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63篇“ 医学救援“的相关文章
2025西藏定日地震紧急医学救援策略
2025年
本文系统总结了2025年西藏定日地震紧急医学救援实践经验。分析了高原缺氧、低温、低压条件下地震医学救援的需求。详细阐述高原地震医学救援在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救援战略布局、救援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物资保障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强调救援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高原高寒条件下,快速响应、科学决策和多方协作是提升救援效率的核心要素。通过优化救援组织架构、加强新型装备研发、推广远程医疗技术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医学救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未来类似灾害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胡成功董潇杨胡海晏会蒋耀文何谦邹昌张思董薇刘岩钟欢欢德吉米玛多吉央金达娃琼达吉律扎拉吉巴琼达刘伦旭陈蕾吴东
关键词:地震紧急医学救援
一种应急医学救援箱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救援箱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急医学救援箱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盒盖,所述盒盖远离箱体的一侧设有扶手,所述盒盖与箱体之间设有打开组件,所述盒盖靠近箱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刀具的...
沈朝辉席芳王刚王静欧阳甘霖刘东东
医务人员参加航空医学救援心身反应的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描述医务人员参加航空医学救援过程中心身反应的体验,为该人群航空医学救援适航培训方案制订提供依据,以提高其适航能力。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于2023年9月—2024年3月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北京市等地参加航空医学救援的14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将医务人员参加航空医学救援过程中的心身反应提炼为3个主题:特种救援环境造成心身不适;特殊医疗救援引发心身变化;自我期望与现实冲击相互作用。结论 医务人员在参加航空医学救援过程中面临心身变化,个体体验不同,应重视对医务人员参加航空医学救援的生理、心理评估及适航训练,提高其心身反应水平,从而强化其航空医学救援适航能力。
暴雨陈妍吴莹张丽娟郝昱文马燕兰
关键词:空运后送适航心身反应
核应急医学救援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5年
目的构建核应急医学救援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人员在此领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回顾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基础上,初步草拟核应急医学救援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并于2024年1—3月开展德尔菲专家函询。经过多轮讨论与修订,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版本,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精确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核应急医学救援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以及58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按照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为专业能力(权重0.4905)、个人素养(权重0.3119)、核应急知识(权重0.1976)。二级指标按照组合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权重0.1621)、防护能力(权重0.1621)、思想素养(权重0.1560)、身心素养(权重0.1560)、专业知识(权重0.1317)、基础知识(权重0.0659)、去污洗消及废物处理能力(权重0.0639)、管理能力(权重0.0540)、心理干预能力(0.0483)。三级指标组合权重排名前三的为服从与责任意识(权重0.0534)、强烈的安全意识(权重0.0514)、正确穿戴各类防护用品(权重0.0491)。结论该指标体系具备科学的理论支撑,对核应急医学救援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进行了全面界定,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未来护理人员在此领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评估提供有益的指导与支持。
张海宇李燕肖光红潘室容郝珏林元杰易涛杜娟
关键词: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德尔菲法
中国大陆地区33支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
2025年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且多样。随着国家对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具有中医特色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也逐渐发展壮大。本文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的建设历程、国家规划及相关政策支持;调查并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33支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建设现状和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并基于当前我国紧急医学救援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未来我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且符合现代医疗环境及医疗水平的应急救援队伍做出了展望。
张松肖晓琳杨人张挥武刘志刚包尚懿高培阳吴楷琳
关键词:中医
辐射应急医学救援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25年
目的设计一套辐射应急医学救援训练系统,用于核污染条件下医学救援关键技术流程的模拟训练与辅助决策。方法系统采用浏览器(Browser)和服务器(Service)的B/S分布式技术架构,基于JAVA语言环境和MySQL数据库共同设计开发,自下而上分为基础层、数据库层、管理层、应用层、接入层5个层次,能够实现救援分队应急转运、现场处置作业引导、救援知识技能学习、系统综合数据管理、救援技能考核评估五大功能。结果该系统不仅能通过日常训练提升核医学作业人员的理论素养,综合考评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准,还能适用于辐射应急现场救援的辅助决策,真正形成了“训练-考核-应用”一体的智能化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救援队伍的实战化训练效果。结论辐射应急医学救援训练系统拓宽了核医学实战化教学手段,提升了核灾害救援信息化卫勤保障能力,并为相关教学训练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姜晓旭刘瑞孔德钦陆洲于卫华
关键词: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
军队文职护理人员参加核化应急医学救援驻训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军队文职护理人员参加核化应急医学救援驻训的真实体验,为加强核化应急医学救援护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参与核化应急医学救援驻训的军队文职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情感体验多样;面临压力与困难;需具备的胜任力要求。结论应重视军队文职护理人员任务期间心理及需求,并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构建核化应急救援护理标准化操作流程,健全核化应急医学救援队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洪珊珊薛娟于竹青李彩霞孙尚雪
关键词:应急救援核化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低空航空器在紧急医学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举措。其中的低空航空器因其能够快速响应和胜任多场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提升紧急医学救援效率、加强国家综合救援能力的关键一环。通过深入分析低空航空器的应用场景、研发现状及其在紧急医学救援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指挥体系不统一、人才保障不足、装备设施运维成本高等问题,从法治建设、部门协同、科技投入、应用试点、公众接受度与信任等提出策略建议。
张世翔黄天翔冯瀛尹
关键词:紧急医学救援
背囊化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建设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 探讨背囊化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的队伍建设问题。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背囊化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建设现状,总结不足,提出对策建议。结果 我国背囊化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正在抓紧建设,目前存在尚无背囊配备指南、装备功能有待加强、人员编配不尽合理等问题。结论 在背囊化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的今后建设中,制定统一规范指南,加强装备建设,优化人员配置等策略,是提升队伍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关键。
卢晨曦赵欣余明高树田袁晶王运斗
关键词:小分队紧急医学救援
借鉴军队卫勤力量训练模式提升地方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的思考
2025年
目的 基于《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借鉴军队卫勤力量训练模式,为提高地方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供策略指导。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结合军队应急救援训练实践及任务经验,参照《规划》,探究将军队卫勤训练方法融入地方紧急救援队伍训练的具体途径。结果 引入军队卫勤力量训练模式,如“卫勤蓝军”模拟训练、基地化系统训练、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军事紧急医学救援实训经验以及联合训练装备保障建设等措施,显著促进了《规划》的高效执行与质量落实。结论 通过军民深度合作,构建起立体化、一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将军事卫生勤务保障实践与地方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有效加速了《规划》的具体实施,有利于同时推动地方急救体系与国防建设的同步提升。
姜璐闫铁成田竞
关键词:紧急医学救援军民融合

相关作者

郑静晨
作品数:373被引量:1,68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研究主题:地震 灾害救援 中国国际救援队 医学救援 灾害
侯世科
作品数:397被引量:1,433H指数:20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地震 救援 武警 医疗救援 中国国际救援队
樊毫军
作品数:368被引量:1,101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地震 武警 救援 方舱 中国国际救援队
王正国
作品数:1,255被引量:7,025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创伤 冲击伤 冲击波 创伤后 交通事故
彭碧波
作品数:169被引量:852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医疗救援 地震 医学救援 中国国际救援队 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