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7篇“ 原代大鼠肝细胞“的相关文章
- 扶正化瘀方对原代大鼠肝细胞中CYP450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采用原代大鼠肝细胞(PRH)研究扶正化瘀方(FZHY)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灌流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形成肝板结构后加入FZHY共培养24 h,换成含有4种CYP450同工酶(CYP1A2,CYP2C9,CYP2D6,CYP3A4)对应的特异性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氢溴酸右美沙芬、睾酮)的培养基,培养2 h后吸取上清液,利用UPLC-MS/MS对探针药物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考察FZHY对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量的影响,评价FZHY对PRH中CYP450代谢活力的影响。结果:PRH中CYP1A2,CYP2C9,CYP2D6与CYP3A4具有良好的代谢活力。4种探针药物在0-500μmol·L(-1)内对PRH没有毒性,在0.5-500μg·L(-1)时,FZHY对PRH没有毒性。FZHY在5μg·L(-1)时对PRH具有轻微的保护作用,并能使甲苯磺丁脲的代谢活化值——米氏常数(Km)降低20.8%;氢溴酸右美沙芬的Km降低39.2%;非那西丁的Km降低17.4%;并使睾酮的Km显著降低。结论:FZHY能抑制原代大鼠肝细胞中CYP1A2,CYP2C9,CYP2D6和CYP3A4的代谢活性。
- 张亚蕾郑天慧郑天慧陶艳艳刘伟杨涛王长虹
-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原代肝细胞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氢溴酸右美沙芬
- SPINK3促进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增殖
- 2017年
- 肝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肝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因此开发肝再生的药物靶标对肝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室前期采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发现,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型Ⅲ(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Ⅲ,SPINK3)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显著改变。研究表明,SPINK3是一类结构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相似的生长因子,能够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促进细胞增殖。本文通过基因过表达和干涉的方法处理原代大鼠肝细胞,通过CCK8法、Ki67免疫荧光法、PI单染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PINK3表达变化对原代大鼠肝细胞活力、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SPINK3过表达时能够显著提高原代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活力,促进其细胞周期和增殖,并抑制其细胞凋亡,而干涉SPINK3表达则显著降低原代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活力,抑制其细胞周期和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凋亡。以上结果表明,SPINK3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 常翠芳罗亚茹郗玲玲杨婧郭建林王改平李青青王雪郭萃徐存拴
- 关键词:原代大鼠肝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 黄芩苷对原代大鼠肝细胞CYP3A1的影响
- 2017年
-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处理1~3 d,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3A1(CYP3A1)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存活率约为95%。低浓度(<1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后,肝细胞CYP3A1的表达随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高浓度(>10μmol/L)黄芩苷对细胞产生毒性,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黄芩苷药物代谢的研究,为探讨其他药物的代谢打下了基础。
- 贾敬亮陈有旺张鹏程
- 关键词:黄芩苷原代肝细胞
- 五味子多糖对原代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原代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诱导组、H2O2+低剂量五味子多糖组、H2O2+中剂量五味子多糖组、H2O2+高剂量五味子多糖组;CCK-8试剂检测大鼠肝细胞相对存活率,相关试剂盒检测NO、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细胞中P67-phox、P47-phox、SOD1、HO-1、Rac1、p-Ra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2O2诱导组相比,不同浓度五味子多糖可明显提升大鼠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与H2O2诱导组相比,不同剂量五味子多糖可明显抑制细胞中NO、MDA的生成(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不同剂量五味子多糖可明显促进抗氧化蛋白HO-1、SOD1表达,抑制促氧化蛋白P67-phox、P47-phox的表达,并且五味子多糖显著抑制Rac1的磷酸化(P<0.05)。结论五味子多糖可明显改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ac1的磷酸化有关。
- 王荣刘莉张玲莉
- 关键词:五味子多糖肝细胞氧化应激
- FoxA3和Hnf4α对原代大鼠肝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效应
- 2015年
- 为研究Fox A3和Hnf4α组合对原代大鼠肝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构建了Fox A3和Hnf4α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共转染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是否增殖;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外源基因和肝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情况;PAS(Periodic acidschiff)染色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摄取检测转染细胞功能。结果表明,慢病毒转染4 d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部分肝细胞呈现上皮样形态并增殖成簇,与正常培养的肝细胞相比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CR分析表明增殖的肝细胞除表达外源Fox A3和Hnf4α外,还表达肝细胞的标志基因Alb、CK18和G6p;功能检测结果表明增殖的肝细胞具有成熟肝细胞糖原合成和吲哚菁绿摄取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Fox A3和Hnf4α能促使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进行增殖,并维持肝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 王巧燕李丽丽徐存拴
