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2篇“ 动力损伤“的相关文章
一种考虑岩体动力损伤的深埋隧道支护设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岩体动力损伤的深埋隧道支护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并动态更新强震区隧道开挖面岩体原位力学参数与工程参数等,结合GZZ三维动力强度理论计算得到岩体动力损伤和强度参数;通过引入动力扰动岩体的损伤参数,采用深埋隧...
徐金峰蔡武强朱合华马耀财武威卫向阳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2025年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孙雅珍王龙岩吴昌宇王金昌于阳袁立凡祝奉斌
关键词:地铁隧道本构模型
一种岩石动力损伤测试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动力损伤测试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岩体试样进行多次循环冻融并进行不同动荷载的冲击试验;采集动荷载下不同损伤状态的冻融岩样微裂纹Micro‑CT图像,通过Micro‑CT图像对比不同损伤状态下冻融岩样...
宋丹青 唐欣薇 朱华斌 麦胜文 刘萌心
微型直流电阻率三维反演成像岩土动力损伤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微型直流电阻率三维反演成像岩土动力损伤监测方法,涉及煤岩动力灾害机理研究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岩样电场信号;对电场信号采用三维电阻率反演拟合计算,获得三维电阻率数据体;分析电阻率三维数据体,获得不同压力下电阻率...
苏本玉于景邨谭登攀汤煜黄茂林李倍倍钱美琪
基于超声导波-动三轴测试冻融节理岩体动力损伤定量判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导波‑动三轴测试冻融节理岩体动力损伤定量判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冻融节理岩体进行动三轴多级加载试验得到基于力学参数变化的动力损伤力学特性及演化规律;在动三轴多级加载试验中进行超声导波同位测试得到...
宋丹青唐欣薇牟珂兵麦胜文张志增刘晓丽张建民
节点域对多层钢结构动力损伤的影响
2024年
为明确节点域对多层钢框架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针对4组研究模型,运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从整体结构的层间位移、耗能、建筑塑性变形能量速度换算值、滞回曲线、最大延性比和最大累积塑性延性比研究了节点域对整体钢框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节点域影响之后,首层层间位移显著降低,且各层位移趋于均匀;节点域耗能显著且各层均匀;塑性变形能量速度换算值、最大延性比和最大累积塑性延性比均增大;以上分析均表明节点域的影响在整体结构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结构设计不可忽略。
李梦瑶张昭包恩和
关键词:节点域钢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
适用于室内模型试验的铁路螺杆桩动力损伤变形判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室内模型试验的铁路螺杆桩动力损伤变形判识方法,属于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利用自适应滤波去噪技术和小波包变换(WPT)理论建立铁路螺杆桩动力累积损伤评价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铁路复合地基桩体的损伤变形研究多...
朱兆荣 关伟 韩侃 梁栋 李永强 余仕江 吴术高 赵守全 吴红刚 杲斐 高晨恩 周佳成 黄敬 张天赐 王江东 蒋育华 王伟星 孟进宝 张永康 陈宁春 王瑜 赵永虎 刘锟 褚红梅
重复爆炸载荷下聚脲涂覆储罐的动力损伤研究
2024年
立式圆筒型钢制储罐作为常见的储油设施,在遭受重复爆炸等强动载作用时,罐体易发生整体变形或局部破坏失效,进而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采用聚脲喷涂的快速加工方式提升现有钢制储罐的抗爆能力,并对喷涂过后的复合型储罐开展了抗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重复爆炸载荷作用下,储罐在涂覆聚脲后,迎爆面内凹屈服面横向宽度和最大挠度值分别减小12.3%和12.5%,表明聚脲层有效吸收了部分爆轰产物的能量。利用LS-DYNA进行数值模拟对实验进行复现,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在内凹屈服面的形状与罐壁塌陷深度两个方面进行比对,宏观上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进一步探究可知,聚脲涂层减缓和弥散了重复爆炸载荷的局部强冲击,削弱了冲击波对罐壁的局部冲击压缩能力,弱化了在罐壁和焊缝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防止部分罐壁进入塑性阶段并产生局部失效。此外,聚脲涂层还减少了重复爆炸载荷作用下储罐27.8%峰值动能,减弱了储罐整体的塌陷程度,保护了储罐结构的完整性。
曹杨昊纪冲王昕王钰婷朱浩杰陶玉森
关键词:钢制储罐聚脲动力损伤
考虑混凝土强度随机不均匀分布的重力坝动力损伤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重力坝所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受到其固有特性、浇筑时的施工质量等影响容易导致强度的不均匀性。在目前的混凝土坝抗震分析中,一般将混凝土看成是一种强度分布均匀的材料,对于强度的不均匀性对大坝动力损伤的影响研究不多。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及Weibull概率分布模型,采用Python语言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在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的前提下,研究了混凝土强度随机不均匀分布对重力坝坝体和基岩损伤的影响。在计算中综合考虑了坝体和基岩的动力损伤、大坝与库水相互作用、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等,对比分析了坝体和基岩整体在各个不均匀度下震后损伤区域分布、坝体损伤面积比和损伤耗散能等动力响应,揭示了混凝土强度不均匀程度对大坝及基岩地震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重力坝相关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马天骁张燎军沈德建王伟强
关键词:重力坝WEIBULL分布动力损伤
基于黏弹性边界的重力坝动力损伤特性分析
2024年
重力坝-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其中地震动的输入对重力坝的动力响应影响尤为重要。由于传统的无质量地基无法体现地基质量的惯性作用和地震波在截断边界处的逸散效果,并不能真实模拟出地震作用下的重力坝动力响应。通过在地基截断边界处设置黏弹性边界,可以很好模拟地震波向远域地基逸散的效果,将采用无质量地基时的封闭地基系统转换成与真实情况更为契合的开放地基系统。为了更真实模拟出Koyna重力坝的动力反应,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Koyna重力坝动力损伤模型,通过在地基截断边界处设置黏弹性边界,模拟Koyna地震波在地基中的传输过程,从坝体损伤分布、位移及耗能情况三方面分析Koyna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黏弹性边界能真实模拟出远域地基辐射阻尼现象,既能吸收传输到边界处的散射波能量,又具有良好的计算稳定性,采用黏弹性边界及损伤力学能很好模拟出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特性。
方勇徐苏余代广田菊飞
关键词:重力坝地震动

相关作者

张海滨
作品数:29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动力损伤 埋入式 压电 环氧树脂 混凝土结构
侯爽
作品数:80被引量:35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研究主题:压电 动力损伤 埋入式 环氧树脂 汶川地震
欧进萍
作品数:1,446被引量:10,174H指数:50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光纤光栅 混凝土 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 防屈曲支撑
王启明
作品数:49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损伤识别 结构损伤识别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动力损伤 高桩码头
郭健
作品数:1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动力损伤 参数估计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结构损伤识别 统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