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54篇“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的相关文章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双水平正压通气对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
2024年
分析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对自身病情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不同疗法患者为研究方向,获取等人数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为确诊AECOPD并呼吸衰竭,分析两组各项指标不同。结果 各项指标对比,(P<0.05)。结论 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存在不同治疗价值,相较于前者,后者整体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可实现强化最终治疗效果目的。同时,经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干预后,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等发生显著改变,而肺功能持续增强,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对后期临床干预此类给予重大帮助。
苏斌程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双水平正压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2023年
单肺通气(OLV)是在手术时将双侧肺进行隔离,其作用是保证气道通畅的同时又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以及血液进入健侧肺,避免了交叉感染。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是一种新型的通气模式,它虽然设置了目标潮气量,却可以根据患者的肺顺应性改变气道压力,由此降低了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及压力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CV-VG)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杨秋霞王云
关键词:压力调节单肺通气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2023年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间歇指令通气,后一组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呼吸机参数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二、三、四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上;动脉血气指标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动脉血气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PaCO2指标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上;与上述相同四个时间点分析血压和心率情况,两组血压的变化都不大(P>0.05),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心率指标拉开差距(P<0.05),体现在实验组大大降低。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肺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患者的缺氧状况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能够改善通气功能,不会出现心率升高和血压降低的情况,值得推广。
朱小雪
关键词: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婴幼儿重症肺炎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及膈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PRVC,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施复方异丙托溴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mPaw)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M_(QB))、深吸气位膈肌移动度(DM_(DB))、膈肌厚度(T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PRVC治疗AECOPD可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水平,促进膈肌功能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缓解呼吸困难。
韩芳芳孙芳朱波
关键词:复方异丙托溴铵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力学参数膈肌功能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术后合并ARD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 regulation volume control, PRVC)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手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40例先心病术后合并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呼吸机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RVC,对照组则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用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肺顺应性作为呼吸功能指标,参与对比的呼吸机参数有气道峰压(PIP)及平均气道压(MAP),血气分析结果选择酸碱值(pH)、血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OI),比较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并进行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对比。结果 上机后72 h,观察组RR及PIP、MAP均低于对照组,TV、TPTEF/Te、肺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且PaO_(2)、OI亦高于对照组(P<0.05),PAWP及机械通气时间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心病术后并发ARDS的患儿应用呼吸机治疗时可优先考虑PRVC模式,该模式能保留患儿自主呼吸,减少压力容量损伤,不仅能有效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氧合情况、缓解缺氧状态,还利于患儿肺功能的恢复。
张媛媛庞秋贺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压力调节容量控制肺顺应性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RVC模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上机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上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气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每分钟通气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h后,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PIP、MAP、每分钟通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SIMV模式,PRVC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效果更佳,可更有效的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更快的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钱磊黄轩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6例,6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后的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28d预后等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4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12.45vs14.56 KPa)、呼气末正压(PEEP)(9.42vs12.02 cmH_(2)O)、气道峰压(PIP)(25.42vs28.56 cmH_(2)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8.41vs47.47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_(2))(69.90vs65.00 mmH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χ^(2)=5.08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氧疗时间(158.08vs170.61h),机械通气时间(87.40vs125.30h),住院时间(15.51vs24.1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7.14%vs39.0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相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28d预后。
贾圣男姜东辉王吕国胡泊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2022年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压力调节能力控制通气效果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169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随机选取8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IMV并同时进行间歇式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剩余84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RVC模式进行压力调整能力控制通气。两组病人采用的呼吸机都是深圳迈瑞生物医学电子有限公司的SV800呼吸机。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气指标(PaO2、PaCO2、pH)、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每分钟通气量、平均动脉压)、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中,应用PRVC模式进行压力调整能力控制通气,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于海涛
关键词: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V-VG组(观察组)和VCV组(对照组),每组33例。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侧卧位后15 min(T0)、单肺通气30 min(T1)、60 min(T2)、双肺通气恢复15 min(T3)的平均气道压力(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采集桡动脉血样,血气分析测肺泡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血管生成素-2(Ang-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于双肺通气恢复15 min后,完成肺超声评分(LUS)。结果 两组患者于T1、T2时,Ppeak及Pmean出现升高,Cdyn及PaO2下降,且对照组升高或下降的幅度更明显,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_(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着时间延长,SP-D、Ang-2、IL-6和TNF-α等指标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超声评分更低(10.2±2.3 vs 1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VCV比较,PCV-VG模式明显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Ppeak及Pmean,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降低肺损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肺损伤,且经肺超声评估证实。
陈宇周强张雷王二凯刘轼吴春梅
关键词:容量控制通气肺功能炎症反应
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均予以控制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持续带机1周,观察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联合呼吸操干预1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情况[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呼吸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30 s椅子坐立试验(30-STS)。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P均<0.05);两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hs-CRP、IL-8、HMGB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FEV_(1)、FVC、FEV_(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两组6 min步行距离、30-STS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呼吸操辅助PRVC通气模式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组织氧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林振清周景玉刘旭燕郭东英
关键词:呼吸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心功能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胡金绘
作品数:38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武荣
作品数:145被引量:630H指数:1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 早产儿 比例辅助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杨阳
作品数:74被引量:420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哮喘 肺动脉高压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张静
作品数:260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医护 病床 机器人 配药 小便
邹俊
作品数:55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呼吸衰竭 支气管镜 无创正压通气 肺动脉高压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