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47篇“ 共同体建设“的相关文章
论法治共同体的构建——共同体建设的法治向度与实践进路
2025年
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与共同体规则、共同体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联结。对于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个体化社会而言,法治之于共同体建设的意义更加显著。法治可以通过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的结合、安定性与变动性的协调等具体方式,构建共同体的规则体系。法治所蕴含的平等、尊严、民主、正义等价值,能够满足共同体成员的精神需求,拉近个体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激发其形成共同感、归属感、主人感、参与感、获得感、信任感等共同体意识。法治共同体的构建要在妥善处理三对矛盾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法律制定及实施,构建共同体规则和价值体系,塑造共同体意识,维护共同体成员主体地位,最终使之具有强大凝聚力、显著向心力和旺盛生命力。
郭忠郭德鑫
关键词:共同体法治共同体意识个体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逻辑——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2025年
党和国家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升为民族工作的统领性战略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治理实践,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以保障和推进,这也激发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与改革。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标,对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任务”,充分发挥党政统合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不断完善和优化基础性治理能力,构建治理效能输出的保障机制,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地方经验与实践方案。
朱军朱军
陆地边境口岸与共同体建设
2025年
作为中国与陆地邻国的地理连接点和人流物流通道,陆地边境口岸及对应国口岸在连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陆地边境口岸,中国与陆地邻国山水相连、地理相通,建立资源互补、经济互助的边贸体系,推动中国与陆地邻国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协调建设中国与陆地邻国边民社会,促进中国与陆地邻国从边境到首都的民心相通;推动中国与陆地邻国文化交流与互鉴,使中国与陆地邻国的价值观得到相互理解与认同;整体促进中国与陆地邻国边境安全及外交关系和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最终助力各民族文化相通。
徐黎丽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新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
2025年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历史关键点。在新疆,中国共产党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筑了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思想共同体。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为新疆各族人民广泛践行爱国主义、情感相亲并结成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这一时期,淬炼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巩固拓展统一战线、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历史经验。
晁晶晶陈玲
关键词:抗战时期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究——基于“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建设实践
2025年
根据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出设计专业课程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框架,包含构建共同愿景、建设共享资源、转变教学范式、组织团队协作、融合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基于此,针对“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存在的痛点,以内容、资源、方法、思政、评价五维协同为支撑,落实课程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为学生提供“师导生创、生生共创”的课程体验,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协同创新,提升学生对设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内驱力,最终实现培育懂设计、会创新、乐创造、济民生的卓越创新设计人才的目标。
李扬帆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协同创新设计思维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互促关系
2025年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它们是互为前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实践方向和动力支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稳定,有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情感共识,有助于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共同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二者共同的实践联动性,这就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和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陈泽萍黄有璋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2025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多民族组织化议题存在深度契合。现阶段,立足于“政治性”的民族整合方案已经趋于成熟,基于“文化性”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成为巩固国家团结秩序的关键。文章提出了文化工具箱理论视角下的多民族组织化模型。研究发现,以文化为纽带的多民族组织化已经具备现实基础:民族政策与国家设计给予多民族组织化以合法支撑,社会变迁与即时任务为多民族组织化创设出情境机遇,民众协作与精英推动为多民族组织化提供主体保障。未来,仍需在制度的阐释与建构、情境的创造与吸引、主体的联结与重构等方面展开深度介入,以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文军杜婧怡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
宪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论析
2025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此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宪法》是规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法,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者、建设者的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56个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的目的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宪法》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真实的权力,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可靠的制度保证,以保障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有序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示宪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的路径是:遵循《宪法》是一切法律规范的根据和法源原则,强化《宪法》监督是确保国家权力人民性的关键,坚持合宪性审查制度是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保证。
宋才发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认同
清代“大一统”思想体系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5年
清朝在论证自身为中华正统的核心逻辑中逐步发展、完善了大一统思想,革除了传统“华夷之辨”的内容,建立起一套以“大一统”的中国观、一体观、正统观、民族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通过政治上固化结构、经济上厚植基础、法治上提供保障和文化上润育浸染等方面的践行,不仅巩固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性,而且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清代“大一统”思想体系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互建共生”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一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由“自在”共同体向“自觉”共同体发展。近代中华民族从“自在”共同体形塑为“自觉”共同体是“大一统”思想践行的必然结果。
冉诗泽李良品
关键词:清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北部边疆治理历史研究
2025年
中国的边疆地区尤其是陆域边疆地区往往是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有疆域内其他疆土所不具备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是中国辽阔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多元一体文明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尤其是被学界称为“核心边疆”的北部边疆,其治理之成败不但影响到古代中国盛世王朝的出现,而且还关系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这关系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推进情况。时至今日,以内蒙古地区为主体区域的北部边疆在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中意义重大。因此,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工作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北部边疆治理历史研究,既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北部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又为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提供扎实的史料支撑。
崔思朋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北部边疆

相关作者

刘琼莲
作品数:92被引量:465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共同体 残疾人 视域 均等化
王延中
作品数:312被引量:2,939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保障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社会保障制度 民族工作
李良品
作品数:182被引量:620H指数:12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土司 明清时期 乌江流域 土司制度 民族地区
徐黎丽
作品数:162被引量:827H指数:1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关系 边疆 中华民族 边境口岸 丝绸之路
方盛举
作品数:110被引量:701H指数:17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边疆治理 边疆 民族自治地方 治边方略 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