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24篇“ 养分利用“的相关文章
- 间作中作物和土壤养分利用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 2025年
- 间作是作物种植模式之一,能够通过改善作物、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改变作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本文从间作对作物、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间作中植物和土壤养分利用及化学计量特征。间作对作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主要包括间作中作物养分利用情况、间作的养分竞争与协同效应以及间作作物的化学计量特征;该种植方式促进作物吸收碳、氮和磷等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作物的干物质积累量与生物产量;种间竞争和协同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速度,并影响植物器官间的生物量分配,通过不同作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碳氮比和氮磷比等化学计量特征。间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面,该种植模式较单播、连作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主要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发挥其作用;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影响土壤的碳化能力以及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本文为进一步优化间作系统和提高间作养分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 刘思宇高凯
- 关键词:间作土壤养分养分利用效率
- 覆膜垄作对土壤氮磷钾含量及马铃薯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025年
- 通过研究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马铃薯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制,改进和提升旱地集雨耕作技术,促进马铃薯优质高产提供依据。以传统中耕壅土耕作为对照,设置全膜双垄耕作(FRF)、春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SRF)、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ARF)处理对土壤有效成分、马铃薯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中耕壅土耕作相比,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春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和全膜双垄耕作0~60 cm土层氮磷钾及其有效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马铃薯3 a平均产量最高,为48210.9 kg/hm^(2),明显高于传统中耕壅土耕作。覆膜垄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且均以秋膜垄作最高,与中耕壅土耕作相比较,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3 a平均增加率分别为48.1%、43.2%、27.7%;肥料农学效率在不同年型均以秋膜垄作处理最高,各覆膜垄作处理3 a平均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综合来看,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马铃薯产量的优势明显,是首选的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之一。
- 赵晓龙
- 关键词:垄沟集雨土壤养分养分利用率马铃薯
- 落叶松家系养分利用效率
- 2025年
- 以2年生15个落叶松家系苗为试验材料,施加氮、磷两种配方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分析落叶松不同家系施肥后生物量、生物量增长量、苗高、苗高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施肥后,15个家系的总生物量、苗高、地径、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与CK有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与1次施肥处理的落叶松家系间的指标均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时的落叶松家系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径与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物量增长量与地径增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综合得分前三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家系(长73-11×日草103)、9号家系(长73-14×日草103)、2号家系(兴9×日76-2)。落叶松15个家系间所有指标平均变异系数提高了6.80%~22.31%。2、9、15号优良家系的生物量、地径相对总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26.8%、18.4%~23.5%。2、9号家系苗高提高了55.4%~62.8%,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2.3%~25.4%、15.7%~18.9%、30.1%~35.6%。对氮素及磷素利用效率高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长73-11×日草103)、9号(长73-14×日草103)、2号(兴9×日76-2)。
- 陈丽娟郝俊飞曹振宇赵敏侯思宇张含国张磊
- 关键词:落叶松优良家系
- 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双聚生物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双聚生物方法,属于生物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双聚生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测试,随后播种作物;步骤二:在作物的苗期、拔节期以及结果期施加双聚螯合物和复合...
- 张博哲荆小船张雪梅
- 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效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025年
- 本研究探讨不同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繁育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最佳减量施肥模式,旨在为科学指导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过程中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所有对照和处理均配备膜下滴灌系统并进行水分管理的条件下,以空白对照(CK_(0))、常规施肥(CK_(1))为对照,设置1个膜下滴灌施肥处理T_(100)(施肥量同CK_(1))以及3个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处理T_(80)、T_(70)和T_(60)(减量施肥20%、30%和40%),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繁育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种茎产量、总芽数、繁育效率及养分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农艺指标中,2022、2023年T_(100)和T_(80)的平均分蘖率略低于CK_(1),但在成茎率、单株芽数、有效茎数方面较CK_(1)均有显著提升。在繁育总种芽数上,T_(100)和T_(80)最高,年平均分别达到(1480.87×10^(3))/hm^(2)和(1477.87×10^(3))/hm^(2),显著高于CK_(1)的(1302.50×10^(3))/hm^(2);T_(70)与CK_(1)间差异不显著;T_(60)最低仅为(1170.53×10^(3))/hm^(2)。在繁育效率方面,原种苗田间繁育倍数T_(100)和T_(80)最高,分别达到66.64倍和66.50倍;其次为T_(70)和CK_(1),繁育倍数为59.61倍和58.61倍;T_(60)繁育倍数最低,为52.67。在繁育收益方面,相较于CK_(0),T_(100)和T_(80)收益增幅最高,分别达到5.82和5.87万元/hm^(2);其次为T_(70),收益增幅为4.19万元/hm^(2),略高于CK_(1)(3.84万元/hm^(2));T_(60)最低,仅为2.51万元/hm^(2)。在肥料投入产出比方面,T_(80)最高,达到1∶21.89,明显高于T_(100)(1∶17.36);CK_(1)最低,为1∶11.45。在肥料利用率方面,所有施肥处理中,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均为CK_(1)最低。而T_(80)最高,试验平均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达到51.57%、27.37%和67.45%,分别较CK_(1)提高了21.21、10.37和23.13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在中等肥力红壤蔗区,采用T_(80)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可以同时获
- 彭李顺彭李顺蔡文伟蔡文伟杨学
- 关键词:养分利用率
