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77篇“ 华夏文化“的相关文章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2024年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于2007年8月28日经民政部批准登记,业务主管部门是文化和旅游部。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人类”的宗旨,积极促进中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基金会以“唤醒、传承、保护、发扬”为核心理念,以守护世界及中国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于增强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文化遗产的发现、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工作。基金会充分利用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优势与民间力量,推动华夏文化出海,策划、实施了“东方之韵”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能力,致力于成为文化交流的先锋力量。
关键词:华夏文化国际文化交流中国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资源整合能力
早期华夏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途径与内容
2024年
早期华夏文化通过贸易、战争、人口流动等多种途径被传播到东北亚地区,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梳理了华夏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具体传播内容,包括货币、纸张、政治制度、文学等方面的传播。货币的传播促进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纸张和印刷术的引入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繁荣;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体系的传播增强了政治治理的有效性;文学作品的传入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东北亚地区在吸收华夏文化精华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文化创新与发展。
赵振成
关键词:传播史
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中文课文化教学实证研究
马梦伟
华语·华族·华夏文化
2024年
近年来常见网络上很多人攻击某些明星“入了外国籍,回来赚中国人的钱”云云,甚至把青年学生出国留学都说成“不爱国”。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奇葩舆论:入了外国籍即是不爱国。某些明星甚至为此受到“网暴”围攻。本人是中国国籍,也不认识那些加入外籍的明星,但作为一个文化人,我想有必要重申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史实,以免网络上的偏狭之词误导年轻一代。
航鹰
关键词:出国留学文化圈华语爱国
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楚辞的影响
2024年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历来为人所称道。屈原作品在表达对于宗国故土的深挚爱恋之外,还体现出对于华夏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与归属、对华夏文明历史的认可与接受、对华夏礼乐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这三个方面。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使得其创作在思想倾向、价值追求上与中原礼乐文化保持高度一致,其作品也由此而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直接推动了楚辞的创新发展与价值提升。
姚圣良
关键词:楚辞
一道可以通往华夏文化源头的小题目——三阶幻方与河图洛书
2024年
小学数学里,低年级的智慧题聪明题或者带*题之类的习题中,一定有三阶幻方的出现:将1~9这9个数填入图1的三乘三的表格中,使得横、竖、斜相加之和都是15。布置给一年级小朋友做,或许有难度,二三年级学生碰到这题,难度可能不大。答案如图2。
韩惠芳
关键词:文化源头河图洛书三阶幻方
华夏文化,扮靓狮城春节
2023年
不要问我为何漂泊异乡,遥远的乡愁留在涛声波光;不要问我走过多少地方,每一朵浪花都是梦想飞扬。挂灯笼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热闹的兔年春节刚刚过去。这是三年疫情解封后的第一个春节,人们自然别有一番感受。仿佛没有哪个冬天比今年更让人期盼春天的到来。欢欣的笑容,洋溢着喜悦与幸福。
崔岩
关键词:华夏文化放鞭炮包饺子春节
“天父地母”:华夏文化中人与自然草木的间性传播研究
2023年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草木早已成为华夏社会意识形态的媒介,承载和传播着诸多观念。“天父地母”观念是一种以“间性”为基础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隐喻。人与天地相应,与草木同归。人与草木媒介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缩影,从古至今经历了敬畏与依赖、征服与控制、和谐与发展等阶段,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主体间性以一种主体之间平等对话、共生共处的机制,在移情、身份和政治等隐喻中不断指导着人类建立起与草木媒介、与自然的“共生交往”关系,与华夏先哲的生态智慧不谋而合。从人与自然的间性传播的关系视角放眼未来,可以发现其对个人内在的自我完善、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和国际政策的有效传播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谢清果许黄子仰
关键词:主体间性草木
古代政治整合对华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促进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研究中,“治世”理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代圣贤在追求治世、建构治道的过程中,借助政治整合贯彻价值整合,打造了一个“文以载道”“道洽政治”的结构功能系统:宗教为治世树立终极价值,哲学为治世阐发学理体系,政治为治世构筑综合框架,法律为治世建立秩序保障,历史为治世提供资治通鉴,伦理为治世塑造君子人格,教育为治世培育合格国民,风俗为治世改良社会土壤。这套战略设计既体现了古代国家理性自我保存与自我完善的紧张性,也促进了政治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一体化,有利于华夏文明的长期延续;但它未能在实践中把国家打造成人民与政权的利益共同体则是留给历史的一个遗憾。
赵威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
坚守工匠精神 传承华夏文化
2022年
工匠精神,其利虽微,其益长久。中国的各大品牌始终坚持以敬业、专注、严谨、创新、服务的理念,孕育企业的根和魂。以研发为导向,以“树百年品牌、立百年企业”的创业精神为目标,诠释“民族品牌,中国骄傲”的品牌文化高度。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时代需要。本期《时尚北京》特别专访三家知名企业,通过他们讲述品牌真实的故事,完美演绎新时代品牌“工匠精神”。
杜燊郭嘉董潇
关键词:创业精神华夏文化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大国

相关作者

屠海鸣
作品数:131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政协
研究主题:香港经济 港人 施政报告 随想录 行政长官
李宝宗
作品数:15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夏文化
研究主题:民办博物馆 物证 中国戏剧史 龙纹 藏品
张寿椿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夏文化
研究主题:法租界 记忆 同治年间 十六铺 出版家
马钟成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战争 特朗普 非暴力 群众路线 《帝国主义论》
白至德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人民日报社
研究主题:父亲 白寿彝先生 民俗学 踪迹 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