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篇“ 冷事件“的相关文章
- 两次不同ENSO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2008年初和2016年初分别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La Nina和El Nino事件,在不同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背景下,云南均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本文利用大气环流、海表温度、云南124个观测站逐月温度等资料,通过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不同ENSO背景下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2008年初和2016年初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在2月表现更明显。2)不同ENSO背景下,2月大气环流和云南气温变化差异较大。La Nina(El Nino)年西伯利亚高压加强(减弱),位势高度场北(西)高南(东)低,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强),菲律宾异常(反)气旋西北侧异常北(南)风加强,东亚冬季风偏强(弱),云南东部气温偏低(高)。3)2008年和2016年的东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均有响应,同时2008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作用激发的菲律宾气旋西部偏北气流对东亚冬季风的加强和向南活动有重要影响,而2016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对菲律宾地区环流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4)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和北极海冰变化对2008年2月和2016年2月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特征,2月AO负位相变化对2008年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影响较大,而2月北极海冰偏少对2016年西伯利亚高压加强的影响显著。
- 万云霞晏红明金燕任菊章黎文懋
- 关键词:北极涛动北极海冰
- 中国极端冷事件的变化及其模式评估与预估
-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气候仍将持续变暖,全球变暖同时导致了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的各项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以往的研究主要对20世纪...
- 王冰杰
- 基于再分析资料的近百年中国极端冷事件的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发生明显变化。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近百年极端冷事件变化特征的研究还较少。通过对比观测资料和两套百年尺度的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的13个极端冷事件指数,对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同全球变暖一致,20世纪早期以来,中国极端冷事件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均呈减小趋势,基于过冷系数定义的寒流次数、持续日数均呈现减少趋势,采暖度日数减小,反映我国供暖能源需求呈减少趋势。1951年以后极端冷事件的特征的变化更为显著,一些指数的变化明显超过百年尺度的变化,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冷事件迅速减弱、减少。两套百年尺度的再分析资料可用来研究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变化,但在资料匮乏的地区不确定性很大,需要谨慎考虑资料分布范围和资料质量等问题。
- 王冰杰孙颖孙颖胡婷
-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
- 云南2022年2月19—24日的极端冷事件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2022年2月19—2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云南全省发生了一次极端冷事件,该事件降温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利用云南124个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和ERA5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冷事件的极端性特征及其过程期间高低层大气环流异常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冷事件的极端性较强,是云南省近10年第二强的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全省有69个站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寒潮标准,有10个站日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2月最低纪录。过程期间雨雪天气突出,过程累计降水接近2月常年,单日降雪范围为近20年以来最大。影响此次冷事件的因子极其复杂,冷空气活动与乌拉尔山高压脊、东亚槽、亚洲高空西风急流、西伯利亚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加强演变密切联系,并与起源于北大西洋地区的副热带异常波列的东传有关,该异常波列对于青藏高原地区波能量的向南频散和冷空气的南下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并对南支槽前的西南水汽输送加强有一定影响;同时,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也对东亚地区冷空气的加强南下有一定影响。过程期间,冷空气沿东北路径南下影响云南,云南区域冷暖空气的交汇作用十分显著,导致过程期间出现明显低温雨雪。
- 晏红明孔祥吉字俣丞舒康宁
- 关键词:冷空气路径
- 中国近60年冬季极端冷事件的统计特征和环流异常诊断分析
- 本文利用1960/1961~2017/2018年1629个冬季中国逐日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以及全球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近60年冬季气温和区域极端冷事件(Regional Extreme Cold Events,以下简称R...
- 付冬雪
- 关键词: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东亚大槽
- “暖北极—冷欧亚”模态转变对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的影响
