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篇“ 前庭系统性眩晕“的相关文章
- 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4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参与体检的4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对象均接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比较两组参与者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46例眩晕患者中,BAEP异常患者25例,比例为54.3%.观察组的P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L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系统性眩晕的检测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鉴别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及时提出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 吴锦峰
- 关键词:前庭系统性眩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山莨菪碱联合血栓通治疗前庭系统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联用血栓通治疗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山莨菪碱联合血栓通治疗(山莨菪碱组);另一组为曲克芦丁联合血栓通治疗(曲克芦丁组),每组60例,5d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山莨菪碱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率为95.0%,曲克芦丁组患者为76.7%,两种方法治疗眩晕的有效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血栓通可以解除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迷路水肿、改善前庭微循环,治疗前庭系统性眩晕症的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樊金春于明
- 关键词:山莨菪碱眩晕症疗效
- 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151例,异常率为79.9%。其中表现为内耳型30例,占19.9%,脑干型97例,占64.2%,混合型24例,占15.9%。结论:BAEP可作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辅助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定位价值。
- 徐菲金平吴章松张均
- 关键词:前庭系统眩晕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44例临床确诊的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和Ⅴ/Ⅰ波幅比值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的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等,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前庭系统性眩晕144例患者中BAEP异常者92例,异常率为63.9%,其中内耳型21/92例(22.8%),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Ⅰ波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脑干型42例(45.7%),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Ⅴ波的PL、Ⅰ~Ⅲ、Ⅲ~Ⅴ、Ⅰ~ⅤIPL延长,ILD相应增大,Ⅲ~Ⅴ>Ⅰ~Ⅲ;混合型29例(31.5%),各波指标均出现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对前庭系统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定位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 周燕袁华强
- 关键词:眩晕前庭系统
- 前庭系统性眩晕65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石璐
- 关键词:前庭系统性眩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电位分析中枢性眩晕常见症状病变部位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病例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AEP检测,分别观测和比较各波分化情况,I、Ⅲ、V波潜伏期(PL),I-Ⅲ、Ⅲ-V、I—V波峰间期(IPL),两侧耳间差(ILD),V/I波的波幅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波形分化良好。病例组90例中有67例(74%)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形分化异常,PL、IPL延长,其中周围性眩晕有28例(42%),中枢性眩晕有39例(58%)。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I、Ⅲ、V波PL及I-Ⅲ、Ⅲ一V、I—V波的IP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周玲
- 关键词:前庭系统眩晕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10例中BAEP异常83例,总异常率76%,其中内耳型异常26例占29%,脑干型异常57例占71%。结论 BAEP可分别反映出听觉传导通路中内耳及脑干病变受损,对前庭系统周围性眩晕及中枢性眩晕有定位诊断价值。
- 马世红郭晓贤强彩芹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前庭系统性眩晕
- 前庭系统性眩晕15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了BAEP检查,并对其中58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症状缓解后复查BAEP,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耳间潜伏期差(ILD)。结果152例中BAEP异常126例(82.9%),BAEP异常表现分为两型,脑干型99例(65.13%),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差或波型消失,Ⅲ波或Ⅴ波潜伏期(PL)、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延长,ILD相应增大,Ⅲ~Ⅴ/Ⅰ~Ⅲ>1,各指标中,Ⅲ~Ⅴ/Ⅰ~Ⅲ>1有78例(51.3%)。内耳型27例(17.77%),表现为Ⅰ波分化差或波型消失,潜伏期(PL)延长及其后各波延长,ILD相应增大。58例缓解患者BAEP异常16例(27.58%),其中脑干型5例(8.62%),主要为Ⅲ~Ⅴ/Ⅰ~Ⅲ>1改变,内耳型11例(18.96%),为Ⅰ波分化差或波型消失,潜伏期(PL)延长。结论BAEP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Ⅲ~Ⅴ/Ⅰ~Ⅲ比值是反映脑干缺血的敏感指标。
- 凡子莲唐涵何钰婕戴东璟
- 关键词:前庭系统性眩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以及Ⅰ/Ⅴ波差值。结果110例中有67例异常,异常率为60.9%。其中内耳型27例(40.3%),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脑干型40例(59.7%),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波IPL延长,ILD相应增大。结论BAEP是一种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
- 冯永仁叶景
- 关键词:前庭神经中枢性眩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评定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不同病因所致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评定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分为中枢性眩晕组70例和周围性眩晕组50例,分别行SSR检测评定,并与6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中枢性眩晕组在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总异常率为87.1%(61/70),与周围性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性眩晕组SSR总异常率为18.0%(9/50),潜伏期和波幅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SSR检测评定可作为临床鉴别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张晓玲顾旭东胡乐明裘秀兰官俏兵余波翟丽萍
- 关键词:前庭系统眩晕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相关作者
- 于如山

- 作品数:29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脑电图 脑电图分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急性脑梗死 F波
- 林树敏

- 作品数:24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 脑梗死 肌电图
- 石秋艳

- 作品数:85被引量:3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脑出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 张光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
- 研究主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前庭系统性眩晕 计算机 周围神经 听觉诱发电位
- 王晓勤

- 作品数:4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前庭系统性眩晕 蛋白酶抑制剂 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