- α-半乳糖苷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025年
-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α-半乳糖苷酶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和体重一致的(38±1)日龄断奶仔猪1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仔猪,预试期7 d和正试期40 d。日粮中α-半乳糖苷酶的添加量分别是0、100、200和300 U/kg。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对断奶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以及料重比均有提升,其中添加200 U/kgα-半乳糖苷酶对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效果最显著(P <0.05),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8.51%,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8.79%;其次,处理组对断奶仔猪血清中的IgA、IgG、IgM等生化指标均有提高,其中添加200 U/kgα-半乳糖苷酶的处理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显著(P <0.05),IgA、IgG、IgM分别提高12.21%、21.97%和24.39%。最后,处理组对断奶仔猪的养分利用率也有提升,其中添加200 U/kgα-半乳糖苷酶的处理组养分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显著(P <0.05),粗纤维利用率和粗蛋白质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54%和9.48%。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0 U/kg的α-半乳糖苷酶,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利用率的效率最佳。
- 丁孟松
- 关键词:Α-半乳糖苷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养分利用率
- 常规饲喂和填饲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025年
- 本试验旨在探究常规饲喂和填饲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0只同一群体、健康、体重相近的28日龄北京鸭母鸭,随机分为常规饲喂组和填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期14 d。常规饲喂组试验期间均采用自由采食饲喂模式;填饲组35日龄前自由采食,35日龄开始填饲,每日4次,每隔6 h填饲1次,平均每次填饲量为93 g,共持续7 d。结果表明:与常规饲喂组相比,填饲提高了北京鸭活体重、屠体重、皮脂重、肝重及胰重(P<0.05),提高了回肠能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P<0.05),提高了血清中淀粉酶(AMY)、尿素(UREA)、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P<0.05)。由此可见,填饲可提高北京鸭生长性能及皮脂沉积,但会造成机体的氧化损伤,在实际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 王梁刘禹辰杨卫芳赵秀蓉关紫郭兴姜润深宁中华郭江鹏吴迪梅曲鲁江
- 关键词:填饲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养分利用率北京鸭
- 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双聚生物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双聚生物方法,属于生物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双聚生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测试,随后播种作物;步骤二:在作物的苗期、拔节期以及结果期施加双聚螯合物和复合...
- 张博哲荆小船张雪梅
- 智能机械化分层施肥对中低产田小麦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华北平原中低产田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肥料施用不合理,作物增产潜力较大。我们借助机械化施肥手段,研究提高施肥精度的相关措施,旨在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与高效益。【方法】本研究基于前期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自主研制了智能化分层施肥机械,采用该机械在河北省宁晋县和曲周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MF1)、优化氮磷钾肥一层施用(MF2)、两层施用(MF3)、氮磷肥两层钾肥三层施用(MF4)、氮钾肥两层磷肥三层施用(MF5)、氮肥两层磷钾肥三层施用(MF6)。在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SPAD值和光合指标;在4个关键生育期,取植株样品分析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在成熟期,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籽粒蛋白组分含量。【结果】与MF2比,分层施肥改善了小麦旗叶光合特性,MF6处理增加了旗叶SPAD、Pn、Tr、Gs值;分层施肥处理小麦拔节—成熟期地上部氮、磷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37%~25.54%、9.38%~30.55%、0.74%~21.53%;小麦产量增加了5.14%~12.74%;MF5和MF6处理的小麦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19.01%~38.01%、21.88%~36.67%和9.64%~24.25%,谷/醇提高了1.57%~4.80%。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分层施肥处理直接影响小麦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进而间接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籽粒产量及品质,成熟期小麦养分积累量、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以MF6、MF5得分最高。【结论】智能化机械分层施肥通过影响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间接促进了小麦光合能力提升、产量增加及品质改善。在相同施肥量下,可进一步提高产量5.14%~12.74%,增加籽粒总蛋白中的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改善籽粒品质。
- 吕旭东孙世媛李亚楠郭靖王艳群付鑫宁鹏彭正萍
- 关键词:光合特征养分积累蛋白组分
- 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 2025年
- 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微生物磷和花生仁中养分、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科学施用微生物菌剂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增加了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的数量,降低放线菌数量;提高花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的含量;增加花生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的活性;提高花生仁中氮、磷、钾、锌的含量;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侧枝数、饱果数,降低秕果数;施用功能微生物的花生荚果产量增加252.5~480.4 kg/hm^(2),增产率为5.1%~9.6%,其中,施用真菌微生物的荚果产量比细菌微生物肥料平均增加153.9 kg/hm^(2),增产率为3.0%。本试验条件下,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为120 kg/hm^(2)、90 kg/hm^(2)、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功能微生物75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349.6 kg/hm^(2),增产率为7.0%,其中,施用哈茨木霉菌75 kg/hm^(2)的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5464.2 kg/hm^(2),可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李亮徐凤丹李倩闫萌程培军周彦忠李飞李南王旭浩
- 关键词:花生养分利用
相关作者
- 王恬

- 作品数:1,029被引量:5,925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肉鸡 断奶仔猪 宫内发育迟缓 抗氧化 仔猪
- 赵秉强

- 作品数:456被引量:6,346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腐植酸 尿素 冬小麦 肥料 玉米
- 李燕婷

- 作品数:246被引量:2,04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腐植酸 尿素 海藻酸 磷铵 土壤脲酶活性
- 丁雪梅

- 作品数:307被引量:1,22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肉鸡 蛋鸡 饲粮 肉鸭 肉鸡生产性能
- 袁亮

- 作品数:251被引量:1,532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腐植酸 尿素 海藻酸 土壤脲酶活性 磷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