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篇“ 北阿尔金“的相关文章
早古生代北阿尔金HP/LT混杂岩片--一个“化石”俯冲隧道
2023年
北阿尔金高压/低温(HP/LT)变质岩呈构造岩片分布在俯冲-增生杂岩中,主要由强变形的变质沉积岩(泥质片岩、钙质片岩和石英片岩)和少量呈透镜状分布在变沉积岩中的蓝片岩和榴辉岩组成,与相邻的蛇绿混杂岩呈断层接触。榴辉岩主要矿物为绿辉石、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冻蓝闪石,含少量蓝闪石、绿泥石、方解石、钠长石、榍石。蓝片岩主要矿物为蓝闪石、石榴子石、碳酸盐类矿物、阳起石、绿帘石、钠云母、绿泥石、钠长石和石英,偶见多硅白云母,其中在部分蓝片岩的石榴子石中有少量硬柱石和绿辉石包体。本文对蓝片岩(样品A06-16-7)和榴辉岩(样品A03-3-5.3)开展了岩石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得到它们形成的压力峰期的温压条件分别是:T=~524℃、P=~2.1GPa和T=~527℃、P=~2.2GPa,并均经历了后期蓝片岩相的退变质叠加。结合区域上已有的研究表明,北阿尔金HP/LT混杂岩片中不同类型岩石可能经历了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反映了古俯冲隧道的不均匀性,并在俯冲隧道的较浅部混杂在一起,共同经历了蓝片岩相或蓝片岩-绿片岩过渡相条件下的透入性变形作用。
毛小红林宜慧张建新
关键词:北阿尔金榴辉岩蓝片岩
北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构造演化
揭示围限青藏高原的边界断裂演化可有效约束高原新生代隆升扩展过程,不仅可以推动陆内变形动力学、东亚季风演变和古人类迁徙等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完善,也对我国陆内地震灾害评估和金属矿床及油气田勘探等具有指导意义。位于青藏高原部边...
高石宝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震反射剖面低温热年代学
北阿尔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位于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北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向N扩展的重要边界条件,目前对其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特征还存在较大争议。文中利用DEM数据提取了穿过北阿尔金断裂的18条河流及相关汇水盆地的地貌信息,分析了河流平、纵剖面的形态、标准化河流长度坡度指数(SLK)、标准化河流陡峭指数(K_(sn))以及汇水盆地面积-高程曲线和积分(HI)等多个构造地貌指标参数,以研究北阿尔金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和活动方式。结果表明,北阿尔金断裂西段的河流纵剖面和汇水盆地面积-高程曲线呈上凹型,河流纵剖面上发育较多小规模的裂点,SLK、K_(sn)和HI值相对较低。与之相反,其东段的河流纵剖面大都呈上凸型和平直型,在北阿尔金断裂上盘发育较大规模的河流裂点,对应较高的SLK和K_(sn)值;面积-高程曲线形态以S型和上凸型为主,HI值也相对较大。上述地貌指标反映北阿尔金断裂东段的地貌活动性较西段更强,推测为东段正好位于南阿尔金断裂阿克图受阻双弯曲侧,受其强烈侧向挤压所致。此外,河流穿过北阿尔金断裂没有发生系统的左旋位错,新发现的一条错断晚第四纪冲积扇的前锋断裂也呈现出典型的逆冲特征,表明北阿尔金断裂在晚第四纪以来以逆冲运动为主。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推测,北阿尔金断裂在晚新生代存在从走滑向逆冲的构造转换,且与南阿尔金断裂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叶雨晖吴磊王依平楼谦谦陈力琦高石宝林秀斌程晓敢陈汉林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系水系特征地貌分析
北阿尔金锰矿成矿地质条件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阿尔金碳酸盐岩系具有较好的锰矿成矿条件,青砂沟大型锰矿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该地区锰矿找矿的方向。该地区含锰岩系的Fe/Mn比值、V/(V+Ni)比值显示,含锰物质是在氧化-次氧化环境沉积富集的;Al/(Al+Fe+Mn)比值显示,具有热水沉积的特征;SiO_(2)/Al_(2)O_(3)比值显示,其物源可能来自洋壳深部。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床成矿模型,总结找矿方向。
王双尚凯凯杨继兵张素超李原
关键词: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研究找矿模型
北阿尔金余石山含金石英脉地质构造特征与流体作用被引量:8
2021年
北阿尔金构造带东部余石山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极具勘探潜力的稀有金属矿区,区域内出露有含金石英脉矿化体,矿化体的产出总体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断层带共同控制。本文重点针对该矿化体,在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性质特征及流体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矿化体经历了从成岩‒成矿到被改造的演化过程,其在微观上保留有明显的原生和次生的结构特征。其中原生结构主要包括发育环带的石英及各类金属矿物,而次生结构则为叠加于原生结构之上的蚀变和构造变形特征。石英呈现出明显的韧‒脆性转换构造变形,晶体内发育不同类型的流体包裹体,指示着不同的流体演化环境。其中成矿期流体以富二氧化碳为主要特征,温压环境约为P=125~250 MPa,T=300~365℃,成矿深度约为9~12 km;而改造期流体以贫二氧化碳的水‒盐体系为主要特征,温压环境约为P<100 MPa,T=165~235℃,深度小于8.3 km。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岩成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韧‒脆性构造转换所造成的流体压力降低是导致流体不混溶作用的关键因素。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但受后期改造作用的影响而混入了大气降水。总体上含金石英脉矿化体产于韧‒脆性转换带并受剪切带及断裂带的控制,呈现出与剪切带型金矿基本一致的特征。
李孝文曹淑云刘建华周丁奎李文轩蒋少涌曹汉琛吴玉
关键词:含金石英脉氢氧同位素
北阿尔金早古生代同碰撞花岗质岩浆记录及其对增生造山过程的启示被引量:12
2021年
本文对出露在北阿尔金的喀腊大湾似斑状花岗岩、沟口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卓尔布拉克花岗岩和木孜萨依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喀腊大湾似斑状花岗岩具有高硅和钠,低铁、镁和钙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3~1.04,属弱过铝质I-S过渡型花岗岩;沟口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卓尔布拉克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钠含量和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表现为I型花岗岩;木孜萨依白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集Rb、Th和LREE,亏损Ba、Sr、Ti和Eu特征,铝饱和指数大于1.1,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4个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32.4±4.9Ma、432.8±4.1Ma、439.6±3.5Ma和437.3±2.4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构造判别图解,揭示这4个岩体均形成于同碰撞构造背景下,表明北阿尔金洋最终关闭以及洋陆转换的时间节点应为445~440Ma。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沟口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卓尔布拉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喀腊大湾似斑状花岗岩起源于变杂砂岩部分熔融,木孜萨依白云母花岗岩起源于变泥质岩石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但喀腊大湾似斑状花岗岩和木孜萨依白云母花岗岩ε_(Hf)(t)值分别为+0.18~+5.88和-6.47~+4.52,反映二者的岩浆源区也均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上述这些特征与祁连早古生代同碰撞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进一步支持二者曾作为统一的整体经历了洋盆裂解-扩张-俯冲-闭合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
