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篇“ 冷战起源“的相关文章
冷战前奏:美国对苏联战略认知陷入误区——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五)被引量:3
202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美苏之间矛盾和分歧频发,但双方做事都留有余地。1946年二三月,斯大林的选举演说、凯南给国务院的“长电报”和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铁幕演说”,在苏联与英美之间引发了激烈的对立和宣传战。然而,斯大林演说并非针对美国,而是要解决国内的问题;凯南电报在华盛顿被普遍接受,但其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分析存在缺陷,结论过于偏激;丘吉尔演说的背后有白宫的阴影,虽迎合了部分美国人的意愿,也引发了热烈的社会争论。总之,1946年春夏之交美苏紧张关系加剧,美国对苏联战略认知陷入误区,但对抗与妥协并存,且双方都还没有形成确定的、完整的对外政策。因此,事情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
沈志华
关键词:冷战起源
铁幕落下:马歇尔计划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七)被引量:2
2022年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莫斯科会议的失败,构成了马歇尔计划的政治经济背景。美国援助欧洲计划的目标,就是通过恢复德国经济和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建西欧的经济秩序。为此就需要将苏联以及某种条件下将东欧排除在外,只是出于政治考虑表面上仍然邀请苏联参加。苏联最初对马歇尔计划抱有希望,但在巴黎会谈中探明西方的目的后大失所望,坚决拒绝继续参与谈判,并严令禁止东欧国家出席巴黎会议。为实现对欧洲共产党和东欧各国的全面管控,苏联决心重建共产党国际组织——欧洲共产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和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标志着冷战格局在欧洲已经形成。
沈志华
关键词:马歇尔计划冷战起源美苏关系苏联外交
走向冲突:石油租让与苏联在伊朗的目标——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六)被引量:2
2022年
为建立向苏联运送租借物资的“波斯走廊”,1941年8月苏联和英国军队攻占伊朗。1944年9月苏联向伊朗要求北部地区的石油租让权,但遭到伊朗的拒绝。苏联随即在其占领区策划“自治运动”,组建伊朗民主党,运送武器装备,组织武装游击队,在北方诸省鼓动暴乱,以此逼迫伊朗在石油问题上做出让步。苏军限制和阻拦伊朗宪兵、警察和军队维持治安,引起美国和英国的强烈不满,特别是苏联违背1942年英伊苏三国条约,未按规定时间实现撤军,导致伊朗政府于1946年1月向联合国提起对苏联的控诉案。面对美国的强硬立场和国际舆论压力,苏联只得让步,公开宣布撤军日期,并放弃石油租让权要求。伊朗政府也做出让步,按照苏联的条件签署了苏伊联合石油公司协议。但苏军撤离后不久,伊朗右翼反苏势力日渐强大,遂于1946年底派兵镇压了南阿塞拜疆的自治运动,伊朗议会也于1947年10月否决了苏伊石油协议。苏联在伊朗的外交行为严重脱离其外交目标,造成了“伊朗危机”,其结果导致苏伊关系全面恶化,美国和西方彻底改变了对苏联的战略认知。苏联从地缘经济出发,在伊朗谋取石油租让权,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为英美所接受,通过正常的经济谈判完全可以实现,却因其行为和措施不当引起误解和反抗,成为引发冷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沈志华
关键词:冷战起源石油资源
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被引量:9
202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发展前进特别注重两个"车轮子",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经济。美国与苏联在战后较早解决了安全问题,但经济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起初,美国设计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希望可以容纳苏联,双方谈判也一度十分积极。但是在历史惯性、目光短浅和互相刺激等多重因素下,最终结果是苏联彻底与世界经济体系切割。在所有导致冷战形成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最基本的因素。
沈志华冯小桐
关键词:美苏冷战冷战起源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
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沈志华教授访谈被引量:3
2021年
战时后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内部的右倾变化主要是美国政治的自然走向,但苏联的一些做法加速了这个过程。苏联的外交言行不仅没有阻止美国国内对其不利的势头,反而刺激了美国右翼兴起。苏联拒绝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拒绝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给整个战后国际秩序造成缺憾。冷战起源不只是安全问题,虽然表面上看是安全问题,但恰恰是安全问题使得美苏走到了一起,并在一个体系内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经济问题其实是冷战起源最根本的问题,经济上不能走在一起,为冷战奠定了基础。1947年底,苏联先提出了两个阵营,这是政治上的主张;1952年又提出两个平行市场,这就是经济上的设计。苏联在政治和经济政策方面形成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而对立的基础是经济的切割。切割导致苏联后来错失战后发展机会。纵观苏联历史,苏联先后错失了三次改革的机会,为苏联解体埋下了根源。
沈志华张昕
关键词:美苏冷战布雷顿森林体系冷战起源苏联解体
