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篇“ 则木河断裂带“的相关文章
木河断裂带南段的GNSS形变监测及运动特征研究
2025年
木河断裂带作为大凉山子块体和川滇菱形块体的共同边界,连接着活跃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和稳定的华南块体,该断裂带发生强震的风险正在增加。利用2017年以来在近场新建的连续GNSS观测资料及已发表的区域GNSS观测数据,对木河断裂带南段的震间形变特征和应力分配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在获取震间运动场的基础上,基于双断层位错模型反演了断层的运动学参数,结果表明,木河断裂带南段的滑动速率为3.57±0.47 mm/a,大凉山断裂带南段的滑动速率为5.05±0.47 mm/a。新建的木河断裂带的近场数据对于模型估计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显著提升了双断层位错模型的分辨能力。应变率结果表明,川滇地块东边界主应变率方向呈现SW-NE向拉张和NW-SE向挤压的特征;木河断裂带南段呈现出较高的应力状态,拉张应变率高于挤压应变率,平均量级分别为41 nstrain/a和27 nstrain/a,并处于最大剪切应变率高梯度上,平均量级约(28~40)nstrain/a,具有较高的应力和能量积累。
黄子轩乔学军余鹏飞赵斌陈正松师宏波
关键词:则木河断裂带滑动速率地震危险性
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研究安宁河—木河断裂带周边地区波速变化
2024年
使用2013—2018年安宁河—木河断裂带周边地区23个宽频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背景噪声干涉测量,计算获取了台站对之间的相对地震波速变化;计算了5个不同周期的相对波速变化,重点分析了2018年石棉M_(S)4.5地震前后的波速变化。结果显示:在1~3 s周期,相对波速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即每年的6—10月,相对波速变化显示出缓慢的降低趋势,误差也较小,而每年的1—5月的相对波速变化呈现出随机变化特征,且误差较大。结合当地气象数据推测,地震波速变化可能与季节性降水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有关。3~8 s周期的波速变化呈离散型分布,更长周期的6~15 s和8~20 s波速变化较弱,在零值线附近波动,表明中下地壳介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高频段1~4 Hz结果显示,石棉地震后近震源区的部分台站出现波速降低,而未见震源区地表破裂,推测波速变化可能是由地震动引起浅部裂隙的张开或闭合所致。
张佩周聪周聪王文青刘庚刘庚
关键词:背景噪声波速变化
基于密集台阵的木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研究
2023年
利用2019—2021年布设在木河断裂带的20个宽频流动测震台和周边6个固定台站的波形数据,对连续波形记录进行P和S震相识别、震相自动关联和初步定位,并应用传统的绝对定位技术得到了研究区绝对地震目录,再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检测出的1075个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震活动分布不均匀,多数地震沿着深大断裂带呈条状分布,显示出断裂在地表的展布形态;②研究区地震的震源优势深度范围为5—15 km,说明本区地震发生在中上地壳;③地震在各个剖面深度的分布特征显示出断裂在深部的构造特征。从重定位后的震中空间分布可见,木河断裂带中段存在倾向为60°左右的NW向小震密集,分析认为研究时期以来小震活动频繁,该地区的局部应力较高,构造活动较强。
姚远杨周胜周仕勇
关键词:则木河断裂带PALM双差定位
木河断裂带南段断层活动性及致灾效应研究
木河断裂带南段是川滇断块东缘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地块活动极其剧烈,断裂运动速率大,地形变强烈,岩体破碎,次生灾害发育。区域内黑水河是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开始蓄...
