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1篇“ 冷杉林“的相关文章
- 模拟氮沉降对轿子雪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 2025年
- 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对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越来越多,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底物利用能力有一定的变化。本研究在轿子雪山急尖长苞冷杉林(Abies georgei Orr var.smithii)开展3年的模拟氮沉降实验,采用(NH_(4))_(2)SO_(4)、NaNO_(3)、NH_(4)NO_(3)3种N添加源,每种N源分4种处理,从低至高记为CK[control 0 kg/(hm^(2)·a)]、低N[Low-N 5 kg/(hm^(2)·a)]、中N[Medium-N 15 kg/(hm^(2)·a)]、高N[High-N 30 kg/(hm^(2)·a)],借助Biolog-Eco微平板技术,探究氮沉降下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变化以及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程度大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氮添加降低了土壤pH、全磷、速效磷含量,增加了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基本无影响,且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与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有一定的相关关系。2)氮添加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3)不同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微生物对糖类、羧酸、氨基酸、胺类碳源代谢利用率。4)不同氮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丰富度指数,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影响不一。综上所述,3年的氮添加降低了轿子雪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代谢多样性,且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与氮沉降下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及转化提供参考。
- 彭湖淞袁吉有
-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理化性质急尖长苞冷杉林
- 西藏原始墨脱冷杉林微气候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墨脱高海拔地带分布了大量的以墨脱冷杉(Abies delavayi var.motuoensis)为主的原始湿润森林,开展森林微气候研究能够为高寒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2020年墨脱喜荣沟(海拔2700 m)原始冷杉林林内外的微气候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林内与林外温度、湿度及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的生长季长度及生长季期间的低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气温日变化特征显示,林内日间气温比林外低0.2∼2.7℃,森林表现出降温作用;除夏季外,其他季节林内夜间气温比林外均高0.2∼1.2℃,森林表现出保温作用;从季节变化看,林内外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1月,但林内气温较林外更加稳定;(2)该区域相对湿度较高(>80%),且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林内>林外;(3)除冬季外,土壤温度日变化总体呈现与气温类似的日动态,但土壤温度明显滞后约2∼3 h,林内土壤温度总体低于林外;春夏两季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表现为5cm>10cm>20cm,而秋冬两季越靠近地表土壤温度则越低;(4)基于气温定义的生长季长度为208天,明显低于基于土壤温度定义的生长季长度(256∼268天);(5)2020年,冷杉林内低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分别为1 d、-0.03℃和1 h,分别比林外少(低)了6 d、0.86℃和7 h。上述研究表明,原始墨脱冷杉林具有明显的保温和缓冲低温事件影响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亚高山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中应加强对森林微气候的观测和研究,不断提升天然林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应对能力。
- 景梦洁赵旺林刘新圣张林
- 关键词:气温土壤温度
- 川西冷杉林下地表苔藓固氮速率及林窗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苔藓与蓝细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为许多生态系统贡献了高达50%氮输入,是“新增”氮素的重要来源。然而,苔藓与蓝细菌共生固氮速率如何受林窗等生态系统动态影响仍然未知。本文研究了四川西部典型藓类冷杉林地表苔藓与蓝细菌的固氮速率在生长季内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林窗和林冠覆盖两种生境下的差异,并评估了苔藓含水量、气温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固氮速率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锦丝藓(Actinothuidium hookeri)和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生长季平均固氮速率分别为77.49和129.69 nmol·(g·d)^(−1)。地表苔藓固氮速率在生长季不同月份的变化极大,固氮速率高峰出现在生长季早期的5月、7月、8月,基本与植物生长高峰期相符;6月苔藓含水量较低,导致苔藓几乎没有固氮活性;生长季末期的10月苔藓固氮速率较低,不及7月的1/7。相比于林冠覆盖生境,林窗提高了地表气温、光照和苔藓含水量,但从整个生长季来看,林窗对苔藓固氮速率仅表现出微弱的促进作用。综上,苔藓与蓝细菌共生体固氮速率和林窗的影响效应可以为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氮循环提供依据。
- 李晓明李娜张伏刘鑫
- 关键词:冷杉林林窗苔藓原始林乙炔还原法
- 氮添加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 2024年
- 西藏氮沉降相对较低,但是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西藏氮沉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氮沉降对西藏森林土壤呼吸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环境。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林,通过设置对照(CK,0kg·hm^(-2)·a^(-1))、低氮(LN,10kg·hm^(-2)·a^(-1))、中氮(MN,15kg·hm^(-2)·a^(-1))和高氮(HN,20kg·hm^(-2)·a^(-1))4种氮添加梯度试验组,评估氮沉降对土壤呼吸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在2020-2023年期间,持续进行施氮肥试验,并定期检测土壤呼吸指标。结果表明:1年期各梯度的氮添加对土壤呼吸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HN>MN>LN。1年期CK、LN、HN添加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在9月最大,MN添加的土壤呼吸速率则在6月最大。1年期各梯度的氮添加均降低了各月间土壤呼吸的变化幅度,且具有显著差异性。1年期氮添加的单日土壤呼吸速率总体上在12:00-16:00较大,在2:00-4:00较小,但是在不同时刻的变化幅度不大,不具有显著差异性。4年期HN添加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MN添加甚至会在6月促进土壤呼吸,对土壤呼吸的总体抑制作用:HN>LN>MN。与1年期相比,4年期的各梯度氮添加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在10月下降幅度显著增大,单日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单峰分布趋势增强,并且个别时刻出现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平均值偏离较大的现象。此外,4年期的氮添加会提升土壤酶活性,并且显著增加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的指数相关性,4年期LN、HN添加还会显著增加土壤呼吸的Q10值。总体而言,长期氮添加减弱了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该研究为了解高海拔地区土壤呼吸和氮沉降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高原山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 朱乐洋张西哲陶江王秀韩艳英韩艳英