“无条件援助”:租借与战时美苏经济关系——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三)被引量:6
2021年
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行的一种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德国进攻苏联以后,英美立即与苏联捐弃前嫌,并很快开始向苏联提供援助。虽然1941年10月签订了第一次对苏租借协定,但1942年6月才正式将对苏援助纳入租借的框架。不过,与英国和所有其他受援国不同,苏联享受的是"无条件援助"和优先地位。由于生产和运输能力等各方面原因,1943年之前运到苏联的租借物资很有限,远未实现协定的承诺。此后对苏租借情况大大改观,大规模租借武器和物资的到来,对苏联大举反攻并直捣柏林发挥了重要作用。租借法规定,租借只是战时的援助政策。到战争后期,因租借物资涉及战后重建问题,美苏第三次和第四次租借谈判分歧加大,步履艰难,甚至在德国投降后出现了中断租借援助的情况。虽然美国很快收回了停运和返航的命令,且通过"管道"协议妥善处理了租借剩余物资问题,但美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租借是盟国对法西斯作战的"胜利武器",却未能成为昔日盟友在战后的"和平工具"。
沈志华
关键词:租借美苏关系冷战起源
战后赔偿:美苏对德占领政策中的合作与冲突-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四)被引量:6
2021年
赔偿问题是美苏对德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美苏在战后德国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从协商、合作走向分裂、对抗的历史过程。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美苏求同存异在对德索赔问题上达成共识,确定了赔偿原则。尽管苏联在东部地区采取单边行动,且战后美苏矛盾加剧,但双方还是在实现大国合作的愿望中于1946年3月制定了统一的赔偿计划。然而,由于双方在赔偿的基本方针和目标上产生的分歧加剧,统一赔偿计划从未得到落实。1947年4月莫斯科外长会议后美苏在赔偿问题上分道扬镳,是年底的伦敦外长会议终于为盟国共同索赔画上了句号。苏联对德占领政策的核心是获取战争赔偿;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在赔偿问题上的决裂;美苏对德占领政策分歧的起点也在于赔偿问题。
沈志华
关键词:战争赔偿美苏关系冷战起源
美国对苏贷款问题历史考察(1943-1946)——关于美苏经济冷战起源的研究(之一)被引量:6
2019年
在美苏双方希望和推进战后经济合作的氛围中,苏联提出了战后重建的贷款问题。由于苏联期待更优惠的贷款条件而美国有意把经济援助作为外交工具,雅尔塔会议没有提出贷款问题,从而错过了历史最佳时机。杜鲁门执政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苏联对自身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认知偏差,导致双方在贷款问题上长期交涉但最终未果。贷款流产成为苏联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切割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沈志华
关键词:冷战起源美苏关系
原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冷战起源》一课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史料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是还原历史的手段。英国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李彼得和狄更斯在《历史课中的证据》一文中就指出:"原始史料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阐明主题和解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还是一种证据。学生可以查看原始文件、统计资料等,以便掌握一些历史研究的技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学做历史学家的工作。"
杨帆
东亚冷战起源与扩展中的中国因素(1945-1950
2016年
通过对1945-1950年间中国内战以及美苏对华政策的考察,可以看出:1945-194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主要受美苏总体妥协合作的影响,中国并未对欧洲冷战的爆发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美苏在这一时期对中国东北问题的意见分歧所导致的后果,却已经促成了亚洲冷战的萌芽。1947-1949年,中共实力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美苏博弈对中国内战和革命的进程已不再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共的胜利事实上开始冲击雅尔塔体系关于中国问题的安排。新中国建立后于1950年与苏联结盟,打破了雅尔塔体系下的远东国际秩序,对冷战扩展到亚洲起了助推作用,推动了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
张志梅

相关作者

沈志华
作品数:138被引量:639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中苏关系 斯大林 毛泽东 朝鲜战争 冷战起源
赵学功
作品数:76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冷战 朝鲜战争 美苏关系 核武器 英美关系
卢丽丽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经济关系 兑换 马歇尔计划 冷战起源 经济视角
余伟民
作品数:66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冷战 十月革命 苏联解体 历史运动 世界历史
于鹏
作品数:16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自支撑 冷战 碳 朝鲜战争 中立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