-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欧亚-极地地区冬季出现“暖北极-冷欧亚”(WACE)的年代际气温变化型态。同时,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呈现增加趋势。研究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与WACE之间的关系,揭示冷事件对WACE的响应机制,有利于提高气...
- 刘韵雯
- 关键词:等熵位涡
- 大尺度驱动因子对新疆极端冷事件的单一与耦合影响
- 2022年
- 全球变暖背景下,偶发极端冷事件产生的重大灾害损失不容忽视。探究区域极端冷事件的大尺度驱动因子的耦合影响,对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极端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疆1961—2016年5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对极端冷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交叉小波变换对6个极端冷指数与大尺度驱动因子--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进行多尺度分析;使用参数假设检验对大尺度驱动因子单一/耦合模态下的冷指数变化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随后对大尺度环流机制进行距平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年均冷指数在时间尺度上均有显著性变化,新疆气温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空间尺度上冷指数在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地区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其他区域,存在空间差异性。AO、NAO与冷指数的相关性较强,ENSO与冷指数相关关系最弱但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大尺度驱动因子对极端冷指数的总体影响程度为AO>NAO>ENSO。单一模态下,极端冷事件在AO负位相、NAO负位相和La Niña事件期间易发生。耦合模态下,EI Niño-AO正位相和EI Niño-NAO正位相配置下冷日日数偏多;EI Niño-NAO负位相配置时极端低温值更小;La Niña-AO负位相和La Niña-NAO正位相时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EI Niño(La Niña)事件对AO(NAO)有一定的调制作用。新疆极端冷事件更易出现在La Niña-AO负位相、La Niña-NAO正位相时期,成因与亚欧大陆中高纬度位势异常导致冷空气路径偏西、乌拉尔阻塞加强与偏北气流影响新疆有关。
- 闫小月姜逢清刘超王大刚
- 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与中国冷事件频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联系及其差异被引量:5
- 2022年
- 利用1961-2017年中国457个站点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CRU陆地逐月气温资料对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中国区域内发生的冷事件频数(cold wave frequency,CWF)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NAO/AO)与中国CWF整体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只与NAO/AO负位相年有关,在NAO/AO负异常年,CWF异常偏多,而CWF异常偏少年,并不对应NAO/AO正异常年,说明NAO/AO对中国冷事件频数影响是不对称的,且CWF异常偏少时,NAO指数正异常较AO更偏小,因此相对于AO与CWF的年际相关关系而言,NAO与CWF之间呈现出较弱的相关关系,也说明NAO对中国CWF影响更加不对称,中国区域CWF偏少可能由其他因子主导。环流场分析也证实了这种不对称性。此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CWF并无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但1961-1980年和2000-2017年期间CWF年际变化幅度较大,1980-2000年期间CWF年际变化幅度较小,CWF这种年际变幅的年代际变化与NAO的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NAO对中国冷事件频数影响的不对称性造成的。
- 张梦陶丽邵海燕
- 北半球冬季高纬阻塞协同效应与中国极端冷事件的联系
-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极端冷事件呈现阶段性增加,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研究和完善暖冬背景下极端冷事件的驱动因子和物理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国民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利用冬季中国台站资料、欧洲...
- 董伟
- 关键词:北极涛动
- 文献传递
- 全新世典型冷事件下亚洲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及成因分析
- 全新世是认识过去、理解现在、预估未来的关键时期,对全新世冷事件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冷事件背景下亚洲气候的响应、预估未来相似气候背景下的气候变化以科学决策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利用通用气候系统...
- 贝伊宁
- 关键词:年代际气候变化气候模拟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王绍武

- 作品数:276被引量:7,446H指数:4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候 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 降水
- 马婷婷

- 作品数:19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地表 变暖 冷事件 全球变暖 不确定性
- 娄珊珊

- 作品数:16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WRF模式 资料同化 台风 暴雨 海葵
- 晏红明

- 作品数:105被引量:1,124H指数:22
-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降水 亚洲季风 环流异常 孟加拉湾 大气环流
- 王海雷

- 作品数:44被引量:32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介形类 青藏高原 微体古生物 柴达木盆地 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