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04篇“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相关文章
- 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的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急性腹泻患儿150例,均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诺如病毒GⅠ/GⅡ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段诺如病毒阳性与阴性病例症状、不同年龄段及发病季节诺如病毒阳性患儿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急性腹泻患儿的150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42份(28.00%);不同性别、户籍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冬季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1~5岁、6~12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急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呕吐、腹泻<5次/d占比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岁、6~12岁急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与阴性病例发热、呕吐、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腹泻诺如病毒阳性患儿中,包括GⅠ型3例(7.14%)、GⅡ型38例(90.48%)、GⅠ/GⅡ混合型1例(2.38%);与其他年龄段比较,6~12岁GⅠ型占比(25.00%)较高;与春、冬季比较,夏、秋季GⅠ型占比(16.67%、20.00%)较高,春、冬季GⅡ型占比(100.00%、91.30%)较高。结论南昌市西湖区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较高,以GⅡ型为主,且好发于<1岁患儿及春季与冬季。
- 余希甘燕霞刘珂
- 关键词:粪便诺如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的一致性评价被引量:8
- 2020年
- 为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testing,SAT)与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RNA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本研究收集了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212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V DNA≥100 IU/mL 81例、HBV DNA<100 IU/mL 76例,以及作为对照的非HBV感染患者55例。采用SAT和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所有血清样本中的HBV R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SAT和qRT-PCR的HBV RNA阳性检出率均为95.06%(77/81)。2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R 2=0.803和CCC=0.882)。Bland Altman分析显示绝对偏倚为0.1 log copies/mL,相对偏倚为0.97%。配对t检验显示,结果无统计学差异(t=1.617,P=0.110)。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血清样本中,HBV RNA阳性检出率不同,SAT为98.68%(75/76),qRT-PCR为88.16%(67/76),2种方法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差(R 2=0.326和CCC=0.438)。Bland Altman分析显示绝对偏倚为0.5 log copies/mL,相对偏倚为0.86%。配对t检验显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t=3.654,P<0.001)。在非HBV感染对照患者中,SAT和qRT-PCR均未检出HBV RNA阳性。结果提示,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应用SAT与qRT-PCR检测血清HBV RNA,其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好,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相关性与一致性存在一定差异。
- 黄晨璐许伟胡乾坤张小楠李强黄玉仙陈良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 基于单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性检测猪霍乱沙门菌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单基因的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猪霍乱沙门菌基因组及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比对及普通PCR检测分析,获得猪霍乱沙门菌特有而其他细菌及人类基因组中不存在的特异基因SC1242,针对该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该靶基因的rRT-PCR方法,利用123株多种血清型沙门菌及非沙门菌菌株RNA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对猪霍乱沙门菌全血模拟标本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利用该方法检测20株猪霍乱沙门菌均为阳性,其余菌株均扩增阴性。对纯菌RNA检测中,rRT-PCR的最低检测限度为50 fg/反应,约为96个拷贝/反应。在以全血模拟样品提取核酸为模板的检测中,敏感性达90 cfu/ml。结论 rRT-PCR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菌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高瑞红曹阳闫梅英
- 关键词:猪霍乱沙门菌
- 应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同时检测A组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轮状病毒A群和星状病毒双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方法。方法根据上述2种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并分析多重rRT-PCR的重复性、特异性、敏感性;以所建立方法对128例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以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所建立的双重rRT-PCR检测方法对轮状病毒A群和星状病毒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轮状病毒A群灵敏度达到每个反应101拷贝,星状病毒灵敏度达到每个反应102拷贝。128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A群和星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8.0%和3.1%。通过基因测序比对结果相符。结论构建可用于轮状病毒A群及星状病毒的双重rRT-PCR方法快速、特异且灵敏,可用于临床病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 徐德顺陈莉萍朱晓娟
- 关键词:星状病毒
-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布尼亚病毒L基因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方法,用于新布尼亚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以新布尼亚病毒L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以及TaqMan探针,建立real-time RT-PCR方法,并对舟山市岱山县50份临床疑似患者血清、血浆、25份正常人群血清和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的2株病毒样本进行了检测鉴定,并验证了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建立的real-time RT-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最低检出浓度为1拷贝/μl,重复性评估批内变异系数均<1.0%。在103份检测标本中,50份临床病例血清血浆标本,30份为阳性,健康人群血清25份和28份鼠肺、鼠肾均为阴性,8份病毒分离培养血样中2份为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RT-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人与动物新布尼亚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的初步鉴定等。
- 虞吉寅王忠发任宜毛彬
- 关键词:RT-PCR核酸检测
