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14篇“ 动力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章
- 覆水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研究
- 2025年
- 强震引发的场地液化是造成桥梁震害的重要原因,由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无上覆水的普通场地,忽略上覆水存在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采取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结合数值模型的方法,通过p-y曲线特征分析覆水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规律。研究表明:(1)强震作用下,覆水场地桩周土刚度更大,呈现出一定的抗液化性;(2)有无覆水存在的场地液化过程相似,桩周土刚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覆水场地液化土体在超静孔压比稳定后,桩周土刚度恢复更慢;(3)随着上覆水深度的增加,土体的初始刚度不断增大,p-y曲线滞回圈包围面积减小,不利于振动能量的耗散;(4)当输入振动幅值较小时,上覆水会降低桩周土的刚度,放大超静孔压比;当振动幅值较大时,上覆水会增加桩周土的刚度,减小超静孔压比。研究成果为合理评价覆水液化场地桥梁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 兰天李雨润闫志晓王永志
- 关键词:土力学群桩P-Y曲线离心机试验
- 饱和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摩擦接触模型
- 2024年
- 由于孔隙流体的存在,饱和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相比经典固-固接触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主要存在两类耦合问题:饱和土中的流-固耦合,以及结构与饱和土间的接触耦合。本文针对饱和土与结构间的动力接触摩擦效应问题,建立了可反映“粘结-滑移-分离”状态的饱和土与结构动力摩擦接触模型。该模型是由一系列“点-线”单元构成的接触界面,并基于摩尔库伦模型及有效应力原理,根据接触判别条件,分别从位移和孔压两方面建立不同接触状态下的接触控制方程,并通过挡土墙与饱和土的相互作用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以大开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考虑接触模型的饱和土与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以及考虑接触模型的必要性。
- 宋佳沈浩浩王福杰尹智超商静怡
- 关键词:饱和多孔介质
- 水平瞬态荷载作用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 2024年
- 为研究桩基在桩-土界面连续条件下,桩顶受撞击等水平瞬态荷载作用时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动力响应和桩周土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Biot理论和Novak平面应变假定,采用Euler梁建立桩-饱和土耦合振动的平面应变简化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势函数分解求解系统动力控制方程.针对桩-土系统在水平三角形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状态,着重对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和桩周土的动力响应开展时域分析.研究发现:桩-土系统的位移场响应滞后于应力场响应;桩土模量比越小,桩-土界面有效径向应力、切应力及孔压响应越显著;土体渗透系数减小引起桩-土界面孔压增大,导致有效径向应力减小,桩-土界面处切应力几乎不受渗透系数变化的影响;渗透系数较大时,桩周土孔压分布较分散,最大有效径向应力出现在桩-土界面附近;渗透系数较小时,桩周土孔压分布较为集中,最大有效径向应力则出现在桩-土界面较远处.
- 余云燕冯一帆王立安
- 关键词:桩-土动力相互作用饱和土时域分析
-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为了研究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上部结构质量、不同输入波频率和加速度峰值输入下的桩-土-结构体系的水平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地基土体模型为中硬土,剪切波速约为213 m/s;群桩基础由5根长1.35 m、直径0.1 m的基桩“十”字型布置;上部结构模型采用质量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桩身的弯矩与剪力在桩-承台连接处最大,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上部结构质量的增加,土体与桩基的加速度反应增大,桩身的弯矩与剪力也增大;随着输入正弦波幅值和频率的增大,桩-土运动相互作用变大,桩身弯矩与剪力变大;最后比较各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反应发现,上部结构质量的变化对桩-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大,幅值的影响次之,频率的影响最小。
- 刘敬羽景立平齐文浩
-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群桩基础
- 考虑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500kV变电站地震损伤机理研究
- 2024年
-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震活动频繁,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大电网的抗震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500 k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结合 ABAQUS软件建立了考虑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500 kV变电站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500 kV变电站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结构基础和抗震墙对结构损伤的影响,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的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基础和抗震墙对结构的损伤分布有较大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地区大电网工程建设中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 张锦锐周玉龙
- 关键词:地震作用KV变电站地震损伤
- 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 2024年
- 对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从地基土的剪切模量、阻尼比和非线性行为等方面对地基土动力学特性研究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弹性地基模型、弹塑性地基模型和多尺度耦合模型等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详细探讨。接着,从现场观测和监测技术、减震和隔震技术以及综合方法和多学科研究在该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最后,对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 何涛
- 关键词:动力相互作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 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500kV变电站地震损伤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抗震加固工程,以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采用 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变电站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变电站结构的损伤均会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变电站结构的地震损伤具有显著影响;适当增大基础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距离,可有效减小变电站结构的地震损伤。
- 杨勇
- 关键词:动力相互作用500KV变电站地震损伤
- 考虑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500kV变电站地震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2024年
-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和复杂性。一旦发生地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地震风险评估。本文以500 kV变电站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来分析变电站的地震风险,并根据变电站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正和修正。利用该方法,可以分析不同抗震等级和不同抗震措施对地震风险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地震风险水平。根据震级、震中距离和场地类型对变电站进行了分级。然后对不同等级的变电站进行了地震风险评估,并通过分析和对比不同等级变电站的地震风险水平来确定最优抗震等级。
- 张锦锐张兴卫
- 关键词:动力相互作用500KV变电站地震风险
- 地震作用下水-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 本书从高精度分析方法和简化分析方法两个层面对地震作用下水-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兼顾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需求。全书共分9章。第1章对水-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作了全面阐述。第2...
- 王丕光
- 基于显隐式算法的车辆-轨道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研究
- 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轨道交通是通过轮轨相互作用实现其功能的,降低机车车辆对轨下基础的动力作用,保持轨...
- 秦佳良
- 关键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相关作者
- 林皋

- 作品数:575被引量:4,021H指数:33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混凝土 拱坝 重力坝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地震
- 尚守平

- 作品数:430被引量:2,017H指数:25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隔震 振动台试验 隔震层 HPFL 预应力
- 陈国兴

- 作品数:607被引量:4,188H指数:36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反应 阻尼比 振动台试验 动剪切模量 地下结构
- 李建波

- 作品数:197被引量:57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核电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应变片 无限地基
- 刘晶波

- 作品数:247被引量:3,460H指数:3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分析 反应位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