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2篇“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章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被引量:6
2008年
周丽霞王颖陶源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神经纤维层血管供应血液供给视乳头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被引量:1
2007年
青光眼杯有如下特点:盘完全成杯形,杯向上或向下伸展达盘边缘,杯呈垂直椭圆形。杯不对称,盘沿变窄,筛板向后弓形弯曲。既往有些学者认为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晚期也可发生青光眼样杯,AION晚期与青光眼有相同的杯表现,
夏亮张志军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被引量:3
1997年
回顾性总结51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51例中单眼发病44例;双眼7例(13.7%),其中5例对侧眼已有视神经萎缩。平均发病年龄54.9岁。作为病因的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占54.9%,高血压动脉硬化33.3%,糖尿病11.8%。力中度损害(0.2—0.5)者占1/3。下部野缺损占30.2%,大多与生理盲点相连;4只眼各有两处野缺损。荧光血管造影揭示,脉络膜(含盘)网膜充盈倒置占21.1%;盘充盈延迟苍白水肿及火焰状出血表明前部视神经(筛板附近)的睫状后短动脉及表浅的中央血管微血管发生缺血损害。经药物治疗力进步者占75.8%。
王开文
关键词:视神经病变眼底荧光造影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被引量:1
1997年
视神经乳头是发生血管性疾病最敏感的部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中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有关本病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黄红深
关键词:视神经乳头
从升清降浊论治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025年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是一类因视神经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导致视神经功能损害的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NA-AION的中医治疗一直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升清降浊理论分析本病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林静柯小清潘铭东
关键词:升清降浊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野表现类型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野表现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分析2018-06/2023-12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神经眼科/针灸科确诊为NAION的患者183例246眼。记录临床相关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发病情况、病程、全身危险因素、烟酒史、最佳矫正力(BCVA)、野指数(VFI)、野缺损类型、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结果:纳入患者183例246眼,其中男101例,女82例;单眼患病120例,双眼63例;就诊年龄29-81(平均56.20±9.78)岁。野为弥漫缺损90眼(36.6%)、下半部缺损63眼(25.6%)、环形暗点32眼(13.0%)、弓形暗点22眼(8.9%)、象限性缺损11眼(4.5%)、扇形或楔形缺损15眼(6.1%)、上半部缺损13眼(5.3%)。野弥漫缺损型患者的BCVA(LogMAR)和VFI较其他类型患者差(均P<0.05)。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患者不同野缺损间比较有差异(均P<0.05),而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烟酒史、疾病分期在不同野缺损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NAION野损害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同性别、年龄段、不同功能受损程度的患者有着相对特征性的野缺损表现类型,但NIAON野差异性表现的原因仍需进一步大样本探究。
李悦王影焦文鑫林冀鲁王家宁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综合护理应用于复方樟柳碱辅助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复方樟柳碱辅助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接诊的86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复方樟柳碱辅助治疗,同时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评估、基础护理、技能管理、专科知识、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复方樟柳碱辅助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沈婷婷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复方樟柳碱不良情绪满意度
不同病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GCIPL厚度变化特征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AION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程的差异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n=33,病程≤3周)、亚急性期组(n=33,4~12周)、慢性期组(n=33,>12周)。比较3组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区域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比较3组不同象限(鼻上、鼻下、上方、下方、颞上、颞下)的GCIPL厚度和平均GCIPL厚度(GCIPLav)、最小GCIPL厚度(GCIPLmin);比较3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与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变化[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整体丢失体积(GLV)与局部丢失体积(FLV)]。结果3组患眼的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部位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进展,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区域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逐渐降低。3组患眼的不同象限(鼻上、鼻下、上方、下方、颞上、颞下)的GCIPL厚度和GCIPLav、GCIPL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进展,鼻上、鼻下、上方、下方、颞上、颞下的GCIPL厚度和GCIPLav、GCIPLmin逐渐降低。3组患眼的PRNFL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FLV、GL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进展,3组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逐渐降低,FLV、GLV逐渐升高。结论随着病程进展,AION患者黄斑全区域、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不同区域浅层血管黄斑区血流密度逐渐降低,不同象限的GCIPL厚度和GCIPLav、GCIPLmin逐渐降低,PRNFL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平均厚度逐渐降低,FLV、GLV逐渐升高。因此,可通过检测黄斑区血流密度及GCIPL厚度变化特征为AION患者临床病情�
杨敏刘爽李珊珊张大卫
关键词:不同病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针结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力恢复及MR-DTI参数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眼针结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力恢复及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ION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3)和西医组(n=52)。西医组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使用眼针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最佳矫正力(BCVA)、野平均缺损(MD)、野平均敏感度(MS)、部分各向异性(FA)、径向扩散率(λ_(⊥))、轴向扩散率(λ_(//))、表观弥散系数(ADC)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BCVA、MD、MS、FA、λ_(⊥)、λ_(//)、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BCVA、MS、FA均高于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MD、λ_(⊥)、ADC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的BCVA、MS、FA均高于西医组,中医症候积分、MD、λ_(⊥)、ADC均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λ_(//)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ION患者的力和MR-DTI参数,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丁春燕余杰为周静静杨慧柯玲玲
关键词:眼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并验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miRNAs表达谱差异
2025年
目的基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外周血的高通量测序数据,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NAs的表达谱改变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8例NAION患者及6名健康对照组的肘静脉血液样本,提取R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靶基因、基因本体论(GO)分类功能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ceRNA网络,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33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18个呈上调趋势,15个呈下调趋势。差异表达miRNAs在GO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细胞器生物黏附、生物调节、细胞发育、生长免疫系统、突触部分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催化活性、转运蛋白活性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到多种代谢过程,包括加压素调节、醛固酮合成、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系统、上皮细胞、鞘磷脂、破骨细胞分化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等。qRT-PCR验证结果显示,miR-6859-5p、miR-216a-5p在NAION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上调,miR-3607-5p、miR-4690-3p表达下调。结论NAION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基因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参与了NAION发生发展过程中多个信号通路。
王群王欣玲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高通量测序MIRNA

相关作者

王润生
作品数:194被引量:679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神经病变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动脉
魏世辉
作品数:1,039被引量:1,56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 神经眼科 视神经病变 眼部表现
吕沛霖
作品数:122被引量:432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病变 视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钟勇
作品数:135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学相干
马瑾
作品数:71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学相干 视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