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71篇“ 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关文章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5年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22年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实施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地区,政策试验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增长,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效用在改善科技基础设施、增加高校与企业人力投入、强化政府与企业财力支持、提高知识产出、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对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转让等方面的影响有限;机制分析发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通过创新资金汇流、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技术聚合三条路径,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蒋瑜洁郝鑫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测度、时空演化及障碍因子
2025年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CV-RSR-ARIMA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与障碍度诊断模型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时空演化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整体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各地市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ARIMA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时段具有较为显著的增长;(2)时空分异结果呈现出由“一主一副”双核心模式的极化效应向扩散和回程效应转变,标准差椭圆整体上椭圆范围增大、重心由郑州市向许昌市迁移,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授权数、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是主要的障碍因子;(3)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具备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后续研究应当结合多源数据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科技产出空间溢出以及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
牛继强程启先刘萧倩许琼珂陈飞燕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驱动战略
财政教育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5年
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关键在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落实与坚定实施。文章基于地区层面数据构建面板模型,通过结合投入和产出两个基本维度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别就整体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和市场两个公因子,进行了财政教育支出对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教育支出对整体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显著受到外商直接投资和信息化发展等的调节。在经过动态面板估计和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前述结论依然成立。同时,财政教育支出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在整体的推动效应上有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但地区之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逾越;最后,财政教育支出在直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影响的同时,也能够通过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等产生间接的影响。
兰甜甜李宏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测度及分布特征——基于河北省及11地市的实证分析
2025年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河北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区域性差异特征与动态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河北省域科技创新受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低下影响,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创新资源配置结构逐渐优化,发展趋势向好;微观市域科技创新区域差异性较大,多数城市处于创新资源结构持续优化阶段,部分城市存在技术进步水平、规模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应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动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创新发展制度性障碍;正视发展性差距,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郑艳玲高建山高志妨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效率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例被引量:2
2025年
建设高水平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但鲜有研究揭示其内在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为此,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揭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的构成要素、传导机制、模式分类和驱动机理。以北京等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牵引、关键核心技术持续供给的发展模式;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场景驱动型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场景驱动、产业牵引、企业主导、政府培育创新环境的发展模式;以重庆等为代表的政策驱动型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国家战略为牵引,构建政策创新、政策调整、政策落实的高质量支撑模式。研究发现在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六条:第一,以深化制度创新为抓手,统筹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第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第三,构建原始创新策源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第四,持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五,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第六,深入推进成渝双城协同,共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袁野祖纯尹西明尹西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
2025年
2月21日,宜昌召开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宜昌市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全力实施“创新七大工程”,用三年时间全力建设现代产业创新中心、长江大保护场景应用创新中心和创新生态中心,打造湖北省区域协同的策源区,引领带动宜荆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生态都市圈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遴选与辐射能力评价——基于城市群视角
2025年
布局和建设一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第二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如何遴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成为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备受关注的前提条件。城市群是创新的孵化器,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以“将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培育”为遴选思路,基于2016—2020年城市群内城市间科学合作与技术合作关系数据,遴选城市群核心城市,并运用熵权法评价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研究发现,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好,较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按照“单核心”“双核心”和“多中心”3种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模式进行培育是可行的。充分利用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基础和联系,有助于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实现核心城市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并为全国范围内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陶晓丽马海涛江凯乐杨锦坤
关键词:城市群枢纽
金融发展、国际贸易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推动台州区域科技创新研究
2025年
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金融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贸易发展又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这三者的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了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本文根据金融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国际贸易与科技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与区域科技创新等理论,构建出一个理论模型,并以台州为例,提出了构建金融改革、国际贸易和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搭建区域内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区域科技联盟,促使形成科技创新协作机制的对策,不仅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而且为实践开展提供了参考。
陈文标
关键词:金融发展国际贸易
美、澳两国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及启示
2025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职业教育作用方面大多是从经济,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着眼,且更多的是论述当代科技手段对于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很少深入概括其对本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本文以美国社区学院和澳大利亚TAFE学院为例,比较分析了美、澳两国职业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式及机制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各地职业教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照。
王思雨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TOPSIS理论的区域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研究
2025年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陕西省商洛市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中的政策支持及现实困境,结合其研究现状与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新质生产力培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19~2023年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为支撑,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对城市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进程进行了评估;基于数据响应的发展现状,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革新生产要素、产业深度转型、优化生产模式等方面给出了促进商洛市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旨在为商洛市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策略参考。In this paper, by deeply analyzing the policy support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Shangluo City, Shaanxi Province, and combining its research status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gional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cultivation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ata of Shangluo City from 2019 to 2023,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hrough urb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sing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method). With the help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ata response, strategic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Shangluo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novating production factors, deepen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ing production models, aiming to provide strategic references for cultivat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Shangluo City.
昝紫怡王瑞程国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法TOPSIS法

相关作者

徐玉莲
作品数:26被引量:649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科技金融 区域科技创新 企业 格兰杰因果关系 技术创新
高尚荣
作品数:69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高职院校 高职 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效性
彭华涛
作品数:192被引量:970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网络 创业 创业社会网络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 国际创业
杨武
作品数:106被引量:920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 技术标准 经济增长 专利数据
王玉冬
作品数:58被引量:4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科技金融 运营效果评价 区域科技创新 企业 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