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篇“ 双向地震作用“的相关文章
双向地震作用下设置隔震楼盖的可恢复功能钢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及结构动力分析
2025年
为解决楼板与可恢复功能钢框架之间变形不协调的问题,提出了隔震楼盖。为研究设置隔震楼盖的可恢复功能钢框架的动力特性及可恢复功能,设计并制作1个缩尺比例为1∶4的3层2×2跨试验模型,并完成了Chi-Chi波、El Centro波、人工波共3条地震波(水平双向峰值加速度从0.07g至0.75g)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梁柱节点处的最大开口值为5.76 mm,转角为3.8%,因此隔震楼盖在实现承载能力和传递水平力的同时,还能适应可恢复功能钢框架的“膨胀效应”;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Y向、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71、1/147,最大层间扭转角1/151,结构最大应变发生在一层中柱柱脚,最大应变1.529×10^(-3),未超过弹性极限。且在试验完成后,梁柱开口、应力应变、层间位移角及层间扭转角等在预应力作用下均能回到结构初始状态。因此,在双向地震作用下,设置隔震楼盖的可恢复功能钢框架具有很强的震后恢复能力,并且不受扭转及平扭耦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建立了设置隔震楼盖的可恢复功能钢框架理论动力分析模型,通过动力分析发现,当隔震楼盖的自振频率与主体结构自振频率一致时,主体结构的动力响应最小;并将试验实测与理论计算频率进行对比,1阶、2阶频率误差不超过5.92%,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结构的动力特性。
张艳霞张艳霞张爱林李杨龙张爱林肖晨雨
关键词:钢框架双向地震作用振动台试验
双向地震作用下跨断层破碎带隧道地震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
2025年
通过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NPR锚索支护及跨断层破碎带隧道在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围岩、隧道结构、锚索的动力响应及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破碎带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且围岩条件越差,地震响应越明显;在双向地震作用下,模型围岩的加速度响应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在地基深处,Z向地震波响应显著,浅层X向地震波响应显著;在双向地震反复拉压作用下,隧道拱顶处主要受Z向地震作用影响、拱腰处主要受X向地震作用影响、拱肩处主要受XZ双向地震作用影响,因此,隧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拱肩—拱腰—拱顶”的破坏发展机制;地震作用后,隧道拱肩处产生大变形破坏,但并未发生坍塌,说明NPR锚索具有较大变形量及较强的对灾变围岩的保持能力。
陶志刚赵易丰于翔张晓宇何满潮毛玉铤
关键词:地震响应双向地震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防屈曲支撑平面外稳定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防屈曲支撑平面外稳定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防屈曲支撑和节点板的几何尺寸和目标平面外位移角;计算抗力参数和刚度参数,所述抗力参数包括节点板的屈服轴力,所述刚度参数包括节点板的转动刚度、节...
赵俊贤李钧铭韩伟周云
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框架梁-箱型柱“强柱弱梁”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框架梁‑箱型柱“强柱弱梁”设计方法,包括:设计初始框架;根据初始框架的反应谱CQC法计算结果按设计轴压比定义重要梁柱节点和重要截面;统一重要梁柱节点双向COF值;确定实现“强柱弱梁”的程度,提...
赵俊贤郭嘉熙晏利键
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框架梁-箱型柱“强柱弱梁”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框架梁‑箱型柱“强柱弱梁”设计方法,包括:设计初始框架;根据初始框架的反应谱CQC法计算结果按设计轴压比定义重要梁柱节点和重要截面;统一重要梁柱节点双向COF值;确定实现“强柱弱梁”的程度,提...
