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篇“ 凤尾蕨“的相关文章
白玉凤尾的温室种植技术及常见园林应用
2025年
文章介绍了白玉凤尾(Pteris cretica‘Albo-lineata’)的温室种植技术,一是播孢的详细技术操作与孢子萌发及配子体苗的管理技术。二是孢子体苗的苗期管理技术,包括孢子体苗的分栽、定植及其管理技术。常见园林应用方面介绍了白玉凤尾在盆栽观赏、室内垂直绿化、室内造景、地被绿化、切叶配材方面的具体应用,其中包括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应用。
汪从顺
关键词:凤尾蕨配子体孢子体绿化造景园林应用
一种西南凤尾中的新化合物及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南凤尾中的新化合物及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为:甜没药‑10‑烯‑9,15‑内酯‑14‑酸(wallichiana A)、2,3‑二氢‑2‑[(β‑D‑木糖基)甲基]‑5,7‑二甲基‑6‑(...
邹娟何康杨雅欣赵臣亮叶江海黎廷楷肖丽
客土喷播凤尾孢子相关萌发生长条件的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了环境温度、附着基质和添加剂对凤尾孢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凤尾孢子结合乔灌草利用客土喷播技术应用到边坡修复中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培养皿萌发研究了凤尾孢子在环境温度分别为10、15、20、25和30℃5个温度梯度下的萌发情况;在温度条件一定下,探讨了土非土、黏土砖碎块、蛭石、防侵蚀喷播纤维(Profile Products LLC公司)、陶瓷颗粒对凤尾孢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一步以土非土和黏土砖碎块为附着基质,研究了MS、1/2MS、复合肥和MS+NAA(0.5 mg/L)4种添加剂对凤尾孢子的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凤尾孢子在20、25和30℃下7 d可以萌发,但在10℃下21 d左右才能萌发;15℃下14 d左右才能萌发,在20℃下有最大萌发率,为96%,在14 d内25℃条件下凤尾具有较高的萌发势,14~21 d时20、25和30℃3个培养条件下的萌发势比较接近,因此在20~30℃温度条件下萌发相对较好。喷播纤维对凤尾孢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陶瓷颗粒和蛭石对凤尾孢子的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土非土和黏土砖块有利于凤尾孢子的萌发,但随着孢子的生长发育在萌发42 d时,原叶体出现了生长势减弱的现象。喷洒添加剂后,土非土基质中各处理间有较明显的差别,最终添加施肥的处理中孢子体生长密度较大,添加MS+NAA的试验组次之,添加MS和1/2MS的试验组第3,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孢子体长出;黏土砖碎块各处理间有差异,截至播种62 d时1/2MS和施肥的处理中有较多幼孢子体长出,对照组没有孢子体长出,其他2个试验组有少量幼孢子体长出。[结论]凤尾孢子在结合喷播技术应用时尽量选择20~30℃的环境条件,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生长,而且同时要结合土非土材料并适当补充添加剂可有效促进孢子体的形成,实现凤尾在边坡的建植。
沈彦会黄娟张秀梅裴福云
关键词:萌发率基质
粗糙凤尾有效部位中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
粗糙凤尾有效部位中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属于化合物领域,能抑制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促进海马神经元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FN‑γ表达、调控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化合物...
赵杰石玉生李盛张艳
凤尾科金毛裸属的分类地位及旱属范围
2024年
碎米类(cheilanthoid)由于其形态上普遍存在的趋同进化现象,是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金毛裸属(Paragymnopteris)虽然仅有5种,但被不同学者分置于若干不同属内,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该研究基于7个叶绿体基因片段串联数据集、叶绿体基因组及核糖体DNA数据集,探究了金毛裸属与其他碎米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金毛裸属、旱属(Pellaea)、Astrolepis 3个属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并共同构成了旱群(pellaeoid group)。金毛裸属的5个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了2个分支,各自与旱属的成员聚在一起并得到了强烈的支持。基于这一结果,建议对旱属范围重新定义,并将金毛裸属并入旱属中。
殷玥杨文利胡虹雨张钢民
关键词:系统发育凤尾蕨科
一种多羽凤尾中的新化合物及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羽凤尾(Pteris decrescens)中的新化合物及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为:15(8→9)‑迁移‑对映‑贝壳杉‑7,16‑二烯‑19‑酸‑β‑D‑吡喃葡萄糖酯(化合物1)、12β‑...
