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3篇“ 减灾救灾“的相关文章
- 减灾救灾
- 健全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承担的制度,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救助管理体制,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机制,不断规范各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灾害救助内容...
- 邹铭主编
- 关键词:灾害防治自然灾害
- 减灾救灾 风雨共担
- 2025年
-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各级减灾中心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力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论述精神,秉持“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枕戈待旦、向险而行,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用行动续写新时代应急管理人的本色与担当。
- 徐娜
- 关键词:减灾救灾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 凝心聚力 奋进担当--减灾救灾2024
- 2025年
- 2024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多发连发,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造成损失重。入汛后,辽宁葫芦岛出现1951年以来当地最强降雨,特别是建昌县、绥中县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道路、电力、通信、房屋、农作物等受灾严重;台风“格美”正面袭击福建,带来严重风雨影响;超强台风“摩羯”肆虐,海南、广东等地遭遇强风和暴雨天气,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据统计,2024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全国941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56人,紧急转移安置364.5万人次;倒塌房屋6.4万间,损坏房屋83.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08.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11.1亿元。
- 本刊编辑部
- 关键词:直接经济损失超强台风减灾救灾暴雨天气
-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提升巨灾风险防范能力
- 2025年
- 针对防灾减灾救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我国实施了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从近年发生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台风“摩羯”等造成的重大损失,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升巨灾风险防范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要求,以及实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 史培军
- 关键词:特大洪水流域性
- 科普宣传在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 2025年
-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灾害风险日益复杂多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热浪等更加频繁和严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汛期科普宣传,有助于更好地传播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基于此,本文分析阐述了加强汛期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总结了汛期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的实践手段与内容,包括多元化组织宣传、分众化内容设计、模拟演练与技能培训、构建长效宣传机制等方面,以期为各地开展汛期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 王莹
- 关键词:科普宣传灾害风险分众化模拟演练
- 浅析数字化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赋能作用
- 2025年
- 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灾害时,人们正逐渐感受到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巨大益处。回顾传统的防灾减灾救灾手段,可发现数字化技术,如GIS、遥感、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在灾害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及灾后恢复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与价值。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灾害预警的精确度,还增强了响应的时效性,有效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显著优化了防灾减灾救灾的整体效益。因此,应当持续推动并支持数字化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应用,以提升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为了社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相关科研工作者应致力于数字化防灾减灾救灾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共同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 刘家朋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技术创新
- 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绘就河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2025年
- 金龙辞旧岁,银蛇贺新春。202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应急就是应战”理念,成功应对多轮严重自然灾害,全省全年未发生因灾群死群伤事件,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 常万琦
- 关键词:生命财产安全
- 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写实写细写好“应急为民”文章
- 2025年
- 2024年,广东省接连遭遇极端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梅州、湛江、韶关等地遭受严重灾害损失。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广东省迅速行动,枳极应对,聚焦做好防风防汛和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有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平安祥和过年。
- 陈亨攀李国进
- 关键词: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灾害损失
- 基于多灾种耦合的城市防火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协同技术体系及机制构建策略
- 2025年
-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异常性、频发性、极端性加重,突发性、群发性复合链生灾害多发,尤其是城市火灾与其他灾害多灾种耦合现象突出,灾害风险形势复杂,现有协同技术体系和协同机制也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总结了城市火灾及多灾种耦合特征,分析城市防火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技术体系及城市防火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协同机制构建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城市应对各类复杂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张琳
- 关键词:城市防火综合防灾减灾
- 挖掘历史灾情数据价值 助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甘肃省开展近10年自然灾害灾情季度分析
- 2025年
- 历史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内自然灾害情况,为客观认识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甘肃省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为了更加科学地研判、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甘肃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中心开展了全省2014-2023年各季度自然灾害灾情特征分析,通过合理选取灾情指标、构建灾种灾情指数,总结出全省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及规律,并将分析情况予以分享,助力各地各部门掌握了解本区域特定季度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应对措施。
- 杨帆刘霞
- 关键词:综合减灾
相关作者
- 徐娜

- 作品数:93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减灾》编辑部
- 研究主题:减灾 救灾工作 民政部 救灾 自然灾害
- 赵阿兴

- 作品数:33被引量:30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灾害 岩石 防灾 减灾救灾 地震
- 吴吉东

- 作品数:71被引量:71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自然灾害 灾害 洪涝灾害 恢复重建 地震灾害
- 游志斌

- 作品数:18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应急管理 防灾 减灾救灾 应急管理体系 自然灾害
- 李宁

- 作品数:158被引量:2,008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实验室
- 研究主题:自然灾害 灾害 气候变化 沙尘暴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