-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液中伤寒沙门菌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方法检测伤寒沙门菌。方法针对伤寒沙门菌STY163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该靶基因的rRT-PCR方法,利用51个血清型的纯培养伤寒和非伤寒沙门菌菌株、常见非沙门致腹泻病原菌以及发热为主要症状的8种常见病原菌核糖核酸(RNA)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对伤寒沙门菌全血模拟标本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利用该方法检测48株伤寒沙门菌均阳性,其余33种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致腹泻的其他5种肠道致病菌以及发热为主要症状的8种常见非沙门菌也均扩增阴性。在对纯菌总RNA检测中,rRT-PCR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反应,即194个拷贝/反应。以全血模拟样品提取核酸为模板的检测中,敏感性达1×102cfu/ml。结论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rRT-PCR检测血液中伤寒沙门菌的方法,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及不明原因发热症状的病原初步鉴别提供了简便的手段,可用于对伤寒的早期诊断、预防控制及临床治疗。
- 樊粉霞娄静陈建才聂艳妮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
-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外周血CK14m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的表达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FQ-RT-PCR方法检测87例入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87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CK14mRNA、EGFR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58.6%(51/8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为71.3%(62/87);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期越晚,外周血中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水平越高,低分化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鳞癌患者。结论 FQ-RT-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能够较准确反映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的情况,在诊断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病情进展有关。
- 马建业王长虹张金张贤王茂鑫黄俏佳陈贤明
- 关键词:鼻咽癌微转移
-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方法,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通过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和CA16、EV71的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以不同引物浓度配比及两阶段退火温度提高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3~10月收集的371例手足口病患儿381份临床标本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CA16和EV71的最低模板检测浓度分别为5.32pg/ml和0.64pg/ml,反应特异度为100%。应用该方法检测381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的总阳性率为77.4%,其中CA16与EV71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8%和35.4%,两者检测阳性比为1∶1.1。以病毒分离为标准,多重RT-PCR对CA16及EV71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98.6%。因此,本研究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较大量样本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2010年引起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CA16和EV71。
- 王婷婷朱汝南钱渊邓洁赵林清王芳邓莉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 实时定量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急性白血病AML1/ETO融合基因
- 2009年
-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的方法并用来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患者中AML1/ETO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观察患者体内融合基因阳性率、该融合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及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利用含AML1/ETO融合基因的Kasumi-1细胞株构建质粒标准品并制作标准曲线,检测25例AML—M2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45份,个别患者连续监测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25例患者均同时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确诊后给予MA方案进行诱导缓解。结果7例(28%)AML—M2初发确诊患者检测到AML1/ETO阳性(AML1/ETO:ABL为0.01~19.2),其中5例(20%)有t(8;21)(q22;q22)。连续监测患者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临床缓解和复发的变化情况相吻合。7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均在MA治疗1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AML1/ETO融合基因下降3个数量级。其余18例完全缓解11例。连续监测7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患者6个月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RQRT—PCR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准确稳定,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具体分型、动态观测肿瘤负荷、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较大价值。
- 李斌喻镁佳梁洋李晓进胡杰陈琪李惠民
- 关键词:白血病基因融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AML1/ETO
- 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检测白血病相关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并对其在白血病MICM分型、危险度分组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41例白血病患者进行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并与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1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66例(46.8%)阳性,具有13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PML/RARα、bcr-abl p210、bcr—abl p190、AML1/ETO、TEL/AML1,E2A/PBX1、MLL/AFX、MLL/AF6、MLL/AF9、dupMLL、MLL/ENL、CBFβ/MYH11、TLS/ERG等。在78例ALL和57例AML标本中,分别有27例(47.4%)和33例(42.3%)为阳性,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分别为7种和6种。结论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可快速分析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可同时筛选出29种急性白血病的常见染色体易位,帮助临床诊断、疾病危险度分组、预后判断和治疗后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 徐修才胡超杰朱薇波邬志伟孙自敏
- 关键词:白血病染色体畸变基因融合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