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83篇“ 历史逻辑“的相关文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
2025年
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在深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神内核与品格,精心汲取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精髓与核心要义以及凝聚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汲取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智慧。同时,它也延续了改革开放时期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精华。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思想防线,以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我们前行,通过国际视野与文明互鉴照亮我们的道路。
向继友徐洁
关键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2025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分领域改革目标之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方法,是研究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命题提出和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论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辩证统一:理论逻辑是,安全是政党起源和兴起的重要原因,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和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中国共产党作为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应然的价值追求;历史逻辑是,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防范化解风险史,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然将在此前的基础上续写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新的历史;实践逻辑是,我国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基于我国发展环境和建设基础的深刻变动,我们更有必要同时也更有条件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钟开斌邱倩婷
关键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共同富裕”叙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2025年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须清晰认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以及现实逻辑。共同富裕在理论维度的政治经济学叙事表现为资本逻辑、劳动逻辑以及人民逻辑这三个层次。共同富裕在历史维度的政治经济学叙事嵌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基本分配制度之中。在现实维度上,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叙事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领导,把握好共同富裕的长期性、渐进性与共享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健全的理论引导、组织保障以及方法论支撑。
卫离东刘儒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2025年
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标志性举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一、历史逻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和重要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开启了百年大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何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抓党的建设从抓作风建设切入起步,抓作风建设从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
戚义明
关键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
理解共同富裕: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5年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在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破解发展不平衡、消除贫富两极分化的必然要求。文本从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共同富裕。从价值逻辑看,共同富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主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目标和人民立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从理论逻辑看,文本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对不平等的论述及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与探索;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带领中国人民持续追求共同富裕目标,接续推动共同富裕社会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民生保障、完善分配体系等重点领域推动落实共同富裕要求。
周绍杰耿瑞霞胡鞍钢
关键词:共同富裕人民立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2025年
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这要求我们赓续与发扬解放思想的优良传统,扫清思想障碍,激发思想活力。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坚持解放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坚持解放思想使主观符合客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关于解放思想的一系列理论探索。从历史逻辑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从现实逻辑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解放思想创造了实践场域,提供了动力源泉。同时,解放思想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先导。
唐小双
主义与实践:20世纪前期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
2025年
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核心推动力。20世纪前期的中国革命,性质上不同于传统的王朝鼎革,具有政党革命的现代性表征,并受到了世界革命思潮的显著影响。五四运动之后,主流革命叙事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国民革命两大核心体系。就指向而言,国共两党的革命话语存在相同之处,共同建构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内涵,但双方在政治实践路径上却具有显著差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分析并正确阐释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革命动力,重视土地分配、农民问题、根据地建设与建立新文化,中国共产党通过独立自主的政治实践,取得了全国政权并重塑了现代中国的基本走向,厚植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文明底蕴。
王旭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历史逻辑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研究
2025年
文章从价值、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视角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行了阐释。从价值逻辑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体现了马克思关于农村发展的论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目标,不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坚持人民立场,持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进,落实共同富裕的要求。
徐强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一种诠释学范式的可能
2025年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亟待突破“文化涵化论”与“政治整合论”的二元对立,构建更具解释力的理论范式。以诠释学为核心方法论,提出“历史逻辑”的双重自觉——既是对藏传佛教本土化历史脉络的客观梳理,亦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生产机制的反思性考察。现代诠释学肯定了人文学科领域诠释者具有的真理合法性,这为佛教在“西藏境遇”下的发展提供了学理依据。基于此,用诠释学范式探讨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演变,挖掘、整理具有历史价值的线索,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归纳为以苯为理解基础,对印度佛教各派观点进行话语转换,本土化阐释及教义教规重组的过程,并将其视为与中华文明深层结构的适应性互动。这一诠释学范式的提出,不仅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提供了“理解—解释—应用”的方法论框架,由此得出的历史逻辑也清楚、正确地印证了在真理和价值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藏传佛教的历史渊源、形成路径、发展脉络及基本走向。
虎文琼昂青才让
关键词:诠释学历史逻辑
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的高中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25年
高中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注重规范思维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水平。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三大原则,包括发挥学生主体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化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基于此,提出培养策略,强调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应用,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结合,教师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泽巴拉措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作者

罗建文
作品数:194被引量:713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民生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GNH关怀
秦宣
作品数:290被引量:1,65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涂小雨
作品数:238被引量:2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整合 社会转型 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郑有贵
作品数:209被引量:1,09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研究主题:乡村 中国式现代化 三农 集体经济组织 中国共产党
赵景峰
作品数:183被引量:1,245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全球化 数字经济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 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