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0篇“ 划区轮牧“的相关文章
一种混播草地轮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播草地轮牧的方法,属于重度退化草原修复及利用技术领域。包括混播草地的种植及放牧利用,首次集成在重度退化天然草原建成高标准人工栽培草地进行放牧利用技术,是产业化治沙的成功探索,提出了严重退化草地植被重...
梁庆伟娜日苏杨秀芳潘翔磊程瑞宝杨薇韩晓华温雅辉李清泉郭宏宇赵婧辛邓宇王振普张艳国乌英嘎李淑英
一种基于指派模型的轮牧动态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派模型的轮牧动态优化方法,合理的轮牧能够保证在牲畜正常采食的前提下避免过度放牧。轮牧中存在多种复杂且动态的要素,本发明通过牧场的草原类型、轮牧周期、小放牧天数、畜种群进行轮牧分...
李建平吴登生谷晓燕
南方人工草地轮牧对产草量和绵羊体重的影响
2022年
南方喀斯特地放牧型人工草地开展轮牧,可有效地提高草地利用率且获得较高的放牧收益。确定科学的轮牧方案对于延长草地利用年限、降低杂草比例以及家畜增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贵州灼圃多年生禾草/白三叶混播草地,以当地自由放牧为对照,开展了不同绵羊数量、放牧天数和轮牧频次对草地产草量、杂草比例和绵羊体重影响研究。2年试验结果显示,1)以草地总生物量、再生量、可食牧草生物量和禾豆比例为评价指标,6只绵羊,每个轮牧平均放牧12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2)以控制杂草生物量和杂草频度为评价指标,10只绵羊,每个轮牧平均放牧9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3)以绵羊月增重为评价指标,6只绵羊,每个轮牧平均放牧12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综合考虑轮牧对草地生产力、杂草控制和绵羊增重的影响,南方喀斯特地禾草/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实行轮牧以6只绵羊,每个轮牧放牧12 d,轮牧频次3次效果最佳。
李杨杨思维廖加法周睿花立民
关键词:划区轮牧生物量
新疆实施草原轮牧技术的问题及对策
2022年
新疆草地资源丰富,轮牧可以缓解放牧和草地生长之间的矛盾,是促进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介绍了新疆推广草原轮牧技术的意义;指出了新疆在实施草原轮牧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延续传统的四季草场利用时间,季节牧场的转场时间安排不当,对草场利用状况缺乏有效评估;提出了新疆草原轮牧技术改进的策略:科学安排放牧时间,确定合理的放牧量,适当延迟轮牧,合理禁牧和休牧,因地制宜开展小轮牧,定期进行草场监测。以期为完善新疆当地草原轮牧方式和新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生态发展提供参考。
阿依努尔·热哈提哈丽玛·别尔德别克
关键词:草地资源生态环境
轮牧对放牧型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轮牧对放牧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开展周期为36 d的6个小轮牧试验,通过对在牧期和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与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指标含量的测定,研究在牧期和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轮牧制度的合理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8月进行轮牧时,在牧期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随放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根据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的降低量计算出苜蓿草地平均每天为每只羊提供的干物质和粗蛋白量分别为1.65kg和318g。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的产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品质则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21d时品质最好,经过30d的再生,地上生物量可达3.73t·hm^(-2),粗蛋白产量可达0.8t·hm^(-2)。另外,由于绵羊采食的选择性,导致仅剩木质化茎秆的残茬对再生初期苜蓿品质的影响较大,建议牧后对残茬进行刈割以提升再生期草品质。
王瑜代先林马晓颖韦宝何峰李向林仝宗永
关键词:紫花苜蓿划区轮牧
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轮牧发展模式效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析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轮牧发展模式与传统天然草地放牧模式的差异,对两种生产经营模式的草地建设、饲草生产、家畜养殖、年销售额以及经营主体年增加值等进行实地监测与调研,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分析草地群落特征、生产效率差异显著性,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沙化退化草地生态环境,群落盖度、密度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P<0.05),分别达到88.33%、571.33株(丛)/m^2和6 202.67 kg/hm^2,载畜量达到1亩/羊单位,比天然草地提高10倍。人工草牧场轮牧模式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舍饲期家畜日粮结构,家畜增重显著(P<0.05),出栏率达到30.80%,比天然草地放牧模式提高5.77百分点,土地产出率显著提高(P<0.05),比天然草地放牧模式提高4 106.71元/hm^2。新型发展模式下,经营主体年增加值比天然草地放牧模式增加19.21万元,劳动力生产率提高6.41万元/(年·人)。说明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轮牧发展模式改变了靠天养畜、过度利用草原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娜日苏梁庆伟杨秀芳张晴晴项锴锋郭志忠潘翔磊高明文乌英嘎巴图巴根吕宁贺磊