- 关键词:FOXA3大鼠肝细胞细胞增殖
-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肝毒性药物导致原代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肝细胞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临床相关肝毒性药物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将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为8组,分别予以不同浓度的衣霉素和毒胡萝卜素进行干预,尔后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 GRP78。(2)衣霉素和毒胡萝卜素干预作用24 h后,可造成50%~75%的细胞死亡。对肝细胞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顺铂、百草枯和利福平对细胞进行干预,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衣霉素)对于GRP78和GRP94的表达表现出剂量相关的诱导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其表达量也逐渐增加,其变化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相关的毒性药物(顺铂、利福平、百草枯)对细胞的损伤可明显地因毒胡萝卜素和衣霉素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而减轻,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临床相关肝毒性药物导致原代大鼠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结果提示在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中内质网应激或许起到了一定作用。
- 蔡英敏张勇张珍妮吴刚丁晓英舒粉宁邓蕊郭禹睿
-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GRP78GRP94肝细胞
- 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改良被引量:2
- 2013年
- 改进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调整灌流液及灌流条件,梯度离心纯化肝细胞。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大鼠肝细胞产量、纯度、活力均较高。该方法为一高效实用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技术。
- 张义冉王玲玲王家晶姚路连顾建红刘学忠刘宗平
- 关键词:肝细胞灌流法
- 原代大鼠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两步循环灌流法及低速离心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常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测定1周内生长情况,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接种后3 h基本完成贴壁,贴壁的细胞呈卵圆形,24 h后胞体变大变平,随后细胞相互靠拢呈岛状或条索状连接,3 d后扫描电镜下细胞呈现良好形态。结论:用改良原位两步循环灌注法及低速离心法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可操作性强,可在具备基本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推广。
- 蒋永生程向东刘文洪项海姚立
- 关键词:原代肝细胞
- 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对原代大鼠肝细胞促增殖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 随着水华污染的全球流行,人群暴露藻毒素的机会大大增高,对藻毒素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由水体中的蓝藻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单环7肽化合物,目前已发现了90余种MC的异构体。大...
- 钱小兰
- 关键词:肝细胞分子机制微囊藻毒素动物模型
- 微囊藻毒素-LR对原代大鼠肝细胞p-JNK1/2、p-P44/42、p-P38蛋白水平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研究低剂量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染毒原代大鼠肝细胞对细胞内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1/2)、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激酶(p-P44/42)、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灌流法建立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模型,以MC-LR终浓度1×10-9、1×10-10、1×10-11、1×10-12mol/L 4个剂量染毒细胞,分别培养至3、6、12、24h 4个时间点后裂解细胞获取总蛋白,用Western法检测分析丝裂原蛋白激酶家族(MAPKs)磷酸化蛋白p-JNK1/2、p-P44/42、p-P38水平。[结果]染毒原代大鼠肝细胞3、6h后p-JNK1/2、p-P44/42、p-P38蛋白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降低而上升,在1×10-10或1×10-11mol/L剂量组蛋白水平达到峰值后随染毒剂量降低而蛋白水平增幅减小;染毒至12h除p-P38各剂量组蛋白水平升高外,其余目标蛋白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毒24h各目标蛋白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可促进原代大鼠肝细胞p-JNK1/2、p-P44/42、p-P38水平升高且具有时间效应关系。
- 钱小兰帅怡王彦琴肖萍仲伟鉴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原代大鼠肝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相关作者
- 周卫平

- 作品数:34被引量:226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原代肝细胞 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原代大鼠肝细胞
- 任红

- 作品数:902被引量:8,164H指数:3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腹膜透析 慢性乙型肝炎 腹膜透析患者 乙型
- 黄爱龙

- 作品数:565被引量:1,668H指数:1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HBV 乙型肝炎 新型冠状病毒 RNA干扰
- 姚云清

- 作品数:74被引量:47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原代肝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HBV
- 张定凤

- 作品数:182被引量:1,857H指数:2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HBV 肝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