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07篇“ 受力变形“的相关文章
截桩施工过程中托换梁的监测与受力变形分析
2025年
以广州市某地铁线路下穿高速桥梁桩基托换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托换梁的变形进行了建模验算,探讨了桩基托换过程中截桩工序对托换梁变形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托换梁尺寸与配筋满足竖向沉降不超过1 mm的要求;托换梁荷载-位移曲线具有两个拐点,拐点1表征构件开始出现裂缝,拐点2表征构件内部箍筋开始出现屈服;截桩过程中托换梁的应力应变变化经历了“先快再慢后急最后快速趋于平稳”的过程;弹性状态下,截桩过程并不会对托换梁的承载力造成影响,塑性状态下,截桩过程虽然会对托换梁的承载力有影响但影响很小。研究成果为桩基托换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陈浅然周金雯林启辉
关键词:桩基托换受力转换变形验算
模具强脱时零件受力变形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具强脱时零件受力变形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建立虚拟仿真模型,虚拟仿真模型包括用于模拟零件的零件虚拟仿真模型以及用于模拟脱模工装的脱模工装虚拟仿真模型,脱模工装用于对零件执行强脱操作,零件...
卢菲边留进杨燕燕
不同东西坡度山地光伏支架受力变形分析
2025年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开发清洁能源,光伏电站建设大规模展开,地形条件良好的平原土地资源已逐渐减少,山地光伏在新建项目中的占比日益增长。以云南省红河州某山地光伏项目为例,通过建立东西坡坡度不同的山地光伏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光伏支架主要构件的应力与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西坡坡度并不会使山地光伏支架的失效模式发生变化,但会影响其主要构件的应力与变形大小:东西坡坡度越大,山地光伏在同等风压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与变形越严重,对应的承载能力也越低。
石章燃刘东泽曹虎朱兵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模型受力变形
不同开挖工法下超大断面隧道受力变形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超大断面隧道具有洞身扁平率低、洞口边缘围岩变形大等特点,导致施工步序繁多,持续时间长等问题。因此,选用合理的开挖工法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托江西省首座超大断面隧道工程,采用ABAQUS软件模拟了不同开挖方式开挖下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表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开挖时释放的围岩支护应力最大且易形成应力集中,应及时完成初期支使洞口快速封闭;3种开挖工法下产生的最大主应力均出现在拱脚位置,应及时在此处加强稳定性支撑;CRD法(cross diaphragm)施工引起的围岩扰动最大而双侧壁导坑法扰动较小,因此双侧壁导坑法更适合超大断面隧道施工。研究结论可为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的选取与优化提供指导。
陈伟徐松徐长节奉小华黄文红谢长盛丁琳玲
关键词:超大断面隧道受力变形分析开挖工法数值模拟
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基坑的受力变形分析
2025年
为进一步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文章以某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基坑支护桩轴力、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地表沉降、最大正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支护桩负轴力最大绝对值和水平位移均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表现出线性增长到增速逐渐放缓、最终达到平稳的趋势;地表最大沉降量和地表最大正水平位移均随着基坑深度的加深,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但增大幅度逐渐降低;基坑边缘与地表最大沉降点的距离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大逐渐稳定,与地表沉降相比,地表最大正水平位移峰值明显超过地表沉降峰值,表明正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影响较大。
雷斌
关键词: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变形
一种用于实验室模拟充填体受力变形的监测装置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室模拟充填体受力变形的测试装置,通过相似模拟材料试验,模拟充填工作面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通过封闭联通软管,保证装置内液体处于密闭状态,使上覆岩层对活塞的作用以液罐内液体压力的形式表现,通...
