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篇“ 十二皮部“的相关文章
- 基于十二皮部理论运用腕踝针预防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基于十二皮部理论运用腕踝针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4月因COPD急性加重而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ICU治疗的78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间歇加压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十二皮部理论的腕踝针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7 d。比较2组下肢症状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值,以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皮肤颜色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上述4项下肢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均较干预前延长,且均长于对照组,FIB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PT、AP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值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DVT发生率观察组5.13%(2/39),低于对照组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十二皮部理论运用腕踝针可改善在ICU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的下肢症状和凝血功能,提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 刘清桂园园胡波赵孝义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症监护病房下肢深静脉血栓腕踝针
- 基于十二皮部理论踝针技术预防老年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基于十二皮部理论踝针技术预防老年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单侧全髋置换术的85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DVT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之上加用基于十二皮部理论的踝针技术。比较2组手术后1天及手术后7天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术侧静脉流速、术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的变化,比较2组DVT评分及DVT检出率。结果:术后7天,2组APTT、PT数值均较术后1天上升(P<0.05),D-二聚体数值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5);观察组APTT、PT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2组术侧股静脉流速、腘静脉流速均较术后1天提升(P<0.05),观察组术侧股静脉流速、腘静脉流速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2组术侧疼痛VAS评分和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5),观察组术侧疼痛VAS评分和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观察组术侧DVT评分及DVT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髋置换老年患者,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之上加用基于十二皮部理论的踝针技术,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加快患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疼痛及水肿程度,有利于降低DVT发生率。
- 郑娟丽余燕华池根英陈琴
- 关键词:全髋置换深静脉血栓老年
- 41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十二皮部分布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十二皮部分布资料,以刘爱民教授针对银屑病的中医辨治新方案为指导,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十二皮部分布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调查,为每一个初诊患者建立观察表;中医证型由刘爱民教授进行辨证,符合纳入病例标准者现场填写病例观察表;调查表填写结束,经患者同意后用相机拍摄其整体及局部皮损,存档并于后期整理;将收集到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以肝经郁热证,阳虚外寒、肌肤瘀热证,气血两虚、瘀热留滞证,风热蕴毒证,外寒内热证居多;皮损十二皮部分布以足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手少阳经、足厥阴经、手阳明经较多。肝经郁热证皮损分布以足三阳经、手少阳经、足厥阴经为主;阳虚外寒、肌肤瘀热证皮损分布以足三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经为主;气血两虚、瘀热留滞证皮损分布以足三阳经、足太阴经、手少阳经为主;风热蕴毒证皮损分布以手、足三阳经及足厥阴经、手太阴经为主;外寒内热证皮损分布以足三阳经、手少阳经、手太阴经为主。结论:在银屑病中医辨治新方案理论指导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十二皮部分布与其部分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对指导临床辨证具有重要价值。
- 郭雪枫刘爱民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医证型十二皮部
- 基于“十二皮部理论”揿针治疗大肠息肉内镜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揿针对大肠息肉内镜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收治大肠息肉内镜手术治疗患者,选取60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者为研究对象,以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术前一天至术后两天接受揿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不行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评分、患者住院总时间、对住院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腹痛评分、首次排便时间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时间方面揿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能改善大肠息肉内镜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可在短时间内缓解腹胀症状,具有促进肠鸣音恢复及缩短首次排气时间等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显著优势。
- 陈冬梅陈燕霞解盼盼杨茹文
- 关键词:揿针胃肠道功能障碍术后腹胀
- 基于“十二皮部”理论的腕踝针对痔术后即时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基于“十二皮部”理论运用腕踝针对肛肠痔术后即时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即时镇痛观察组给予脚踝针,选取患者双侧下1区(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靠跟腱内缘)、下6区(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靠跟腱外缘),以胶布固定留针6小时6h,对照组给予氨酚曲马多片1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4h、6h、8h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有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6h、8h疼痛VAS评分比较,针刺组较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急性尿潴溜情况比较,对照组发生率较针刺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5-HT情况比较,5-HT血清升高,镇痛效果明显,针刺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踝针对肛肠病痔术后即时镇痛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患者疼痛及恐惧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陈林徐玉峰范永强陈朝晖陈瑾饶鹏
-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腕踝针疼痛
- 十二皮部理论在壮医刮痧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及临床应用举隅被引量:4
- 2022年
-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其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为依据而划分。壮医刮痧疗法是通过刺激相应皮部区域来改善肺经、脾经、胃经、肾经的经气运动,通过皮部—络脉—经脉—脏腑这一由表及里的治病网络,进而平衡人体阴阳,恢复相应脏腑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本文通过梳理壮医刮痧疗法在治疗糖尿病中与十二皮部的关系,阐明十二皮部理论在壮医刮痧疗法治疗糖尿病中的指导意义,并通过临床应用举隅,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朱红梅蒙繁华韦明婵马艳曾翠琼
- 关键词:十二皮部糖尿病
- 对“十二皮部”称谓的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十二皮部"是目前公认的经络系统组成之一,为体表最外层组织结构——皮肤。李志道教授认为"十二皮部"称呼并不妥当。通过分析皮部一词的语法结构,表明其不能准确表达"皮肤"的含义。通过检索《黄帝内经》,发现在叙述生理病理治疗时使用"皮"字131次;使用"皮肤"92次;使用"皮毛"30次;而"皮部"一词全书仅出现3次,均指部位。故"十二皮部"这个称谓并不妥当,应称之为"十二皮肤"或"十二皮"。皮肤对于抵御外邪,防病传变,诊断、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作用。
- 李玉仙李志道陈波
- 关键词:皮部皮肤皮毛
- 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规律初探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应用中医学十二皮部理论观察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的主要皮损分布部位,分析其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3个基本证型之间皮损所在皮部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银屑病辨证论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所在皮部进行观察,将主要皮损部位描画于"皮损所在皮部研究观察表",记录患者皮损所在的皮部。总结皮损在十二皮部出现的频数及百分率,并进行排序,分析其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证型间皮损所在皮部的分布规律。结果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主要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足阳明胃经皮部、足少阳胆经皮部、足厥阴肝经皮部和足太阴脾经皮部。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各证型(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之间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以及各证型与总体相比较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尚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等皮部皮损分布较多,提示以上经络脏腑可能与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的分布与银屑病"从血论治"的分型尚无明显相关性。
- 蔡一歌金力娄卫海李伟凡
- 关键词:经络皮部
- 顽固性寻常型银屑病在中医学十二皮部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顽固性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皮损分布部位,分析其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三个基本证型之间皮损所在皮部的分布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完善银屑病辨证论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础。方法:对11...
- 金力蔡一歌李伟凡娄卫海
- 关键词:十二皮部中医学
- 十二皮部理论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现状
- 结合经络皮部理论,从经脉-脏腑的角度探讨皮肤病的证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近年结合皮部理论,从经脉-脏腑角度诊治皮肤病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对十二皮部理论及其在皮肤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皮部理论的概述,皮部实质探索等相关基础...
- 金力蔡一歌
- 关键词: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
相关作者
- 蔡一歌

- 作品数:15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顽固性 经络 皮肤病 十二皮部 寻常型银屑病
- 金力

- 作品数:46被引量:198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联合口服 中药治疗 皮肤病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 李斌

- 作品数:913被引量:3,078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血热证 集对分析 售后服务
- 李建伟

- 作品数:15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经络辨证 血热证 辨证体系 寻常型银屑病 经络理论
- 成守仁

- 作品数:15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运动性疲劳 十二皮部 灸法 温针治疗 温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