关键词:划区轮牧草畜平衡
轮牧还是连续放牧?——基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地放牧试验的整合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合理的放牧制度对于有效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轮牧在草原生态保护和牲畜生产方面是否优于连续放牧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收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地38个放牧试验的结果,采用整合分析方法对比轮牧和连续放牧对草原牧草产量、牧草质量和牧畜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轮牧更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和牲畜生产。进一步联系生产实践的分析发现,由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地过度放牧、生长季持续时间短、旱灾频发和轮牧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轮牧制度很少为该地牧民采用。据此,本研究建议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地合理推广并优化轮牧制度,具体措施应包括控制放牧压力、提高轮牧收益和因地、因时推广轮牧制度等。
张智起姜明栋冯天骄
关键词:划区轮牧连续放牧
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轮牧模式综述被引量:3
2019年
该模式建立以"苜蓿+无芒雀麦+冰草+披碱草"为主的豆禾混播人工草地放牧肉牛(羊),实行夏秋季节轮牧、冬春季节舍饲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为期4年的草地建植、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与效益评价,初步总结出适用于我国北方的生态生产兼顾的草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表明,该模式草地产量提高了20倍,牧草品质达到一级草水平,草地载畜量增加了10倍,家畜产出率提高40.3%,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探索出了以家庭牧场、种养大户或牧民联户为生产经营主体,适合草原牧种养结合,草畜平衡的可复制新型生产模式、脱贫模式。
梁庆伟娜日苏张晴晴杨秀芳潘祥磊高明文乌英嘎巴图巴根
关键词:划区轮牧
轮牧饲养模式对鸡肉品质及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集约化养鸡虽能提高生产效益,但对鸡肉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提高鸡肉品质成为在养殖过程中被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散养、笼养等不同饲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鸡生产性能、鸡肉品质和饲养环境。为了探索轮牧等不同饲养模式对鸡...
罗彬彬
关键词:肉质分析土壤性状
基于轮牧理论的祁连山北麓牧动态草畜平衡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为了恢复和保护祁连山北麓草地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畜牧业,该文以肃南县祁连山北麓牧为研究对象,基于轮牧理论模拟不同降水情景下轮牧理论载畜量并分析现状牧草畜平衡状况,分析理论载畜量下轮牧产草需草过程,进行牧动态草畜平衡分析,并与传统方法和基于关键场理论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肃南县祁连山北麓牧降水量极大地影响着牧理论载畜量,宜将平水年理论载畜量100.9万标准羊单位作为今后牧畜牧业管理的主要参考指标;2015年牧同时存在牲畜超载和欠载并且冷暖草场理论载畜量差异较大,应在后期发展中注重调整当前的畜牧业发展结构和合理配置冷暖草地资源。通过3种方法的草畜平衡动态对比分析,基于轮牧理论方法不仅能保证不同轮牧的草畜动态平衡,且能保持饲草的高效利用,在轮牧草畜平衡分析计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覃琳宋孝玉冯湘华
关键词:生态草畜平衡

相关作者

韩国栋
作品数:310被引量:3,163H指数:3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放牧 载畜率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卫智军
作品数:179被引量:1,512H指数:2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荒漠草原 放牧制度 不同放牧制度 短花针茅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杨静
作品数:59被引量:576H指数:15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放牧制度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草原 不同放牧制度 划区轮牧
任继周
作品数:268被引量:3,608H指数:3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草地农业 农业 伦理学 草地 草业
马宁
作品数:12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种羊场
研究主题:人工草地 划区轮牧 人工草地绵羊系统 采食量 怀孕母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