赵俊贤 郭嘉熙 晏利键
双向地震作用下崩塌堆积体边坡动力模糊可靠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考虑崩塌堆积体边坡岩土体参数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地震双向性,建立一种边坡地震动力模糊可靠度计算方法,针对竖向地震力对崩塌堆积体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研究。首先,选用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出双向地震工况下崩塌堆积体边坡的响应特征,并运用模糊理论对强度参数进行模糊性处理;然后,根据Mohr-Coulumb强度准则构建边坡安全系数与可靠度的时程计算模型;最后,采用边坡地震可靠性评价新方法,通过MATLAB编写相应程序,实现计算和分析结果的快速输出。案例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对工程而言也更加安全;竖向地震作用均对崩塌堆积体边坡整体可靠性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算例工况下,竖向地震对崩塌堆积体边坡的可靠性影响很小,仅使得可靠度降低3.55%,因此,可仅考虑水平地震的影响。
仝霄金唐建政付艳青陈训龙舒苏荀
关键词:可靠性双向地震动力时程分析
双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响应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运用midas有限元分别建立3种结构体系的斜拉桥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3种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纵向+竖向地震作用下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的主塔和主梁位移响应均较大,刚构体系斜拉桥的主塔塔底内力响应最大,漂浮体系斜拉桥的主塔塔底内力响应最小;横向+竖向地震作用下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的主塔塔顶位移响应较大,主梁跨中横向位移响应最小;地震作用下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的受力性能更好,更合理。
张剑锋程阿青蓝先林赵然陈权川
关键词:斜拉桥地震响应
双向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土中矩形地铁车站上浮响应规律
2024年
为了研究双向地震作用下土体的液化响应特性和地下结构的上浮规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耦合数值方法,对比了水平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结构加速度、结构位移等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震后孔压消散对地下结构上浮的影响以及地下结构的上浮机理.结果表明:和水平地震作用相比,双向(水平+竖直)地震作用会加大结构两侧的液化程度,使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更长,并且结构的水平加速度响应被放大.在地震作用过程中,竖向地震对结构上浮的影响并不明显,地震结束后,双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竖向位移震荡较大,和水平地震作用相比最终上浮量偏小;双向地震会加大结构的变形,但结构的变形主要发生在震中,震后基本不发展.此外,在地震过程中及地震后地下结构的竖向位移与土体的固结沉降、土体的流动,以及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有关.因此,建立在近断层液化场地中的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带来的影响.
胡记磊杨兵沈文翔
关键词:竖向地震地铁结构
双向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拱桥构件易损性分析
2023年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拱桥各个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水平,文章以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例,基于ANSYS APDL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双向地震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构件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考虑单向地震作用的易损性分析,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易损性分析更偏于保守,适用于工程实际;双向地震作用下,拱肋为钢管混凝土拱桥最易损伤部位,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郑克西卓小丽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拱桥双向地震作用增量动力分析
双向地震作用下拉索支撑惯容系统及其在钢结构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惯容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被动减震系统被广泛关注,其中拉索支撑惯容系统得益于跨层便利,经济优势显著。为研究双向地震作用下拉索支撑惯容系统的减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拉索支撑惯容系统的双向减震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用设计流程。采用杠杆机制模拟拉索支撑的转向特性,基于各元件的拓扑组合模拟惯容系统,在OpenSees中实现了拉索支撑惯容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场地实测地震动数据对安装有跨层型拉索支撑惯容系统的一栋实际钢结构的双向减震性能进行了评估。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拉索支撑惯容系统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地表达其位移传递效率及惯容元件特性;依据等效参数进行设计的拉索支撑惯容系统具有良好的双向减震性能及显著的阻尼增效性能,可用于实际拉索支撑惯容系统的钢结构设计。
康建飞薛松涛谢丽宇
关键词:钢结构双向地震动OPENSEES减震性能

相关作者

王朋
作品数:76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组合柱 自复位 钢筋混凝土 数值模拟
赵俊贤
作品数:110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研究主题:防屈曲支撑 滑移 节点板 连接节点 耗能
王丰
作品数:53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托卡马克装置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受控核聚变 延性系数 双向地震动
史庆轩
作品数:452被引量:2,133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 高强箍筋 约束混凝土 翼缘
李宏男
作品数:1,237被引量:6,798H指数:40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形状记忆合金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振动控制 耗能 输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