- 关键词:温度土壤性质色季拉山土壤呼吸
-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微生物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 青藏高原被认为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为气候变化下的碳循环提供见解。然而,迄今为止,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稳定性的变化仍然未知,这限制了我们...
- 付芳伟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急尖长苞冷杉林
- 海拔与林隙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森林土壤线虫对海拔及林隙的响应,选取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研究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森林内不同海拔和林隙下土壤线虫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的急尖长苞冷杉林中,土壤线虫多样性随海拔降低而增加;林隙的线虫多样性略高于林内,但差异不显著;海拔变化显著改变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但林隙与林内线虫群落结构较为相似;刺嘴纲(Enoplea)和三矛目(Triplonchida)在该森林的中海拔(4292 m)占比最高;土壤含水量、磷含量(包括全磷和有效磷)和镍含量是影响土壤线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林隙导致的土壤重金属及养分变化则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 高宛宛侯磊侯磊任毅华
- 关键词:土壤线虫海拔林隙急尖长苞冷杉色季拉山
- 亚高山岷江冷杉林粗木质残体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粗木质残体分解如何影响土壤碳和养分平衡,本文以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为研究对象,以离粗木质残体至少1 m处无粗木质残体覆盖土壤为对照,研究了10~30、30~50 cm径级和Ⅰ~Ⅴ腐解等级岷江冷杉粗木质残体下0~10 cm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粗木质残体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114.1%~412.2%)、氮(0.1%~198.0%)含量及碳氮比(61.7%~117.1%)、碳磷比(379.6%~931.1%)和氮磷比(206.3%~532.6%),显著降低土壤磷含量(28.1%~70.9%)。粗木质残体对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显著影响取决于腐解等级和径级。Ⅲ和Ⅳ腐解等级的大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高于小径级粗木残体质下土壤。Ⅲ腐解等级的大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磷含量显著高于小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大径级粗木质残体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与粗木质残体碳氮磷含量的相关性显著。大径级粗木质残体在分解中后期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
- 郑冰倩曹瑞王壮王芝慧武启骞杨万勤
- 关键词:岷江冷杉粗木质残体土壤养分
-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地上全组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 随着碳循环研究深入,陆地生态系统在碳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碳汇作用,占整个陆地碳库的56.0%。本研究针对西藏东南部亚高山暗针叶林典型森林类型——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以下简...
- 刘昌胜
- 关键词:藏东南坡向生物量模型碳储量
- 改培措施对秦岭火地塘林区冷杉林、铁杉林与冷铁混交林影响评价
- 由于我国木材供给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木材供给能力不足,加剧木材进口依存度。为此,国家启动国家储备林政策。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和铁杉(Tsuga chinensis)为秦岭林区重要珍稀用材树种,是秦岭林区...
- 候晓雯
- 关键词:林分生长巴山冷杉铁杉
- 色季拉山冷杉林下灌丛生物量模型构建与优化
- 2024年
- 灌木生物量模型因地域、物种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800 m冷杉林下灌木层的取样分析为基础,以林下灌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自变量和模型形式对模型拟合效果影响,力求通过优化灌木生物量模型,为冷杉林下灌木层生物量模型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模型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结合模型形式,建立并优化了地上、地下和全株三部分生物量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结果,模型具有可适用性。结果表明:生物量模型形式有以下两种:M=a+bx+cx^(2)+dx^(3)+ex^(4),模型自变量以D^(2)H、冠幅面积(S)、DH、基径(D)依次排序;M=a+bx+cx,自变量按冠幅面积(S)、DH、基径(D)、D^(2)H依次排序。模型优化后模型R^(2)在70.0%~90.0%,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在2 kg以下,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在26.0%~29.0%,平均预估误差(MPE)低于10%,符合灌木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标准,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和稳定性。
- 刘昌胜罗大庆
- 关键词:相容性色季拉山生物量模型
相关作者
- 亢新刚

- 作品数:148被引量:1,429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云冷杉 天然林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云冷杉林 生态公益林
- 罗大庆

- 作品数:68被引量:497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急尖长苞冷杉 色季拉山 西藏色季拉山 急尖长苞冷杉林 物种多样性
- 任毅华

- 作品数:53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色季拉山 急尖长苞冷杉 急尖长苞冷杉林 西藏色季拉山 藏东南
- 卢杰

- 作品数:186被引量:850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色季拉山 藏东南 急尖长苞冷杉 长鞭红景天 西藏色季拉山
- 郑维列

- 作品数:124被引量:706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色季拉山 急尖长苞冷杉 长鞭红景天 西藏色季拉山 藏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