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2篇“ 刘易斯拐点“的相关文章
- 社会少子化、刘易斯拐点与家庭教育投资——基于资源再配置的研究视角被引量:1
- 2024年
- 社会少子化对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并非只是家庭经济资源的内部调配。少子化背后的公共教育、国民养老及代际抚育问题,使得家庭教育投资面临着更多外部不确定因素。使用2012-2020年五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资源再配置的研究视角,探究社会少子化冲击下家庭教育投资的变化。结论表明,社会少子化现象的加剧会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投资决策是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的结果,资源再配置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跨越刘易斯拐点的过程中,人口的跨地域跨部门流动会进一步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的增加;就业与教育形势评估、学业成绩期望等隐性的心理因素会对家庭教育投资产生差异性影响。在社会少子化叠加刘易斯拐点的背景下,家庭教育投资的增加可能是这场资源再配置博弈下的无奈之举。在此过程中,协调多方资源、确保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使教育回归其应有之义,是政府未来制定教育政策的重点考虑方向。
- 陈武元陈祎蔡庆丰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家庭教育支出资源再配置
- 基于刘易斯拐点的县级单元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思考——以湖北省浠水县为例
- 针对浠水县当前的发展特征和区域发展态势,对浠水县在产业体系、创新体系、配套服务对人口的支撑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刘易斯拐点理论,从融入区域城市群整体格局、培育创新支撑体系、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完善城市配套功...
- 方可邱孝高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就地城镇化
- “刘易斯拐点“下的新时代高职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 2022年
-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刘易斯拐点”,高职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举足轻重。新时代职业教育助力我国经济跨越“刘易斯拐点”,主要表现在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形成新型城市化和智慧城市;根据区域特点,审时度势地进行产业梯度转移;针对新兴产业培育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刘易斯拐点”也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作用发挥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工资趋同影响职业教育生源,就业结构变化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新时代职业教育助力跨越“刘易斯拐点”的创新策略,应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优化西方先进办学经验,建立统一的资格框架认证。
- 李晓佳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
- 刘易斯拐点与城乡二元结构并存引起的思考被引量:2
- 2021年
-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城乡二元经济就会逐步转变为一元经济。他的这个理论并没有被我国的实践所印证。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城乡二元结构还要存在很长的时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化,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或城乡二元体制。要用另一种制度即城乡一体化制度代替它,涉及城乡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阻力是相当大的,改革的力度不能超越发展程度和某些群体的承受程度,使得这项改革只能谨慎小步推进,也就是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任重而道远。
- 许经勇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城乡二元结构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考察--兼对刘易斯拐点研究范式的反思被引量:1
- 2021年
- “刘易斯拐点”理论是考察发展中国家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范式。但该理论始终没有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教条束缚,机械地套用中国的数据来验证“刘易斯拐点”现象本身,在研究过程中抽象掉了具体的生产关系,以城乡之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分析重点。从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与劳动力流动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来看,资本积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相反。资本积累对劳动力流动具有“吸收效应”和“排挤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的“排挤效应”将在长期中占主导地位,相对过剩的人口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此,新时代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突破“刘易斯拐点”理论简单地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绝对数量的供求均衡为目标的政策导向,关注全社会的相对过剩劳动力状况。
- 杨善奇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
- 中国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影响与对策被引量:10
- 2020年
- 本文详细讨论了刘易斯拐点问题在我国的争论.论文利用我国农业和工业统计数据,以刘易斯-拉费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刘易斯第一、第二拐点进行了测算,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已于2005年前后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劳动力供给状态由无限转变为有限阶段;在2035年达到我国农业和工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相等的时间点,即刘易斯-拉费模型中的第二转折点,届时劳动力将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农业部门将"商品化",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完成.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我国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后的经济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 易定红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经济政策
-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刘易斯拐点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2020年
- 刘易斯拐点是一国或地区劳动力从过剩走向短缺的重要转折点,是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的重要里程碑。本文依据刘易斯模型构建了山东省农业生产函数,从而计算出山东省农业实际所需劳动力数量,并以此分析了目前山东省剩余劳动力情况以及山东省是否达到刘易斯拐点。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至城市工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尚未完成意味着刘易斯拐点还未到来。
- 韩昳璇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函数
-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人口质量问题研究——基于刘易斯拐点的视角
-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其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依靠要素投入驱动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
- 唐袤程
- 关键词:经济质量人口质量经济结构刘易斯拐点
- 文献传递
- “民工荒”与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被引量:15
- 2018年
-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的新阶段,党和政府应通过大力加强各类教育培训来努力挖潜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要努力消除限制劳动力转移与流动的各种障碍,尽快营造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党和政府应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地规划、部署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工作,为我国成功跨越"刘易斯第二拐点"引航助力。
- 汤希任志江
- 关键词:民工荒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市场产业转型升级
- 收入分配、社会结构与刘易斯拐点验证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依据2007—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332万个样本的收入数据,借助Gini系数、W指数、ER指数和社会结构散点图等,从多个角度分别考察了收入分配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了在2007—2012年中国还是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并影响了社会结构的结论。从论证过程还可推断出:社会结构变化在判断刘易斯拐点问题上比收入分配更加准确,劳动力短缺还是可以作为判断刘易斯拐点的直接依据的,刘易斯拐点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社会结构方面的有益作用应该受到充分肯定。
- 贺蕊莉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收入分配社会结构劳动力短缺
相关作者
- 许经勇

- 作品数:952被引量:2,721H指数:2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城镇化 农业 三农问题 农村 农民收入
- 王文龙

- 作品数:145被引量:772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新农村建设 城市化 农村 技术价值论 粮食安全
- 蔡昉

- 作品数:793被引量:18,293H指数:7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 劳动力 就业
- 吴垠

- 作品数:69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刘易斯拐点 国有企业民营化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 杨永华

- 作品数:157被引量:356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市场经济 工业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卓炯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