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5篇“ 危重病患者“的相关文章
手术室危重病患者护理对生存率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5年
通过对手术室危重病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法,评估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我们选取了两组共50名危重病患者,其中25名为参照组,另25名为试验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评估内容包括身体约束时间和实施率,MEWS评分,ICU治疗预后,临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护士护理服务质量等。结果 试验组在身体约束时间与实施率、机械通气时间、肠内营养支持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表现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试验组的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得分高于参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优化后的手术室危重病患者护理方法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推荐在手术室危重病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方法。
郭芸
关键词:护理方法生存率护理服务质量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
2024年
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临床诊疗环节中执行肠内外营养并发症护理措施,探究该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 择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一年内(样本纳入时间:2022.12至2023.11)收治的危重病患者(样本纳入例数:8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观察两个小组,40例/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探索分析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营养达标时间、并发症(腹胀、腹泻、胃潴留)发生率均更低,ICU住院时间满意度均更高(P<0.05)。但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危重病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干预效果显著,能缩短营养达标时间,降低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荐。
郑晓洁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常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效果
血液系统疾病危重病患者跨学科护理团队合作模式研究
2024年
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危重病患者跨学科护理团队合作模式的研究。方法 选取50名血液系统疾病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种被称作跨学科护理团队模式的护理方式,被引入到护理之中。为了评估这种新的模式的效果,也有另一组以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的被作为对比。主要考察的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跨学科护理团队模式的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2.00%),而且这一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5)。同时,采用新的护理模式的组患者在焦虑(16.36±1.45)和抑郁(9.35±1.10)得分上,也都低于常规护理组的焦虑(24.25±1.12)和抑郁(16.35±1.02)得分,这些差异在统计上也表现为显著(P均<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68%,P<0.05)。结论 血液系统疾病危重病患者采用跨学科护理团队合作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应在工作中推广使用。
果兴宇周欣燕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危重病患者团队合作
危重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2024年
目的分析危重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520例危重病患者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护理满意率、急救效果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救护车抢救时间、检伤分类评估时间和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85%,高于对照组的9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5,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9.23%,高于对照组的9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4,P<0.05)。观察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77%,低于对照组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9,P<0.05)。结论给予危重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健康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郭娟
关键词:危重病院前急救护理
用于危重病患者中皮质类固醇疗法分层的成熟肾上腺髓质素
本发明的主题内容是一种为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治疗选择危重病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所述患者的体液样品中ADM‑NH<Sub>2</Sub>或其片段的水平,将所述ADM‑NH<Sub>2</Sub>或其片段的水平与预定阈值...
黛博拉·伯格曼 弗洛里安·乌勒
振动排痰机对危重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4年
探析在并发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重病患者中,使用振动排痰机治疗后,取得的效果。方法 将42例并发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重病患者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1例危重病患者的对照组、治疗组(时间:2021年1月值2023年8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前组提供人工叩背排痰法,后组提供振动排痰机排痰。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结果 治疗组的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相关康复指标改善情况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重病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治疗效果显著,能加速痰液的排出,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部功能指标,对缩短患者的病程十分重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方小芳
关键词:振动排痰机危重病呼吸机相关肺炎预后
标准化专职护理对危重病患者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4年
探讨标准化专职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指标改善效果。方法 将10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观察组给予规范化、专业化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正确用药率为100.0%,血液检查合格率为81.5%,营养状况合格率88.9%,透析充分性达标率96.3%,而导管感染率0比对照组为7.4%,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而对照组为18.5%,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对照组为85.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液净化护理中,标准化专职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黄艳艳白羽
关键词:血液净化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测危重病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危重病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数据库中危重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生命体征、血常规、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评分(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core,Lods)、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xford acute severity of illness score,Oasis)、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Saps-Ⅱ)、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cute physiology score-Ⅲ,APS-Ⅲ)、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及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院内死亡,次要结局指标为住院时长、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机械通气率及1年病死率。根据院内死亡事件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根据SII三分位进一步将患者分成3组进行组间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结果共计32450例危重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765例发生院内死亡,病死率11.6%。①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SII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II三分位分组(<817、817~2151、>2151)院内病死率分别为8.4%、10.2%、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进一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组别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逐渐增加(第一组为参考组,第二组OR=1.38,95%CI:1.24~1.54,第三组OR=2.03,95%CI:1.83~2.24,P<0.05)。结论SII对危重病患者院内死亡有预测价值,其简便易得可用于危重病患者的危险分层。
叶渊文李飞飞陈玲珑陈新国卢中秋赵光举
关键词:预后危重病
培菲康在ICU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商品名:培菲康)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60例ICU危重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胃肠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量表(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存活率,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胃肠功能评分(0.35±0.12)分低于对照组的(0.95±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PACHEⅡ评分(15.68±5.12)分低于对照组的(19.32±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arshall评分(4.36±2.12)分低于对照组的(6.58±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ODS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存活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腹胀、腹泻、便秘评分分别为(0.69±0.25)、(0.62±0.97)、(0.85±0.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4±0.98)、(1.63±0.78)、(2.4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通过采用培菲康加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患者的腹胀、腹泻和便秘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比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于红娟张巍
关键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胃肠功能紊乱
丁仁彧:救治危重病患者是我的使命
2022年
自2006年从事重症医学工作以来,他不断提高重症诊疗技术、积极开展高新技术钻研,他关注重症病人急性期炎症、凝血、免疫和器官功能损伤的同时,还注重慢重症患者转归等临床实践。
关键词:重症病人重症医学危重病患者诊疗技术急性期

相关作者

李春盛
作品数:888被引量:4,006H指数:3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脓毒症 复苏后 参附注射液
杨兴易
作品数:355被引量:3,214H指数:3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后 ICU 脓毒症 机械通气
林兆奋
作品数:375被引量:2,284H指数:2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脓毒症 ICU 心肺复苏后 重症监护病房
孙仁华
作品数:257被引量:1,229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ICU 预后 急性肾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
吴海荣
作品数:45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危重病患者 危重病 再灌注损伤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