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4篇“ 前交通动脉瘤“的相关文章
交通动脉瘤破裂后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交通动脉瘤破裂后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开颅显微镜下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的81例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血肿[包括脑实质血肿和(或)脑室内血肿]形成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A1发育情况、双侧A2[或A2与交通动脉(A2-AcomA)]夹角、动脉瘤最大高度、颈宽度、最大高度与颈比值(AR)、动脉瘤朝向、颈位置等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有26例患者发生颅内血肿,其中脑内血肿10例、脑室血肿4例、脑室及脑内血肿12例,颅内血肿发生率为32.1%(26/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A1类型、动脉瘤位置、双侧A2(或A2-AcomA)夹角与血肿形成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A2(或A2-AcomA)夹角是交通动脉瘤破裂后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R=1.027,95%CI:1.009~1.045,P=0.004)。结论双侧A2(或A2-AcomA)夹角越大的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后形成颅内血肿的可能性越大。对于该类患者应该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以免造成灾难性后果。
姜维民曾群江辉陈雨晴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颅内血肿
CTA检查参数在预测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中的价值探讨
2025年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参数在预测交通动脉瘤(AcomAA)患者动脉瘤破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AcomA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破裂组(62例)和未破裂组(21例),分析CTA检查参数在预测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中的价值。结果:破裂组AcomAA患者动脉瘤直径、动脉瘤最大垂径与颈的比值(AR值)、动脉瘤角(AA)均大于未破裂组Acom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直径、AR值、AA值是AcomAA患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动脉瘤直径、AR值、AA值预测AcomA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曲线下面积均>0.70,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结论:CTA检查参数在预测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中应用价值较高,动脉瘤直径、AR值、AA值均是其危险因素。
田甜姚凯源鲁本艳王建华文开龙吕廷勇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交通动脉瘤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ACoA患者,按其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49)和未破裂组(n=6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大脑动脉分叉角度、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和优势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始段、大脑动脉A1始段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末端的直径及A1/ICA夹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大脑动脉A1始段、MCA始段、ICA末端的直径和A1/ICA角与ACoA破裂的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高宽比(aspect ratio,AR)、体不规则、A1段变异、A2/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角、入射角是影响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A1/ICA角与ACoA破裂呈正相关,而MCA始段直径与ACoA破裂呈负相关。结论除了年龄、高血压、AR、体不规则是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外,A1段变异、A2/Acom角、入射角等血管形态学对ACoA破裂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当A1段发生变异,优势侧A1/ICA角越大,MCA始段直径越小,ACoA越容易破裂。
蒋中晁晓峰张桐汤宏杰冯力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
交通动脉解剖关系与交通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王景春
基于CTA影像组学特征的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CTA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3年收治的116例交通动脉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按照8:2的比例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收集入院头部CTA影像参数,应用3D Slicer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 score);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应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4;95%CI 0.897~0.993;P=0.025)、体长度与载动脉管径的比值(SR;OR=2.247;95%CI 1.214~4.15;P=0.016)和高与颈宽的比值(AR;OR=7.942;95%CI 1.47~42.925;P=0.010)为动脉瘤破裂的独立预测因素。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有意义的4个影像组学特征(Maximum 2D DiameteRColumn,Maximum 2D DiameteRRow,Surface Volume Ratio,Elongation),经计算获得Rad score。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年龄、AR、SR及Rad score构建的联合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 0.821~0.958),测试集为0.921(95%CI 0.803~0.999)。校准图显示实际概率与预测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概率37%~65%范围内,联合模型净收益高于传统影像预测模型。结论CTA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传统影像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对交通动脉瘤破裂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陈鹏飞范文辉梁奕王剑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4年
论证指向急性期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群体推进介入栓塞术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84例急性期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开颅夹闭术处置,研究组介入栓塞术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急性期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王磊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
安宫牛黄丸治疗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安宫牛黄丸对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院内就诊的48例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随机法分组,观察组24例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参照组24例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3d后、5d后、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实行安宫牛黄丸治疗能够提高退热疗效,缩短退热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刘俊玲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高热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交通动脉瘤的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交通动脉瘤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交通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眶上外侧入路患者为研究组,翼点入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
华磊姜智元郑远冠朱大春叶鹏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临床预后
网状大脑中动脉合并交通动脉瘤1例
2024年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藏族,久居于海拔约3500 m高原,入院2个月出现间断头晕,经服药(具体不详)后症状明显改善,当地医院头颅MRI+MRA提示交通动脉瘤,现为诊治动脉瘤就诊我院。既往体健。入院心率、血压均正常,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全脑血管造影提示:交通动脉瘤(图1A,图1E),大小约8.9 mm×5.8 mm,动脉瘤体颈比值1.5,顶可见2个子囊,交通动脉主要由左侧大脑动脉A1段供血;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发出一支增粗的颞动脉(图1B,图1E),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显影不良,相应区域见网状、丛状细小血管(图1C,图1E),M2段以远血管几乎正常;双侧大脑后动脉为胚胎型;余血管走行、粗细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考虑左侧网状大脑中动脉合并交通动脉瘤,动脉瘤手术指征明确,患方拒绝手术、自行出院。
郭恒马原蒋玲俐黄海东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老年破裂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对老年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2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9例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63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83.05%)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观察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TNF-α、TGF-β、SDF-1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47%)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交通动脉瘤破裂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孔成厉航周格知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开颅夹闭术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周文科
作品数:315被引量:725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颅脑损伤 颅内动脉瘤
张新中
作品数:254被引量:474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
李俊
作品数:322被引量:1,42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DSA
朱卿
作品数:137被引量:259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锁孔入路 锁孔手术 显微手术 神经内镜
冯东侠
作品数:141被引量:372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手术 手术入路 动脉瘤 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