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2篇“ 劳动力价格“的相关文章
- 数字金融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
- 2025年
- 缓解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于我国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型至关重要。使用2011—2020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缓解劳动力价格扭曲;在东部沿海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及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较严重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缓解效应更强;数字金融通过促进创新创业和提升劳动力的工资谈判能力来缓解劳动力价格扭曲;数字金融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缓解作用具有空间效应,能够外溢到其他地区。基于此,提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增强数字金融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缓解效应、发挥数字金融的创新创业效应等对策建议。
- 马强李秋苏子瞻
- 关键词:数字金融创新创业人口红利
- 农业劳动力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门槛效应研究
- 2024年
- 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生产要素,劳动力价格的波动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继而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本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基于1998-2021年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劳动力价格数据,分析劳动力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重门槛下,劳动力价格上升将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而在第二重门槛下,劳动力价格上升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可以看出:劳动力价格的不同阶段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着重将农业劳动力价格调整至合理区间,并使用技术和资本要素对冲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基于此,应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紧跟政策导向,实现农产品价格体系升级。
- 张静王秀海
- 关键词:劳动力要素农产品价格门槛效应
- 乡村教育发展、劳动力价格与中国县域创新
- 2024年
- 乡村教育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将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政策视为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拟外生冲击”,基于1704个县域在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乡村教育发展对中国县域创新水平的整体影响和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乡村教育发展能显著促进县域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教育发展通过提升劳动力价格来促进县域创新,且该促进作用在人口较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较低、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县域中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扩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范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因地制宜设计特色化发展路径等政策建议。
- 韩鹏张涛冯冬发
- 关键词:乡村教育劳动力价格
- 农业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粮食种植结构的合理布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价格不断上涨是否会对粮食种植结构产生影响值得关注。基于2007—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降低粮食整体的种植比例,但在粮食种植结构内部,农业劳动力价格与马铃薯种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小麦显著正相关,对水稻、玉米和大豆没有显著影响;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价格和粮食种植结构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且能够显著弱化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种植结构的负向影响。因此,可从优化种植结构布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等方面入手弱化农业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 侯妍樊慧玲
-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 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价格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
- 在当前背景下,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双重压力,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望成为纾解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新路径。农机...
- 冯高缘
- 关键词: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劳动力价格
-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不断融合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已经快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是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后所形成的新经济形态,推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党的二十大报...
- 褚祎鹤
- 关键词:数字经济劳动力价格
- 数字经济、劳动力价格扭曲与区域创新效率
-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推动国内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报告同时指出,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彭福生
-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创新效率
-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 2024年
- 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劳动力价格扭曲等问题值得关注。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与信息流动日益频繁,数字经济的虚拟化特征决定其具有广泛的辐射力,各省域必然存在空间联系。本文聚焦数字经济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空间溢出效应,以2015-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劳动力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提升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更精准的匹配,从而缓解劳动力价格扭曲。
- 万佳怡
- 关键词:数字经济
- 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要素替代与设施蔬菜生产研究——以番茄、黄瓜、茄子和菜椒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伴随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选取了2011—2020年设施栽培的4种蔬菜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超越对数成本份额方程,计算劳动要素的需求价格弹性与劳动力、化肥与农业机械要素之间的需求替代弹性。研究发现,劳动要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且绝对值小于1,说明缺乏弹性;机械与劳动和化肥的替代弹性系数大于0且系数值均大于0.5,替代性显著;劳动与化肥弹性系数小于0且绝对值递减接近0,表现为替代性下降,互补性增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加大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机购置与农机租赁补贴、加大农机的研发推广力度、推进农艺农机深度融合以及对化肥的使用进行优化等建议。
- 钱玮亭朱彦旭李梅芳
- 关键词:设施蔬菜要素禀赋
- 劳动力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机械化及其产出效应被引量:2
- 2023年
-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产出效应,并考察该影响及效应在耕种收各环节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机耕水平及机收水平;农机总动力对粮食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中型农机动力及大中型农机机耕、机播及机收动力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研究建议加快突破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农机资源在省际间合理流动与科学调配,加强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 易小兰颜琰张彤彤
- 关键词:劳动力价格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空间溢出效应
相关作者
- 许晓军

- 作品数:42被引量:25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
- 研究主题:工会 中国工会 劳动关系 企业工会 合作博弈
- 李晓云

- 作品数:57被引量:6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地城市流转 粮食作物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农户
- 张增军

-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 研究主题:劳动力价格 农村劳动力 农村 央行 价格上涨
- 尤庆国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通货膨胀 价格上升 劳动力 劳动力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杨进

- 作品数:14被引量:51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农业 粮食生产 劳动力价格 劳动分工 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