高帅洛锋樊浩冬吕振孙赓李盟李国栋董恩远凌向阳
沉陷区大直径天然气管道受力变形全尺寸试验研究
2025年
为研究煤与天然气重叠区域内开采沉陷作用下埋地天然气管道的力学特征及变形演化模式,研制均匀载荷下大直径天然气管道受力变形试验装置,结合管道变形理论和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采动沉陷对埋地管道变形的影响。同时,基于全尺寸力学特征试验探究了载荷作用下大直径管道的受力变形特征并做出了安全运维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管道下沉量的逐渐增大,管道两端的下沉量相较于管道中心较小;管道的变形于管道中心大致呈左右对称分布;管道中心相对位移量小于管道两端的相对位移量。在自重和载荷作用下,管道顶部和底部分别受压力和拉力作用,压缩和拉伸变形量从管道两端向管道中心逐渐增大,最大压缩和拉伸变形位置均位于管道中心。随着施加载荷的不断增大,管道的整体变形形态呈现出从平底状到漏斗状的演化过程。在自重作用下管道最大沉降量为45 cm,达到管道最大允许沉降量的35%,在载荷作用下管道的最大下沉量为63.6 cm,达到管道最大允许沉降量的50%。根据管道的拉伸应变和最大允许弹性极限变形量估算了管道的安全临界值。结合管土协同和非协同变形数据,计算拉伸分别为31 mm和90 mm,从管道整体失效判据角度分析,管道处于安全变形范围内,能够满足管道安全运维需求。
王文洪磊任建东芦晓伟芦晓伟郭润生董淼
关键词:开采沉陷受力状态下沉量
铰接型装配式锚杆框架梁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提出一种铰接型装配式锚杆框架梁的内力计算方法,为铰接型框架梁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将框架梁的受力模型简化为铰接点连接的多段Winkler弹性地基梁;然后,结合梁的边界及连续性条件推导求解,得到梁的内力解析解,并依托数值算例分析了铰接型框架梁结构与现有现浇框架梁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以及在不同锚固力、地基反力系数、截面尺寸、悬臂长度、铰接位置条件下的铰接型框架梁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最后,将现场实际监测数据与本文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通过所得解与已有解的退化对比验证了所得内力解析解的合理性;当其他参数相同时,锚固力越大、悬臂长度越大、铰接位置与锚固点之间的距离越大,则铰接结构的最大弯矩值越大;地基反力系数和截面尺寸对框架梁结构的梁底位移和转角影响显著,当地基反力系数和截面尺寸增大时,梁底位移和转角减小,而弯矩和剪力则基本不变。通过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发现,现场实测结果与本文内力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吻合。【结论】铰接型框架梁的内力解析解的结果合理,其受力变形特性规律可为铰接型框架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张军辉周书胤张石平黎峰
关键词:内力计算
铰接型梁式基础-地基系统的受力变形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铰接型梁式基础‑地基系统的受力变形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铰接型梁式基础‑地基系统的结构,建立铰接型梁式基础‑地基系统的力学模型和坐标系统;步骤S2、基于铰接型梁式基础‑地基系统的力学模型和...
王伟康仕彬贾其军郑甲佳汪淼庞彪张朝贵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的H(t)-T受荷桩受力变形分析
2025年
水平动荷载H(t)与扭矩T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受力变形较为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H(t)-T联合受荷桩的内力与位移,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桩侧土体剪切效应;引入H(t)-T耦合因子,揭示多向荷载对桩身响应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桩身单元综合刚度矩阵;最后采用改进的有限杆单元法获得H(t)-T联合受荷桩内力与位移数值解;并与已有理论解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参数分析表明:土体剪切效应可约束桩身水平位移,但对扭转变形影响较小;水平动荷载增强了桩身抗扭承载力,水平动荷载幅值从0.2Q_(u)增大到1.0Q_(u)时,桩顶扭转角减小了22.6%;增大动荷载无量纲频率会减小桩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外荷载动力效应随桩埋深增加而减弱;杆单元模型减少了单元划分数量和计算时间,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江杰陈丽君柴文成陈丽君欧孝夺龚健
关键词:有限单元法扭矩

相关作者

石钰锋
作品数:161被引量:48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隧道 盾构隧道 围护结构 基坑 隧道工程
陈锦剑
作品数:299被引量:1,47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基坑 深基坑 土体 加载 养殖网箱
徐长节
作品数:620被引量:2,007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基坑 盾构隧道 基坑开挖 围护结构 动力响应
赵明华
作品数:698被引量:6,594H指数:46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研究主题:桩基础 复合地基 基桩 道路工程 碎石桩
李明广
作品数:65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深基坑 伺服 弹性地基梁 受力变形 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