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9篇“ 冠状动脉CTA“的相关文章
冠状动脉CT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50例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CTA与CAG450支血管均检查。其中,CTA检出狭窄血管336支,其中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及右冠脉的支数分别为75支、80支、97支及84支;CAG检出狭窄血管342支,其中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及右冠脉的支数分别为78支、83支、93支及88支;两种检查方式检出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及右冠脉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支数分别为114支、190支、76支及70支;CAG检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支数分别为108支、193支、79支及70支;两种检查方式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软斑块287个,硬斑块49个,与CAG检出的280个和62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价值与CAG一致。
郑宏伟林璐琦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斑块性质
不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特征差异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中定量特征参数在男女患者间的表现差异。方法:于我院回顾性收集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53例及47例,且入组的不同性别患者间的冠状动脉一般性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放射科医师专家组基于CTA分别记录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及高风险斑块,达成一致意见,并完成性别亚组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全部入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男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比例(56.6%)大于女性(38.3%);男性患者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比例(58.5%)高于女性患者(44.7%);男性患者的高危斑块发生率为20.8%,高于女性患者的12.8%。结论: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TA影像特征存在差异。性别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相关因素,为疾病的诊断、评估、预测提供指导。
王辉王书健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T血管成像性别差异
冠状动脉CTA量化脂肪衰减指数指导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价值
2025年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量化脂肪衰减指数(FAI),分析FAI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行CCTA检查且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160例为非钙化斑块组;另抽取同期行CCTA检查无病变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按管腔狭窄程度,将非钙化斑块组分为轻度组72例、中度组53例及重度组35例。检测所有患者的FAI,分析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程度与FAI的相关性及FAI对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结果:非钙化斑块组FAI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组F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低于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程度与FAI呈正相关(r=0.52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I评估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的AUC、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0.710、70.50%、75.00%。结论:CCTA量化的FAI与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且对非钙化斑块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价值,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斑块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刘学谦秦涛丁倩倩
关键词: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CTA、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检出效果分析
2025年
研究冠状动脉CTA、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出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技术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对比(P>0.05);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狭窄检出率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相比(P>0.05);病变三支以上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可对其动脉狭窄状况进行反应,通过检查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可预测患者的病变分支数量,诊断意义高,值得推广。
柳永红吴军张继续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运动补偿重组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运动补偿重组技术改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搜集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检查的119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扫描时心率分为低心率组(72例),心率<80次/分;高心率组(47例),心率≥80次/分;所有图像分别采用标准(STD)算法和运动补偿重组(MCR)算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STD算法和MCR算法的各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主动脉根部(AO)、右冠状动脉中段(RCA)、左前降支中段(LAD)、左回旋支中段(LCX)CT值和噪声水平(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各组图像主、客观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使用Kappa检验分析两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一致性。结果比较低心率组、高心率组、所有病例组STD算法图像,低心率组各血管主观评分和优秀节段以及CT值、SNR、CNR显著高于高心率组和所有病例组,不可评估节段和噪声值明显低于高心率组和所有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评估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CR算法图像,可评估节段、各血管主观评分、优秀节段、不可评估节段、CT值、噪声值、SNR、CNR均优于STD算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低心率组、高心率组、所有病例组MCR算法图像,可评估节段、各血管主观评分、优秀节段、不可评估节段、CT值、噪声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R算法能够减少运动伪影,提高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特别是对高心率图像质量提升尤为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王伟平吕铭亮郑晓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率图像质量
冠心病早期诊断中冠状动脉CTA的具体应用分析
2025年
分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高危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扫描,分析冠状动脉CTA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不同年龄段的病变分布情况,并分析患者耐受性与操作时长。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8例,阴性2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阳性66例,阴性22例。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检出准确率为91.18%。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风险逐渐提升,高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越来越高。所有患者均能耐受CTA检查,操作时间远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时间。且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冠状动脉CTA不仅能够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而且在诊断精度、患者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沈文俭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冠心病
全模型迭代重建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图像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在冠心病患者图像成像中的应用以及对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行CTA检查的14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80 kV管电压下进行CT扫描,分别根据IMR算法和滤波反投影法(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种算法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结果IMR算法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远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的图像主观评分高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7、3.310、2.537,P<0.05),其它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算法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算法的标准差低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R算法冠状动脉各节段的对比噪声比高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在节段水平上IMR算法对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诊断的敏感度为92.24%、特异度为91.19%、准确度为91.82%,FBP算法对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诊断的敏感度为81.17%、特异度为80.43%、准确度为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管电压条件下,IMR算法能减少噪声提高血管远段图像质量,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节段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陈静霞袁莹王晰光
关键词:图像质量
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A自动后处理系统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自动后处理系统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疑似冠心病病人,均符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指征。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A自动后处理系统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人工智能组(AI组)和人工组图像重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图像后处理所用时间短于人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组与人工组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与人工组斑块成分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948)。AI组和人工组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与“金标准”一致性高(Kappa值分别为0.905,0.958,P<0.001)。AI组和人工组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冠心病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A自动后处理系统在冠心病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相较于人工处理效率更高。
张紫瑞盛美红张玉娇
关键词:冠心病人工智能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种多阶段的非碘对比剂CT图像到冠状动脉CTA图像的转换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阶段的非碘对比剂CT图像到冠状动脉CTA图像的转换方法,包括:获取匹配的NCCT体积和CTA体积,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训练数据集;分别构建NCCT编码器‑解码器网络和CTA编码器‑解码器网络,基于训练数...
朱熹袁小涵孙欣杰王雁刚叶靖黄文诺夏巍谈维鲍竹青左霞
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与冠状动脉DSA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应用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冠状动脉DSA检查,以冠状动脉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及对狭窄程度与斑块检出情况。结果:DSA检出阳性31例、阴性55例,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检出真阳性29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53例、假阴性2例,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96.36%、准确率为95.35%,Kappa为0.899,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较好。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准确检出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5例,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不同狭窄程度准确率为93.55%(29/31);冠状动脉DSA检查检出斑块118枚,其中钙化斑块41枚,混合斑块40枚,非钙化斑块37枚,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不同类型斑块准确率为95.76%(113/118)。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应用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效果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避免对机体造成不必要损伤,影响预后。
李丹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关作者

钟朝辉
作品数:68被引量:373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图像质量 探测器 CT 宽体 冠状动脉CTA
顾欣
作品数:40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CTA XT 冠脉 64排VCT 低剂量扫描
倪炯
作品数:72被引量:274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CTA RNA干扰 P2X7 肿块型胰腺炎
陈疆红
作品数:54被引量:36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CTA 肺结节
原媛
作品数:29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图像质量 CT 宽体 冠脉CTA 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