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9篇“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检测引起发热性疾病病毒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检测引起发热性疾病病毒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检测引起发热性疾病病毒的组合物,包括用于检测猴痘病毒、天花病毒、单纯疱病毒I型、水痘‑带状疱病毒的引物和探针,其可检测上述四中病毒,外加...
柳辉毕德熙沈亚南窦静雅何犇郑文果毕少辉
检测引起发热性疾病病毒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检测引起发热性疾病病毒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检测引起发热性疾病病毒的组合物,包括用于检测猴痘病毒、天花病毒、单纯疱病毒I型、水痘‑带状疱病毒的引物和探针,其可检测上述四中病毒,外加...
柳辉毕德熙沈亚南窦静雅何犇郑文果毕少辉
甘肃省兰州市某区发热性疾病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地区儿童发热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血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麻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兰州市某区7家医院就诊的0-14岁RFI患儿,对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病毒IgM抗体,对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麻病毒基因。结果兰州某区RFI患儿血清麻Ig M阳率为11.6%(77/662),本地、流动人口分别为10.9%(60/552)、15.5%(17/110);咽拭子标本麻病毒H1a基因型检率为18.9%(61/323),本地人口、流动人口分别为18.5%(50/271)、21.1%(11/52)。本地、流动人口病例中有麻疫苗免疫史分别占100%(476/476)、71.6%(78/109)。结论兰州地区RFI病例麻实验室确诊率流动人口高于本地人口,应加强流动人口疫苗接种工作。
王春萍王春萍杨茜杨珍杨珍杨玉兰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麻疹IGM抗体麻疹病毒
贵州省4个县2013-2014年发热性疾病病原谱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3年8月-2014年7月发热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病原谱的构成特征。方法收集贵州省4个项目县363例RFI病例病原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细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检测麻病毒(MV)、风病毒(RV)、肠道病毒(EV)、EB病毒、水痘-带状疱病毒(VZV)、人类小DNA病毒B19、人疱病毒6型(HHV-6)、伤寒/副伤寒杆菌。结果 RFI监测病例的病原标本阳率为20.94%(76/363)。阳株主要为EV(80.26%)、VZV(11.84%)、MV(5.26%)。在61株EV中,EV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其他EV分别占21.31%、21.31%和55.74%。VZV基因型为J型。MV基因型为H1a亚型。结论 EV、VZV和MV是RFI的主要病原,开展相应的疫苗接种是控制RFI的主要措施。本研究建立了贵州省RFI实验室监测技术平台。
吴升伟唐小敏戴丽芳杜雯叶绪芳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原谱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
小儿常见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正>~~
王明英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斑丘疹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2012-2014年发热性疾病病原谱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2012-2014年黑龙江省发热的病原谱构成。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337例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病毒、风病毒、麻病毒、人类小DNA病毒B19的病原学检测。结果337例标本中病毒核酸阳结果共232份,其中EV71阳33份,阳率为14.22%;CVA16阳42份,阳率为18.10%;其他肠道病毒阳7份,阳率为3.0%;CVA6阳46,阳率为19.83%;CVA10阳5份,阳率为2.2%;水痘-带状疱69份,阳率为29.74%;风15份,阳率为6.5%;麻15,阳率为6.5%。结论肠道病毒是黑龙江省发热性疾病的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水痘,再次是麻和风,肠道病毒每年流行的优势基因型不同。
杨明陈淑红王开利陈宇航周广恩华华胡泉博李冀宏
关键词:病原谱
57例接种含麻成分疫苗后发热性疾病的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常州市武进区2005-2014年报告的麻疑似病例中接种含麻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后发热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的发病情况,为武进区麻、风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该区2005-01/2014-12接种MCV后现RFIs的57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风Ig M抗体。结果武进区2005-2014年接种MCV 503 281人次,发生RFIs 57例,年平均报告发生率为11.33/10万,所有RFIs的风Ig M均为阴,麻Ig M阳率为68.42%。病例间无聚集和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主要集中在8~10月龄,89.47%的病例是首剂。病例发热高峰期为接种后第4~9 d,高峰期为接种后第7~11 d。结论在消除麻阶段,应加强对接种MCV后RFIs病例的关注,接种MCV后现RFIs的原因需要从病毒基因型别上进行确认。
汤玲燕周义红潘英姿朱洪鸣薛曼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
贵州省4个县2013~2014年发热性疾病血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贵州省发热性疾病(RFI)病原谱的构成,为制定麻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贵州省4个项目县1 044例RFI病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麻、风、EB病毒、水痘、人类小DNA病毒B19、人疱病毒6型Ig M抗体。结果在4个县1 044例RFI监测病例中,手足口、风和水痘分别占49.81%,15.61%和8.81%。1 044份血清标本中304份Ig M抗体阳,阳率为21.19%;其中风、水痘和EB病毒Ig M抗体阳数分别占总阳数的43.75%、22.37%和10.20%。一种病原的抗体可以在多种RFI中检,一种RFI中可以检测多种病原的抗体。结论小儿各种RFI的临床诊断易误诊,需进一步加强RFI的临床诊断和综合管理,以利于麻防控。
吴升伟戴丽芳唐小敏杜雯叶绪芳张丽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学监测
婴儿麻疫苗初免后发热性疾病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婴儿初次注射麻疫苗后发热性疾病的原因和特点.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因麻疫苗初次免疫接种后发热性疾病的患儿进行回顾调查分析和血清抗体 ELISA,以分析其发病的特点.结果:所有调查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情况,其中86.67%的患儿体温高于38.4℃,时间为(5.47±3.21) d,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免疫抗体检测结果阳率为40.83%.结论:婴儿麻疫苗初免后发热性疾病现在8~9月龄的婴儿,其以体温升高,现红色斑丘为主要临床症状.
赖国平
关键词: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发热出疹性疾病
四平市2005-2013年发热性疾病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四平市2005—2013年发热症候群(RFls)病例变化趋势的特点分析和风险评估,为今后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3年本市RFls病例统计年报及个案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Fls位居本市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第6位,主要是麻和风。连续9年RFls发病率在4.84~30.01/10万区间,0—4岁和25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男2136例,女1928例,别比为1.11:1。风“0”剂次率为13.41%,麻“0”剂次率10.26%;男“0”剂次率和麻“0”剂次率分别为16.20%、13.58%,均高于女(10.32%、6.59%)(P〈0.01)。在RFls免疫史“0”剂次人群中,麻疫苗〈8个月龄的婴幼儿、6岁以上人群病例呈上升势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疫苗1—25岁人群“0”剂次病例总数226例,占风疫苗“0”剂次的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Fls病例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发病率之一,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8月龄的婴幼儿、25岁以上人群和男务工人员是防范的关键和重点。
初利敏
关键词:出疹性疾病免疫控制策略

相关作者

杜忠东
作品数:205被引量:1,467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冠状动脉瘤 小儿 患儿
何吉兰
作品数:48被引量:362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基因型 麻疹病毒 麻疹 基因特征分析 血清流行病学
杨志伟
作品数:12被引量:4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麻疹 流行病学 风疹 发热出疹性疾病 麻疹流行
戴丽芳
作品数:42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麻疹病毒 疫苗 流行病学
童文彬
作品数:79被引量:391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基因特征分析 基因型 基因特征 麻疹 麻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