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4篇“ 口腔菌群“的相关文章
- 口腔菌群的失衡状态的识别方法以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菌群的失衡状态的识别方法以及系统,根据口腔样本的菌群集合划分口腔菌群平衡组以及口腔菌群失衡组;根据口腔菌群平衡组的相对丰度的过滤而定义过滤后的口腔菌群平衡组;根据过滤后的口腔菌群平衡组以及口腔菌群失衡...
- 秦虹琳覃涛叶朋朋陈晓春
- 一种调节口腔菌群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口腔菌群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所述调节口腔菌群的微生物制剂中的菌株由罗伊氏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LR108菌株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
- 方曙光王佳佳柯轲宋宇朵
- 预警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口腔菌群标志物及其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口腔菌群标志物种类、口腔菌群标志物组合及其在制备早期诊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试剂盒中的应用,具体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口腔菌群构建的早期诊断模型发现,所提供的口腔菌群标志物组合可以从高原健康...
- 黄河刘冬梅苏琳涵郭艳万东君谢慎威黄沛张英菊
- 一种基于口腔菌群检测结果预测龋齿风险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口腔菌群检测结果预测龋齿风险的方法,包括:S1:分别收集经常龋齿的受试者和无龋齿的受试者的样本;S2:检测所采集样本中菌群,对菌属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差异明显的多种特征菌属;S3:比较经常龋齿的受试者和无...
- 李丹陈宇孙琪殷方慧敏
- 一种基于口腔菌群的胆结石患病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口腔菌群的胆结石患病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胆结石患病风险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样本,所述样本包括胆结石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口腔菌属种类及其丰度;将胆结石患者组样本与健康对照组样本进行比较,确...
- 范静苑王新罗菁李东亮廖雪黄洋蔡文毛敏于文倩夏静赵欣然
- 一种含调节口腔菌群的益生菌的组合物和口腔微泡腾片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调节口腔菌群的益生菌的组合物和口腔微泡腾片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唾液乳杆菌HA‑118、瑞士乳杆菌Lafti L10、长双歧杆菌R0175、鼠李糖乳杆菌R0011和岩藻黄素...
- 许飒周嘉伟王梦羿
- 健康儿童与龋齿儿童口腔菌群差异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龋齿儿童和健康儿童口腔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90名2~12岁儿童的口腔样本,对比其口腔菌群差异。结果儿童口腔存在核心微生物群,多个菌属的流行度大于90.00%,包括链球菌属(100.00%)、嗜血杆菌属(98.89%)、奈瑟菌属(97.78%)等。丰度前五的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龋齿儿童和健康儿童口腔菌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表明,龋齿儿童和健康儿童口腔无色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约翰森菌属等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EGG通路预测表明,龋齿儿童口腔菌群在免疫系统、形成与再生、细胞运动、聚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等通路上富集程度上升。结论龋齿儿童与健康儿童口腔菌群的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功能均存在显著差异。
- 陈敏珊李平钟显梁经平李金保李滢陈玲钟豪杰
- 关键词:儿童口腔微生态龋齿
- 基于16S rRNA测序的2型糖尿病db/db小鼠模型口腔菌群差异分析
- 2025年
- 目的研究db/db小鼠口腔菌群的改变,为探寻2型糖尿病与口腔微生态的联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8只10周龄雄性db/db小鼠为糖尿病实验组,8只10周龄雄性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适应性喂养5 d后,在相同饲料饲养的第6天和第37天行尾静脉采血,测定两组小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和口服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以验证糖尿病模型的可靠性。在相同饲料饲养的第15天采集两组小鼠两侧颊黏膜、舌背与舌腹、口底黏膜、上腭硬区黏膜、上下颌牙龈的龈上区域的口腔菌群样本,提取口腔微生物的基因组DNA后,使用GeneAmp 9700热循环仪对其中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扩增,然后在Illumina MiSeq平台上通过双标引扩增和测序对口腔菌群结构进行评估,然后应用QIIME(version 1.6.0)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实验开始后第6天和第37天的FBG水平和OGTT检测结果均显示db/db小鼠比db/m小鼠表现出明显的2型糖尿病症状。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小鼠的口腔菌群在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丰富度上差异显著(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db/db小鼠的口腔菌群结构与db/m小鼠存在显著差异(P<0.05),物种组成分析以及LEfSe分析显示db/db小鼠口腔菌群在门水平以变形菌门(p_Proteobacteria)为主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而在属水平上变形杆菌属(g_Proteus)和肠球菌属(g_Enterococcus)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上升(P<0.001)。结论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口腔菌群结构和丰富度均较血糖正常的对照小鼠出现了显著变化。
- 潘钱家葛峻沂胡楠华飞顾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DB/DB小鼠口腔菌群
- 口腔菌群与免疫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口腔菌群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群,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菌群紊乱时,病原体可通过分子模拟、诱导隐藏抗原暴露及抑制感染因子清除等机制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目前发现口腔菌群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感染性肉芽肿及化脓性汗腺炎等免疫相关皮肤病发病有关,对相应致病菌的对症处理有利于原发病治疗。该文就口腔菌群及其改变在免疫相关皮肤病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展开论述。
- 范文鲁严
- 关键词:口腔菌群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白塞病
- 手足口病对儿童口腔菌群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手足口病(HFMD)儿童的口腔菌群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确诊为HFMD的患儿86例以及同期在院体检健康的儿童38名,分别纳入HFMD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纳入儿童的双侧颊黏膜唾液拭子并从中提取基因组DNA,质检后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对测序获取的生物学信息进行聚类、注释、组间比较。利用α和β多样性分析分别比较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变化;对2组丰度前十的关键菌属再次进行显著差异比较,筛选生物标记物。结果2组共聚类操作分类单元(OTU)为1891个,其中HFMD组1047个,对照组844个,组间共有544个。相对于健康儿童,HFMD组的口腔菌群结构发生改变,shannon指数(P<0.05)和ace指数(P<0.05)均显著降低。关键菌属中以纤毛菌属(P<0.05)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P<0.05)丰度降低为标志特点。结论HFMD儿童口腔菌群存在紊乱,多样性和丰度显著降低,且以产短链脂肪酸菌属丰度降低为特点。该结果可为后期研究HFMD微生态学机制及其靶向干预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 蒋亚洲朱苏月乔继冰沈男吴让刘峰
- 关键词:手足口病口腔菌群儿童
相关作者
- 杨芳

- 作品数:115被引量:33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龋病 口腔 龋齿 口腔菌群 微生物群落
- 郭永泽

- 作品数:76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硬化 双氢青蒿素 肠道菌群 肝纤维化 高频电凝
- 程磊

- 作品数:162被引量:4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变异链球菌 龋病 口腔微生物 口腔 生物膜
- 李珂

- 作品数:108被引量:3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槟榔 发酵 鼠李糖乳杆菌 骨胶 酱卤
- 邹宇晓

- 作品数:530被引量:2,175H指数:2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桑叶 蚕蛹 桑椹 低聚糖 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