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篇“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文章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被引量:6
2004年
沈春森魏群赵春平秦家振何江弘郑文济
关键词:创伤颅内动脉瘤肿瘤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被引量:1
2003年
颅脑创伤的发病率很高,但由其引起的颅内动脉瘤,即创伤性颅内动脉瘤(traumatic intracranialaneurysms,TICA)却较为罕见。同发育颅内动脉瘤相比,TICA在诸多方面都有其特点。1 病理 TICA在所有颅内动脉瘤中所占比例小于1%。这类动脉瘤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假动脉瘤,也就是在破裂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吸收后与血管再通而形成。另一种为真动脉瘤,尽管血管壁有损伤,但仍保持完整,即形成典型的囊状动脉瘤
姚维成韩昆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创伤性脑血管造影假性动脉瘤发育性破裂出血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被引量:3
1998年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相当少见,而且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确诊有赖于脑血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其发病率、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行了文献复习。
杨林刘仁忠
关键词:颅内肿瘤动脉瘤创伤性并发症外科手术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被引量:11
2006年
1997年至2004年共诊治了7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病人,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5-48岁,平均35.7岁;从外伤到出血时间为15—30d,平均24d。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2例因外伤后迟发血肿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时发现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眼动脉段。分别予以夹闭和包裹。3例为外伤后反复鼻衄,其中2例头颅X线平片可见前颅窝底及眼眶骨折,遂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而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动脉瘤患者2例用GDC栓塞动脉瘤,另1例用球囊栓塞动脉瘤近、远端的ICA。另外2例为外伤后21d、30d发现颅内血肿,分别位于纵裂与侧脑室前角之间以及胼胝体内。
王宏焦德让只达石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脑血管造影检查栓塞动脉瘤侧脑室前角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1例
2025年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中较罕见的疾病类型,多发生于颅脑闭合损伤,尤其是颅底骨折累及海绵窦或蝶骨嵴时。该疾病的破裂风险较大,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因此早期的诊治至关重要。本文回顾分析了1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治报告。
刘鹏张茂
关键词:创伤性动脉瘤
儿童创伤性颅内动脉瘤2例并文献综述
2025年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颅内动脉瘤(traumatic intracranial aneurysm,TICA)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TICA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199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PubMed、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儿童TICA相关文献,对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治流程进行系统分析。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儿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本院共收治2例TICA患儿,其中1例为头颅外伤、1例为医源损伤,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入院后经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TICA,均采取介入栓塞治疗,至末次随访时,1例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无神经功能障碍残留;1例一侧肢体偏瘫(mRS评分2~3分)。共检索到符合纳排标准文献48篇,其中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42篇,涉及病例69例,男41例、女26例;致病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23/69,33.3%);主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26/69,37.7%);首次头颅CT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8/69,55.1%);动脉瘤多位于前循环(48/69,69.6%),以囊状为主(52/69,75.4%),发生破裂人数较多(48/69,69.6%);主要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51/69,73.9%);大部分治疗患儿预后良好(45/69,65.2%)。结论儿童TICA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需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以介入方法为主,患儿经治疗后多预后良好。
孙景轩张荣庭杨瑜豪刘雨辰杨海玲仲亿王杭州杨天权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栓塞治疗性儿童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出血后栓塞一例
2024年
病人,男,20岁。因车祸伤致意识丧失4小时于2023年7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00次/分,血压102/58 mmHg,呼吸20次/分;前额肿胀,右侧眉弓上见一长约4 cm缝合伤口,双侧眼睑明显肿胀、青紫。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浅昏迷,检查不合作,GCS评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D=4.0 mm,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颈软,肌力检查不合作,肌张力正常。颅脑CT检查提示:双侧额叶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侧脑室积血;右侧翼突、双侧上颌窦前壁、鼻骨、上颌窦额突、额骨、眼眶内侧壁、顶壁、下壁、筛板、右侧上颌窦内侧壁及外侧壁、左侧蝶窦后壁、外侧壁、鼻中隔、鸡冠、枕骨左份等多发骨折,部分断端明显移位(图1A)。脑血管CT成像(CTA):(1)头颅CTA未见明显异常(图1B);(2)头颅CT灌注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第2天,病人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睁眼4分,语言5分,运动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D=3.0 mm,光反射迟钝。
石拉向欣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出血
弹片穿透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颅内动脉瘤1例及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分析1例流弹爆炸伤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救治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2020年12月我科收治1例流弹爆炸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行气管切开术+脑室外引流术,伤后第2天CTA检查发现左侧胼周动脉形成断端,约有2 mm的盲端增粗,未见假动脉瘤体、腔形成;伤后第7天因脑水肿脑疝形成,行右侧开颅去骨瓣减压、伤道探查清创、坏死脑组织清除术;伤后第17天假动脉瘤出血,经介入方法栓塞动脉瘤及载动脉。结果患者伤后第44天恢复意识,可遵嘱闭眼伸指,3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语言正常,拔除气管套管,正常进食,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偏瘫;临床随访12个月动脉瘤无复发出血。结论颅脑弹片穿透伤后脑水肿较重,需要早期减压手术;弹片穿透脑组织后会引起颅内动脉瘤,需要尽早筛查处理,避免发生迟发大出血。
潘源闫亚洲荆洁卢佩林于召虎王宇迟玉祥吴泳荆文慧辛涛
关键词:颅脑损伤爆震伤创伤性动脉瘤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疗被引量:2
2018年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虽然不属于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但发病隐匿的特点使其成为颅脑损伤患者延期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在伤后2~3周内破裂风险极高,可能在外伤后突发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鼻、眼部大出血,所以怀疑创伤性动脉瘤的外伤患者需早期行颅内血管检查。创伤性颅内动脉瘤以假动脉瘤为主,缺少完整的血管壁与颈,其临床处理也与自发动脉瘤有所不同。除了开颅手术治疗之外,单纯弹簧圈填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及血流导向装置等技术手段都已被学者应用于治疗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本文针对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分类及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做一综述,同时分享2例创伤性与医源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治经验。
谭亮牛胤缪洪平蒋周阳朱刚许民辉陈志冯华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脑外伤外科手术血管内治疗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治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占全部颅内动脉瘤1%以下,占儿童颅内动脉瘤20%,1979年2000例颅脑外伤病人,发现有7例TAs35%,两伊战争一组颅脑穿通伤前瞻研究发现31例TAs,高达5.7%,是改组患者延期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陈志朱刚冯华王宪荣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预后分析

相关作者

陈志
作品数:231被引量:63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蜕皮甾酮 显微手术 显微手术治疗
何江弘
作品数:93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持续性植物状态 植物状态 神经调控 脊髓电刺激 临床疗效
赵春平
作品数:72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干细胞 CHIARI畸形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手术
缪洪平
作品数:43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治疗 吲哚菁绿 血管内治疗
牛胤
作品数:21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吲哚菁绿 荧光血管造影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