赵方彬
关键词:活动性地质灾害
安宁河—木河断裂带及邻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含义被引量:2
2023年
本文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安宁河—木河断裂带及邻区的42个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近震波形记录,获得了各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由于区域主压应力场以及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区快波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以冕宁为界,安宁河北段石棉—冕宁段周边表现出NW-SE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华南地块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区域应力场对中上地壳各向异性起主要约束作用;安宁河南段冕宁—西昌段周边表现出差异性的局部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SW,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揭示了该区具有局部构造特征和应力环境;木河断裂带北段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安宁河北段优势偏振方向一致,为NW-SE向,表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的优势作用.安宁河北段的石棉—冕宁段附近台站,在康定MS6.4和石棉MS4.5地震前后,快波偏振方向均有变化,暗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受到地震应力积累与释放过程的影响.此外,位于安宁河断裂木河断裂交界处的西昌地区(XC27台),既是构造交汇区,也是各向异性特征分段的边界,具有最大的慢波时间延迟,说明该区构造复杂、各向异性程度最强,值得关注;木里县(MLI台)、普格县(PGE台)、鲜水河断裂和龙门山断裂交汇处(HCP台)以及美姑县(XC36台)均具有较高的慢波时间延迟,且快波偏振方向与周围台站不同,考虑到这些台站位于断裂带交汇或分段的端部,亦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刘庚吴晶周聪倪泰山魏梦怡王松
关键词:地壳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主压应力
安宁河-木河断裂带闭锁与滑动分布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2009~2011、2011~2013、2013~2015及2015~2018年4期GNSS水平速度场数据,基于块体与负位错模型,反演安宁河-木河断裂带相应4个时期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动态变化过程,结合GNSS速度场跨断层剖面分析结果,探究安宁河-木河断裂带运动学特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安宁河-木河断裂带闭锁分布呈周期性变化,但石棉-冕宁段始终处于高度闭锁状态;2013~2018年川滇块体相对于华南块体运动速率呈先减小后变大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对应木河断裂带先闭锁后解锁的过程;根据跨断层GNSS速度剖面分析,安宁河-木河断裂带运动特征呈分段变化。
樊鑫龚晓颖蔡福宗黄丁发
安宁河-木河断裂带土壤气CO2脱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安宁河-木河断裂带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川滇地块、巴颜喀拉地块和华南地块的交汇地,是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重要的活动断裂带之一,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本研究通过静态暗箱法,在安宁河-木河断裂带上布设了67条跨断层...
刘峰立
关键词:CO2通量土壤气地震活动性
木河断裂带宽频流动地震台网建设
2022年
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发项目“强震危险区三维精细结构成像区地震精定位”,云南省地震局沿木河断裂带建设安装20套宽频地震仪,综合卫星影像和实际踏勘结果,优化台站位置,定制仪器供电模块,采用基于SeedLink协议的实时波形流监控等措施,仪器运行稳定性及台网数据连续率较佳,可为后续在研究区范围开展地震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姚远杨周胜吕帅周仕勇
关键词:宽频带地震仪
木河断裂带(普格段)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易发性评价被引量:13
2022年
木河断裂带(普格段)为研究区,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控制效应以及发育规律;选取海拔高程、坡向、坡度等7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与信息量模型耦合的加权信息量模型,通过ArcGIS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具有断层距离效应、地层效应以及高程和坡度微地貌效应;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的面积分别为46.75 km^(2)、123.78 km^(2)、215.73 km^(2)、285.34 km^(2),面积占比分别为6.96%、18.43%、32.12%、42.49%。研究结果对指导木河断裂带地区以及同类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地灾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李光辉铁永波铁永波白永建
关键词:地质灾害则木河断裂带
基于波场梯度法研究安宁河—木河断裂带速度结构被引量:2
2022年
不同尺度的密集台阵为波场梯度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其他成像方法相比,波场梯度法在拓展应用上还相对较少.本文将波场梯度法应用于小区域的相对高频的地震波形获得高分辨率的速度结构.首先将台站数据网格化,利用网格点上波形数据得到相速度、方位角变化、几何扩散和辐射花样.研究区域为安宁河—木河断裂带上的冕宁—西昌—越西区域,采用波场梯度法获得了该区域5~15 s Rayleigh面波的相速度,并反演出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沿断裂带浅层地壳的低速异常与张裂断陷沉积形成的昔格达地层特征相一致.安宁河断裂带附近有明显的高速异常,在不同深度高速异常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与研究区域花岗岩的分布相对应.不同深度高速体的分布可能与花岗岩体在上地壳的侵入有关.西昌地区上地壳的低速异常反映了较厚的沉积层.速度结构与实际地质构造基本吻合,表明利用波场梯度法可以有效地计算小区域高分辨率三维速度结构.本文将速度结构与不同深度的地质构造资料和震源分布相结合,为该研究区域上地壳的构造研究提供了可靠参考.
常英娜梁春涛曹飞煌周鲁廖江涛陆威帆王朝亮
关键词:网格化三维速度结构地质构造

相关作者

蒋国芳
作品数:23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活动性 强震 则木河断裂带 地震构造 等震线
杜平山
作品数:14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则木河 则木河断裂带 断裂带 地震 地质构造
房立华
作品数:159被引量:1,51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M 接收函数 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韩渭宾
作品数:113被引量:493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预报 地震 地震活动性 强震 地震灾害
闻学泽
作品数:147被引量:3,670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强震 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