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5篇“ 区域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章
区域高等教育如何走向高质量协同发展
2024年
一、促进区域合作与激励地方竞争的双重取向:中央政府的逻辑第一,打破“块块分割”:国家层面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转向。21世纪以来,新一轮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开始启动,国家运用一系列政策工具驱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与合作。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国家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等地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布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的“强供给”。
卢威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长三角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本质、维度与理论边界被引量:1
2024年
从本质来看,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的过程和状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发展水平差距、支撑能力差距和入学机会差距三个方面,涉及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基于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理论、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控制三种差距的理论边界体现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应小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区域高等教育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应小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距。
张德祥贾枭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经济复杂性对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影响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经济与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成为时代的命题。以往研究大多关注高等教育布局与区域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的关系,对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内在规律缺少足够的重视。有迹象表明,区域生产能...
赵文学
关键词:经济复杂性
新发展格局下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特征与路径被引量:4
2024年
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可以打破国别地域的限制,对于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增进国际理解和文化交流互鉴等具有现实意义。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发起主体、地域及合作内容上发生了极大转变,至今仍然是全球化最为活跃的内容之一。国外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注重多元主体自下而上参与、联合开发国际化特色课程、师生跨区域流动,以及将语言和文化相交融。我国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在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中展现出文化适应性、领域灵活性、主体多边性和政策主导性等典型特征。立足新发展格局,需要树立对外开放新理念,多维度拓宽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领域,以数字赋能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转型,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建构起兼容并蓄的语言体系。
单春艳杨友露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外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对川渝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
2024年
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协同被视为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教育效能最大化的重要策略。国际上,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显著推动了多区域高等教育集群的形成及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进步。本研究依托"相互依存论"理论框架,旨在探讨美国、英国、日本及韩国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上的实践,同时,深入分析川渝双城经济圈在高等教育协同方面存在的优势、面临的劣势、可抓住的机遇及迫切的挑战,旨在为川渝地区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提供策略性参考。
廖若岑刘倩王红伟谭靓
区域高等教育如何走向高质量协同发展--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强国和区域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但进展较为缓慢,其原因是体制性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推进是多重制度逻辑相互作用的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央政府行为具有促进区域联通合作与激励地方竞争发展的双重取向,地方政府以本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合作与竞争之间权衡游走,公办高校受限于集权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以致参与区域合作动力不足。实现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须以应对地方政府竞争和推动政校关系改革为抓手,分别在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治理制度创新。将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优化中央对地方政府区域高等教育合作行为的协调机制、扩大公办高校办学自主权以拓展其区域合作空间、支持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是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
卢威
关键词:教育强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发展路径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作发展为例
2024年
数字化转型为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提供了发展动力。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呈现出一体化、网络化和融合性特征,但在教育资源分布、高等教育质量与空间规模等方面需要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实施依赖于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据的有效共享与管理、明确的合作协议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核心要素。因此,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整体效能,需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革新迭代、发展共建共享的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治理机制以及构建数字驱动下产教融合的跨域协同发展的实践模式。
郭春甫宋欣悦
新时代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研究
2024年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地区间教育质量差距具有显著影响。立足于我国当前时代背景,探讨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意义,分析新时代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区域高等教育公平发展起点、过程、结果公平性不均衡现象,有层次地进行问题检视并剖析其中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经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建议,能有效缓解区域间不平等态势,提高区域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尤萍娜吴佳雯黄志锋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等教育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欧洲校园”的身份演进与运行机制
2024年
“欧洲校园”是一个区位概念,也是上莱茵地区的三国五校自发形成的次区域联盟。从自组织的视角审视“欧洲校园”的发展脉络与运作机制,揭示了其身份是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并逐步实现次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在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发展过程中,“欧洲校园”经历了从合作伙伴到欧洲理想、再到实体法人的三次身份演进,是一种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非线性过程。“欧洲校园”正式成立后,其运作方式表现为资源互补下的利益空间一体化、制度协同下的跨境流动一体化、经费统筹下的项目合作一体化。此外,“欧洲校园”的演进与发展,也得益于欧洲国家间的制度同构、边境地区间的非线性协同以及校园合作间的身份认同。
王小栋苑大勇瞿铮刘全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
近十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区域高等教育是融合了区域科学与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体系,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区域高等教育研究的时空分布、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区域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时空分布均匀,相关文献可聚类为高等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发展、区域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评价、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地方高校,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等主题。未来研究趋势集中关注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等方面,研究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系统化的特征。
刘锐李晓虹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相关作者

赵庆年
作品数:105被引量:557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区域高等教育 高校 可持续发展 大众化
汤兆平
作品数:131被引量:370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参数化设计 PRO/E 运动仿真分析 区域高等教育 智能家居系统
姜颖
作品数:28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区域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贡献率 适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李东航
作品数:29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适应性 区域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高职院校
胡赤弟
作品数:70被引量:1,005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产业链 学科-专业-产业链 协同创新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