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10篇“ 内镜技术“的相关文章
- 全神经内镜技术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总结全神经内镜技术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全神经内镜技术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2~36个月,复查头颅磁共振。结果 15例(83.3%)肿瘤全切,3例(16.7%)次全切。术后新发垂体功能低下2例,一过性尿崩及水电解质紊乱3例,1例出现额叶挫伤,1例颅内感染。术后随访12~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残留肿瘤无进展。结论 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安全有效。
- 唐科蒋天伟陆军松夏为民邵耐远周鹏
- 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鞍区肿瘤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经皮内镜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共纳入51例,采用UBE技术治疗;B组共纳入48例,采用PEID治疗。记录两组病例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均发生因硬膜囊撕裂1例,无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A组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种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及PEI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PEID并发症率相对较高。
- 陈康何仁建罗园超杨富国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老年
- 全神经内镜技术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全神经内镜技术在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及其优势。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整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05例后颅窝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疾病性质以及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后期根据病变性质平均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在105例后颅窝病变患者中,男性45例,平均年龄(56±17)岁;女性60例,平均年龄(62±12)岁。根据后颅窝的分区,病变主要集中在桥小脑角区(78例),其他还包括岩骨区(7例)、小脑(10例)和脑干(10例)。疾病性质方面,包括听神经瘤(11例)、脑膜瘤(7例)、胶质瘤(7例)、脑转移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囊肿(1例),以及三叉神经痛(43例)、面肌痉挛(22例)和舌咽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全神经内镜下病变切除、组织活检或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3年,通过复查增强MRI确认肿瘤性病变中病灶全切34例(87.2%)、次全切除3例(7.7%)、组织活检2例(5.1%),随访过程中死亡3例。在血管神经性疾病患者中,有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完全缓解,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缓解率达100%;术后并发症3例,2例为术后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后症状缓解,1例为伤口愈合不良。结论·全神经内镜技术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周至宜赵浩缪亦锋朱池豪杨溪王思源冯军峰邱永明
- 关键词:后颅窝病变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听神经瘤
- 鼻内镜技术在大型下颌骨囊肿刮治术中应用的初步观察
- 2025年
- 目的:评价鼻内镜在大型下颌骨囊肿刮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口腔病院收治大型颌骨囊肿20例。全麻下行口内切口,术中应用鼻内镜辅助照明、放大病变区行下颌骨囊肿刮治术,从手术切口长度,神经损伤,囊肿复发等方面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使用鼻内镜辅助大型颌骨囊肿刮治术,视野清晰,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复查1年无囊肿复发。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颌骨囊肿刮治术安全有效。
- 刘艳春韦彦锋封兴华邬子璇贠轲陈少参王旭勃李野黄雅欣
- 关键词:鼻内镜刮治术
- 内镜技术在肠瘘诊治中的应用
- 2025年
- 肠瘘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引发腹腔感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问题,且病程较长,治疗复杂。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下早期闭合肠瘘成为可能,且相比传统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治疗肠瘘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内镜治疗技术包括金属夹、支架置入、内镜缝合及组织密封剂等。肠瘘的治疗经历了从传统手术到内镜治疗的转变,内镜技术在微创治疗中的优势已被广泛认可。近年来,内镜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使得肠瘘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支架治疗是常用的技术之一,尤其是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在治疗肠瘘方面显示出高成功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金属夹技术和内镜下缝合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OTSC金属夹在治疗消化道瘘方面效果显著。内镜治疗的关键在于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病程较短且瘘口纤维化较少时,OTSC等技术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为肠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未来仍需要通过更多临床研究来验证不同内镜治疗手段的长期效果及其在肠瘘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 张娟娟汪志明
- 关键词:肠瘘内镜治疗金属夹
- 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 2025年
- 目的分析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镇江市三五九医院收治的110例LSS患者为对象,根据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观察组实施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分析2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LSS中,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比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速度。
- 王铮吴燕顾永福徐正黄超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4年6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UBE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促进其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良好。
- 孙封峰王忠茂
-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减压手术在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同节段椎间孔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在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同节段椎间孔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六盘水首钢水钢医院收治的7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同节段椎间孔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大通道脊柱内镜减压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UBE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侧隐窝恢复情况、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的软性、骨性侧隐窝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研究组相较于行大通道脊柱内镜减压手术的患者,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ODI、ADL、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与对照组的1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同节段椎间孔狭窄患者采用UBE减压手术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椎体减压效果好,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及腿疼痛,侧隐窝恢复效果良好,腰部和腿部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迅速,且安全性较高。
- 龙广
- 关键词:腰椎侧隐窝狭窄
- 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 2025年
- 对比分析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与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结合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诊断标椎,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全可视化内镜手术组)、对照组(TESSYS手术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1月、3月、6月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组件对比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优良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 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疗效无显著差异,然而,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具有透视次数显著减少,操作流程得以简化,手术时长得以缩短,同时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对腰椎关节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的优势。
- 胡耀祖
- 关键词: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微创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和单通道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94例L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双通道组(UBE)和参考组(PELD),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参考组相比,双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长,X线透视次数较少,术中失血量较高(P<0.05)。两组的VAS评分、ODI指数、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治疗LDH的效果、安全性与PELD相当。
- 张同昱张玉民王献印
相关作者
- 李兆申

- 作品数:2,272被引量:18,716H指数:5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内镜 幽门螺杆菌
- 张亚卓

- 作品数:364被引量:2,181H指数:2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内镜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 骨髓基质细胞
- 姜彦

- 作品数:233被引量:56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内镜 鼻腔 外伤性视神经病 颅底 儿童
- 张澍田

- 作品数:770被引量:5,577H指数:3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内镜 食管鳞癌 消化内镜 内镜治疗 幽门螺杆菌
- 田大胜

- 作品数:106被引量:5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内镜技术 内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通道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