邹娟何康王蕾李广杰叶江海赵臣亮杨雅欣
铁芒萁和蜈蚣凤尾两类指示植物凋落物及黄酮类物质对紫色土铁铝锰形态的影响
指示植物在适应土壤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土壤性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凋落物与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物质对土壤主要矿质元素铁、铝、锰化学形态转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其作用规律在土壤发生、土壤生态、土壤养分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刘淼
关键词:指示植物铝形态
黔产剑叶凤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剑叶凤尾(Pteris ensiformis)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选用硅胶、凝胶、MCI、C_(18)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I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和APTT、PT以及TT等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和抗凝血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从剑叶凤尾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乙酰基吡咯(1)、N-(3-羧丙基)-2-乙酰基吡咯(2)、3-羟基-2-甲基吡啶(3)、N-甲基羟胺(4)、pterosin S 13-O-glucoside(5)、obtupterosin C(6)、ent-11α-hydroxy-15-oxokauran-19-oic acid(7)、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8)、β-谷甾醇(9)、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O-glucopyranoside(10)、5,5′-二丁氧基-2,2′-双环呋喃(11)、5,5′-二(2-乙基-己氧基)-2,2′-双环呋喃(12)、黑麦草内酯(13)、丁二酸(14)、富马酸(15)。化合物1为新的吡咯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化合物1-7、10-15为首次从剑叶凤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凤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40μmol·L^(-1)时,化合物1、2、3、5、6、10对肿瘤细胞HL-60、A549、SMMC-7721、MDA-MB-231及SW480的体外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样品浓度为2.0 mmol·L^(-1)时,化合物1、2、3、6对APTT有缩短作用,化合物1、5、6对PT有延长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黔产剑叶凤尾的化学成分,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肖丽申琳燕张敬杰何康叶江海赵臣亮张奇龙邹娟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抗凝血活性
三色凤尾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23年
以三色凤尾无菌孢子体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绿色小球(GGB)快繁和孢子体苗壮苗生根,以及不同移栽基质对生根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色凤尾GGB最佳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均为MS+1.0 mg/L 2,4-D+2.0 mg/L KT,其诱导系数为3.84,增殖系数为3.68;孢子体苗最佳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 IBA+0.1 mg/L NAA,且单株苗的生长情况普遍优于丛株苗,单株苗株高为3.77 cm,生根数量为8.93条,生根率为100%;生根苗最佳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成活率为93.33%,生根率和拳卷叶萌发率均达到100%。
何东平孟静李俊良何俊李村富许彬
关键词:快速繁殖
一种粗糙凤尾中提取黄酮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提取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粗糙凤尾中提取黄酮苷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用有机溶剂对粗糙凤尾茎叶进行提取及萃取;(2)聚酰胺树脂柱色谱分离及中压制备;(3)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及制备。本发明制备的黄酮苷...
李杨李春斌吴娇尹瀚林石玉生

相关作者

戴锡玲
作品数:132被引量:40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配子体 配子体发育 发育 水蕨
陈晔
作品数:98被引量:395H指数:1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
研究主题:内生真菌 多样性 内生 银杏 凤尾蕨
郭捡
作品数:10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发育 凤尾蕨 精子器 鹿角蕨 有性世代
甘金莲
作品数:33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
研究主题:内生真菌 多样性 凤尾蕨 菌种分离 神经干细胞
潘炉台
作品数:135被引量:284H指数:9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药用蕨类植物 化学成分 植物药 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