史所载之古代中医传记的神化叙事分析,尝试窥探这一特殊叙事范式的文学性表征及其背后潜藏的文化隐喻特质。
刘江赵洁
关键词:神话神异神化叙事范式
“劳淋病”古代中医药文献记载及现代治疗现状
2025年
“劳淋病”常因劳倦而发,迁延不愈,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其现代医学病名对应的是复发性尿路感染。现代医学的主流治疗劳淋的抗生素疗法仍存在诸多局限性,中医药疗法历史悠久、潜力巨大、优势显著。本文通过整理中国古代关于淋证的记载以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劳淋的相关文献,从历代文献记载、现代医家对于劳淋的认识、中医验方、中医外治法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劳淋的临床治疗提供些许参考。
袁港龚学忠
关键词:复发性尿路感染肾虚湿热辨证论治外治法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古代中医文献治疗乳岩用药规律
2024年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探讨古代乳岩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V 5.0)中筛选中国古代治疗乳岩的案例,分为外用药和内服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古代治疗乳岩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挖掘药物使用特点及其规律,探寻新方药物组成。结果:共收集方剂133首,其中内用方剂90首,外用方剂43首。内外用药物组成中归肝经药物最多,内用方剂中药物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为当归、甘草、浙贝母、酒、乳香、瓜蒌、没药、连翘、青皮、蒲公英,外用方剂药物频次前10位分别为麝香、白芷、酒、当归、麻油、蒲公英、冰片、乳香、朱砂、没药。内外用方共得到核心组合29种,推演新方3种。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了《中华医典》中治疗乳岩的用药规律,探究“活血-散结-扶正”组方思路以及酒在治疗乳岩中的应用,并挖掘出新药物组合,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乳岩的临床疗效。
李想宋莹莹
关键词:乳岩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古代中医文献辨治抽动秽语综合征用药规律
202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古籍中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医古籍数据库国医典藏4.0与《中华医典》5.0中肝风、抽搐、惊风、慢惊风、瘛疭、筋惕肉瞤、慢脾风等TS相关疾病信息,采用Excel 2022软件录入各病症的主要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及方剂,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进行分析;采用Gephi 0.9.2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找出核心药物;采用SPSS Statistic 25.0软件对高频中药(频次排名前50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4.2软件,基于Apriori算法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古方692首,涉及中药436味,其中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全蝎、朱砂、麝香、白附子、天麻;用药药性以寒性居多,药味以辛味为主,归经主入肝、脾、心经。核心药物为僵蚕、半夏和甘草。系统聚类分析可分为8类。关联分析可知,全蝎→僵蚕-朱砂支持度最高;朱砂→牛黄-麝香-全蝎置信度最高。结论古代医家认为,TS相关疾病病位以肝、心、脾、肾为主,致病因素以风、火、痰、瘀、虚为主,处方药物用虫蛇类以搜风剔邪、金石类以重镇安神息风、草木类以疏风清热平肝祛痰。
陈俊伟张楚楚李海燕王东笛王仲易李斌
关键词:多动秽语综合征肝风慢脾风数据挖掘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古代中医药治疗酒疸的用药规律
2024年
为了解古代中医药治疗酒疸的用药规律,搜集《中华医典》中酒疸相关文献,建立Excel标准方药数据库,采用R语言对药物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收集酒疸验方共118首,中药201味,药物频次865次,其中频次≥10的药物共25味。高频药物功效重在利水渗湿、清热、理气、补虚。关联规则、复杂网络所获核心组方为茵陈、茯苓、白术、栀子、葛根、陈皮、青皮、黄芩、猪苓。聚类分析共获4组处方,内含小柴胡汤、茵陈四苓散、木香顺气丸、三黄汤。经过讨论分析得出,古代医家治疗酒疸以解酒毒、祛邪外出,调和脾胃为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疏肝行气、健脾和胃为常用治法。所获核心处方可为酒疸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张衡陈斌
关键词:用药规律R语言数据挖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李杲和罗天益看古代中医师承之道
2024年
中华民族自古就极为重视文化传承,中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如此。无形的文化需要具体的个体去传授,这个个体就是老师。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李杲和罗天益便是古代中医师徒授受的一个完美范例。
杨兴亮杨东方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罗天益古代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师承
湖湘古代中医药文献的类型与特点述略被引量:1
2024年
湖湘中医药文献既是湖湘先人认识疾病的重要途径,又是湖湘地区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宝库。从早期的口头传承到简帛、竹木简牍,再到纸质文献,湖湘中医药文献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类型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周秦两汉时期,湖湘中医药文献开始萌芽,主要以简帛文献为主;魏晋隋唐时期,文献载体逐渐向竹木简牍转变,且养生文献得到发展;宋金元时期,方书集合文献占据主导地位,中医药知识体系更趋完善;明清时期,见证了湖湘中医药文献的鼎盛,特别是处理时疫的文献得到广泛流传。通过厘清湖湘古代中医药文献的类型与特点,展示和挖掘湖湘中医药知识和理论的构建历程,从而促进湖湘中医药及其文献的研究利用。
许盈葛金文
关键词:湖湘文化中医药文献
灸法治疗衄血的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2024年
灸法治疗衄血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十分丰富,早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即有论述,后世文献中陆续发现取穴、灸治壮数、施灸方法等相关记载。本文对古代中医文献中灸法治疗衄血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将其归纳为文献溯源、取穴特点、施灸方法及剂量四方面。取穴特点包括多取阳经腧穴如手足太阳经和手足阳明经,重视局部腧穴如兑端、囟会、上星,重用远端特定穴如五输穴、八脉交会穴及郄穴;衄血的施灸方法包括艾炷直接灸,对侧取穴施灸的方式,如单侧鼻衄可灸取对侧少泽穴等穴位止血;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病情轻重及患者年龄决定施灸剂量大小。总结古代医家运用灸法治疗衄血的治疗特点和方法,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衄血拓宽治疗思路与途径,提供历史与理论依据。
徐笑李君
关键词:灸法衄血取穴灸量
墨子义利观视域下古代中医义利观分析及其当代价值
2024年
古代中医医家行医目的和取酬态度与墨子义利观具有高度相通性。在墨子“贵义尚利”思想的涵养和规约下,古代中医医家形成了以术利人、以义为先的行医目的和义利兼顾、以义获利的取酬态度。以古鉴今,将古代中医义利观的精髓,通过感染教育,培养医务人员以义为上的行医追求;利用课程思政和媒体宣传,鞭策医务人员守住以义制利的行医底线;借助激励机制,构建义利兼顾的薪酬分配等多种路径,有机融摄于当代医德义利观教育,以冀树立符合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医学义利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学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
王颖晓
关键词:墨子义利观古代中医医德思想

相关作者

许敬生
作品数:205被引量:10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医林掌故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 滑寿 古代中医
万芳
作品数:141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研究主题:民国时期 中药 中医古籍 民国 古医籍
李君
作品数:44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研究主题:灸法 艾灸 陈伯坛 岭南名医 古代中医
罗大伦
作品数:191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医 孩子 保健知识 中成药 咳嗽
张成博
作品数:103被引量:4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毒性 有毒中药 中药 本草学考证 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