吴玉陈正乐陈柏林王永孙岳孟令通何江涛王斌
关键词:早古生代北阿尔金
北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意义:来自地貌分析与热年代学的证据
长达~1600 km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系是青藏高原的部边界,也是影响高原向扩展的重要边界条件。目前对阿尔金断裂系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过程认识尚存争议,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分隔塔里木盆地和阿尔金山的边界断裂——北阿尔金断...
叶雨晖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系构造地貌低温热年代学
文献传递
北阿尔金地区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潜力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北阿尔金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早寒武世北阿尔金洋裂解形成及扩张、中寒武世—晚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双向俯冲-增生和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北阿尔金洋碰撞造山作用,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阿尔金地区至少存在两种构造环境下的超基性岩。第一种超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铂族元素含量低于原始地幔,推断其可能来源于原始地幔2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为洋盆快速拉张时期幔源岩浆的快速上升侵位,代表了北阿尔金洋的初始裂解期间的岩浆活动。第二种超基性岩源区较为复杂,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地壳物质的混染,该组样品所在的蛇绿岩带具有俯冲带环境下蛇绿岩的特征,可能形成于汇聚背景下的弧后盆地环境,洋壳的俯冲携带大量的水及大陆边缘陆壳物质进入地幔岩浆源区,代表了北阿尔金地区在早古生代的古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第一组样品的m/f值平均为1.64,为无矿的富铁质超基性岩,不具有Cu-Ni成矿潜力,铂族元素分析显示,其母岩浆可能为玄武质岩浆和超镁铁质岩浆混合的结果,为硫不饱和岩浆,经历过有限的硫化物熔离作用;第二组样品的铂族元素和Ni的含量较高,主要来源于地幔,未经历硫化物的熔离作用,m/f值平均17.95,为与铬铁矿有关的镁质超基性岩,具有形成铬铁矿的潜力,但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不大。
王永吴玉陈柏林陈正乐王斌石永红谭人文高允申景辉
关键词:超基性岩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潜力北阿尔金地质调查项目
北阿尔金地区大平沟金矿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金矿成因的启示被引量:2
2019年
大平沟金矿床是北阿尔金地区典型金矿床之一,矿化类型以钾长石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中,围岩为太古宇米兰岩群钾长变粒岩。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另有少量褐铁矿和自然金等。大平沟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石英的δ18 OVSMOW值为12.4‰~15.3‰,估算的流体δ18 OH2O值介于7.4‰~10.3‰之间,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氢同位素为-97‰^-66‰,表明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来源为主;含金石英脉中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6.9‰~8.3‰,主要为壳源硫,与典型造山型金矿的硫值一致;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10 1~19.373 9,207 Pb/204 Pb值为15.587 2~15.654 1,而208 Pb/204Pb值为38.119 1~39.143 9,反映硫化物的铅来源具有造山带铅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大平沟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其形成受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深变质岩。
雷如雄赵同阳李平董连慧李基宏吴昌志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造山型金矿北阿尔金
北阿尔金野马泉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野马泉二长花岗岩为北阿尔金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为探讨其成因、形成环境及其与北阿尔金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马泉岩体为中-粗粒等粒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侵位时代为450~453Ma.岩石具较高的Na2O/K2O比值为1.72~2.2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0,P2O5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具Ⅰ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锆石εHf(t)值为5.52~10.7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0.75~1.09Ga,其源岩可能主要是0.75~1.09Ga的新生地壳(基性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野马泉二长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同碰撞-后碰撞环境,为造山带根部基性岩石部分熔融形成.
郑坤吴才来郜源红郭文峰陈红杰吴迪高栋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北阿尔金

相关作者

吴玉
作品数:66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研究主题:北阿尔金 铀 铀矿床 砂岩型铀矿 成矿流体
吴才来
作品数:159被引量:2,746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花岗岩 超高压变质带 U-PB定年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陈柏林
作品数:272被引量:2,158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控矿构造 矿床成因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王永
作品数:206被引量:1,26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泥河湾盆地 剖面 全新世 环境演变 第四纪
陈松永
作品数:76被引量:1,516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榴辉岩 蛇绿岩 青藏高原 北阿尔金 铬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