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5篇“ 医学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章
- 新型家庭医学服务模式在老年人连续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 2024年
- 探究分析在老年人连续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中实施新型家庭医学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承办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内常驻老年人(包括慢性病人、失能和半失能人群)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雅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60例接受新型家庭医学服务模式为实验组,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普通家庭医学服务模式管理的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到院护理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规范管理率、到院护理率以及压疮和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对新型家庭医学服务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家属对老年人的日照护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 推行“3+3+1”新型家庭医学服务模式,联合“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服务行为,保障质量安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综合健康服务的技术需求。 。
- 蓝有涛
- 关键词:老年人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
- 骨科开展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在骨科临床开展的效果。方法:以医院骨科2022年2月—2023年10月间收治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患者开展骨科常规康复医学服务模式。观察组75例患者开展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7 d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疼痛程度(VAS量表)及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的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BI指数得分、VAS量表得分及WHOQOL-BREF量表各部分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BI指数得分及WHOQOL-BREF量表的得分均较本组术前得分显著提升(P<0.05),VAS量表得分则明显降低(P<0.05);并且术后7 d组间相比,观察组的BI指数得分及WHOQOL-BREF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VAS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能够加速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其术后患处疼痛度,改善其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实践效果较理想。
- 郑小娟李荣凤谭赟
- 关键词:骨科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 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优势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及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的中医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病因判断能力、明辨病机水平、临床指标的恢复情况、生理机能的改善程度、体质干预效果、专科护理质量、心理干预效果及健康教育的成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在服务质量、道德操守、安全保障、个性化服务、药学指导和人性化关怀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儿科医学服务模式及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在病因判断、辨证施治、临床效果、体质干预、专科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患儿家属更高的满意度。
- 陈平郑瑞明
-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儿科患者
- 合理运用中医管理学理论指导新型急诊医学服务模式的开展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合理运用中医管理学理论指导新型急诊医学服务模式开展的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急诊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诊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急诊管理方案。统计两组患者就诊期间的急救服务综合能力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期间在潜在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掌握、评价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急救服务能力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工作态度、综合技术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医德医风、对病情的敏感度、心理干预、多部门配合情况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医学服务中合理运用中医管理学开展专科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实践价值,能显著提升急诊专科管理水平与患者满意度。
- 杨晶晶
- 关键词:急诊医学中医管理
- 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康复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管理效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医院心胸外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住院和随访期间仅接受基础医学管理。观察组在住院和随访期间不仅接受基础医学管理,还积极开展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设置患者管理需求满足情况评价方法,评价两组患者对健康管理、入院筛查、健康知识普及、药学指导、锻炼指导、突发情况处置、并发症控制、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需求满足情况。术前评估与教育、术后早期康复、中期个性化康复、康复维持管理、多学科团队协作设置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管理、入院筛查、健康知识普及、药学指导、锻炼指导、突发情况处置、并发症控制、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需求满足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评估与教育、术后早期康复、中期个性化康复、康复维持管理、多学科团队协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
- 孙宇李束施谷平
- 关键词: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康复管理回顾性分析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心医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 2022年
- 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双心医学的服务模式。方法:本文通过阐述在白纸坊社区卫生服中心开展双心门诊建设的实践,就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结果: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心医学服务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一是心理测查量表测查的局限性和主观性,影响双心疾病检出率。二是患者的阻抗情绪,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结论:就目前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强化医务人员能力提升的培训、积极开展患者教育及社区大众宣教,提高双心疾病检出率及治疗的依从性。
- 李春玲
-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中医经典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服务模式改进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中医经典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服务模式改进的方法与实践价值。方法: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8月起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药学干预,2021年5—7月为实施前,2021年8—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共有12名医务人员,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的整体观、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分析、科室常见疾病治则治法、中医养生知识、中医适宜技术原理与应用范畴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综合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管理、康复质量、安全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经典人才培养模式的干预下,医务人员中医学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优化现有医学服务模式。
- 王瑛张晓张小罗姜仙君
- 关键词:中医理论医学服务模式
- 基于中医理念医学服务模式转变的实践与探索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医理念相关的医学服务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价值和实施路径。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12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专科医学服务,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专科医学服务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评分与健康行为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面对、回避、屈服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客观认知病情、积极参与恢复计划、情绪自我控制、按时复诊、心理修复能力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理念纳入医院专科医学服务中,无论在病情管理还是在患者的健康教育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
- 毛小丹朱丽鹏陈艳
- 关键词:中医理念医学服务模式管理路径
- 新时代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的思考被引量:28
- 2020年
- “健康中国”开启了中国健康管理的新征程,健康管理将在改善人民健康,实现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探索和寻找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已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分析医学服务供给侧需求,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的理念、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并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进行了展望。
- 卢光明曾强
- 关键词:健康管理
- 全科医学服务模式规范化管理社区结核病患者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稳定期结核病患者在全科医学模式下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杜绝结核病患者的流失。方法对三甲医院确诊的稳定期结核病患者在全科医学模式下转诊结核病定点社区。结果对该类疾病的控制、预防起到规范治疗、长期监督、有效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结论稳定期结核病患者通过从三甲医院下转社区的医疗模式,巩固完善“三位一体”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模式。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明晰、协同配合的服务体系。
- 白小林
- 关键词:结核病患者全科医学
相关作者
- 洪霞

- 作品数:113被引量:1,10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住院患者 抑郁障碍 痴呆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王岳

- 作品数:255被引量:70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医疗纠纷 法律 医患关系 医学人文 医生
- 曾近静

- 作品数:6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 研究主题:放疗 护理 癌症 心电监护 紫杉醇
- 马琴

- 作品数:9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 研究主题:创伤性疾病 骨折患者 心理状态 康复质量 疼痛控制
- 曾强

- 作品数:223被引量:1,521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健康管理 体检人群 健康体检 内皮素 健康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