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6篇“ 变电站建筑“的相关文章
变电站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探究
2025年
为了解决城市供电需求增长所带来的变电站建筑设计挑战,本文深入探讨如何在确保供电效能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及促进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详细介绍了变电站设计的核心要素,并针对节能与环保、电气效率提升及环境融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合理且经济的变电站设计方案,旨在推动变电站设计向绿色化、高效化、美观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全面剖析与探讨,本文得出结论:变电站设计需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以实现供电、经济、安全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共生。
江慧梅肖艳严焯玲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设计设计特点
严寒地区变电站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研究
2025年
为了降低严寒地区变电站建筑的供暖能耗,对严寒地区某半户内变电站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进行研究。采用能耗模拟方法,利用SketchUp软件建立建筑模型,并用EnergyPlus软件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屋面、外墙、外窗不同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综合考虑屋面、外墙、外窗传热系数,计算16种方案的建筑节能率。经研究得出:减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建筑全年累计耗电量降低,提高建筑节能率。外墙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屋面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率的影响较小,受较小窗墙比的限制,外窗的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率影响较小。对比不同节能方案,方案3的传热系数接近公共建筑节能标准限值,建筑节能率为8.9%。方案2节能效果较好,传热系数设置较为合理,建筑节能率为14.5%。方案1的传热系数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限值,建筑节能率最大,为18.9%。建议严寒B区半户内变电站建筑(窗墙比≤30%)屋面、外墙、外窗传热系数限值分别取0.20、0.30、2.0 W/(m^(2)·K),此时建筑节能率为12.9%,符合目前我国的节能水平。
牟文博王昭俊张圣金刘畅刘畅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绿建理念下变电站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2025年
为进一步落实绿建理念,有效控制变电站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本文以某500kV变电站建筑工程为例,通过介绍变电站建筑施工内容,分析施工现场常见噪声来源,并提出采用声学模拟噪声预测技术、高效隔音材料控制技术、现场噪声智能监测技术、隔音结构优化配置技术,积极应对施工机械及施工活动所致噪声污染。根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落实先进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有益于达成低噪施工标准,达到预期施工效果。
王永永陈晓坤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施工噪声隔音材料
基于激光点云的变电站建筑基坑几何信息提取与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变电站建筑基坑几何信息提取与检测方法,属于变电站建筑基坑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激光点云采集设备获取完整变电站基坑点云,随后采用点云滤波、地面去除、多视投影、形态学操作和多边形拟合等步骤...
张耀山张良卓怀瑞王福康文海迪吴钟飞周佳雯赵俊生
变电站建筑与能源融合技术应用研究
2025年
基于国家的双碳发展战略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提升站内建筑物与能源融合的技术水平。现以220 kV全户内变电站为依托,合理配置站内源、荷、储比例,通过在变电站内组建一张直流微网,实现光伏、直流设备、储能设备的应用和融合,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变电站可再生能源应用,引导变电站建筑逐步实现近零能耗。
吕夷徐婷婷程钟毅樊菊霞
关键词:直流微网直流设备
基于改进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变电站建筑本体运行碳排放预测方法
2025年
变电站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尤其是在设计阶段预测碳排放量将有助于实现碳排放量的控制。神经网络(NN)模型由于其计算速度快、预测准确性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然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收集到模型所需的高质量数据集,这对模型的训练难度与预测鲁棒性造成了影响。事实上,可以通过总结数据集的先验信息,并通过先验信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与数据集范围外的预测效果。提出一种用于碳排放预测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构建方法,将遗传规划(GP)算法嵌入PINN结构中,以获取数据集的先验物理信息,从而提高模型性能。以山东省作为分析案例区域,对比两个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下的训练结果,证明了在小数据集下相较于NN模型PINN具有更快的训练速度与更好的预测稳定性。
高君玺刘刚陈庆伟王志鹏
关键词:碳排放变电站
广州商展核心区“社区事·大师做”变电站建筑与景观融合设计研究
2025年
随着城市中心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城市核心区变电站建设成为城市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变电站作为提供电力供应的传统工业建筑,如何塑造其形象,使其发挥电力输送核心功能的同时融入城市景观,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成为现今城市核心区变电站设计的新方向和必然趋势。以“社区事·大师做”变电站为依托,化“邻避”为“邻利”,充分尊重变电站建设及周边环境,将变电站打造成为开放的城市景观,营造城市客厅形象。以广州商展核心区锦汉变电站为依托,针对建设制约条件及景观品质提升需求,提出建筑与景观融合方案。所提实施路径可供行业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周森严韦刘志强林悦鑫谭骞刘若颖胡倩
一种采空区变电站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变形智能监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沉降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采空区变电站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变形智能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静力水准观测传感器,储液设备由内套筒和处于内套筒内部的储液筒组合而成;内套筒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机构,且内套筒的表面活动套接有...
韩国聚乾增珍石书梅薛松王向阳张晓明王朕
一种由预制构件拼接的变电站建筑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电站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由预制构件拼接变电站建筑,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支撑柱的两端外壁均开设有插槽,多个支撑柱的两个相邻外壁均开设有多个连通槽,相邻两个支撑柱的中间设置有预制板,预制板...
邹昌霖丛坤明刘维福王雯帅王夕瑜姜俊壮
打造绿色变电站建筑 助力电网低碳转型被引量:1
2024年
电力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供应保障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扮演着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流向以及调整电压的重要角色。随着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和电网的持续发展,变电站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日益扩大。在“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共计建设了8000多座变电站,并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变电站的建设。变电站建筑是用以容纳变电站基础设备并为其提供运行环境的典型工业建筑物。为了实现设备容纳与电力调配的基本功能,变电站建筑的设计相对标准化,不同方案的室内空间和建筑造型大体相似。因此,对变电站建筑进行的低碳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项目,对于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石邢石邢朱可
关键词:绿色低碳变电站建筑

相关作者

卢敏
作品数:16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变电站 变电站建筑 寒冷地区 海拔 围护结构
王军
作品数:603被引量:2,969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多翼离心风机 轴流风机 气动性能 CFD
韩伟
作品数:24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对流层延迟 测站 气象参数 500KV变电站 变电站建筑
尹凯
作品数:26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变电站 变电站监控系统 变电站监控 翻译 变电站设备
敬成君
作品数:85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帐篷 窗洞 居住品质 游牧 有机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