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77篇“ 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文章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奋力打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鲜活样本”
2025年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思想引领、素质提升、风尚浸润、榜样带动、实践养成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金凝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三中全会精神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政策保障研究
2025年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系统有效的政策保障来维持自身运转,从而促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政策保障需要在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管理、社会组织以及道德教育等领域提供具体的政策。与此同时,也需要在涉及社会治理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道德导向,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遵循道德价值,在政策评估的过程中采纳道德标准,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考虑道德要求,以遵循政策保障的原则,确保政策保障的方向,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李志强王晓宁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治理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探析——基于“互联网+”视角
2025年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网络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更好地推动网络公民道德建设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及网络社会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互联网道德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的是实现“互联网+”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完美融合,推动公民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史金惠赵庆杰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
“致良知”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
2025年
“致良知”思想在树立公民道德主体意识、丰富公民道德实践路径并通过因材施教助力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等方面都有深远意义。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37岁,在贵州龙场驿顿悟格物致知之“知”为“良知”;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阳明50岁,在江西南昌始揭“致良知”之教。王阳明晚年,“致良知”思想越发成熟,为后世留下极其宝贵的遗产。其中,王阳明对“成德”的认知,对道德实践的体悟,都充分体现在“致良知”思想里,值得我们敬重、继承和大力弘扬。
叶秋冶
关键词:致良知社会道德水平格物致知公民道德建设因材施教
循途守辙: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2025年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旨在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深厚家国情怀、积极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自2019年党和国家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虽已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要达到最终目标仍需持续努力,务必再次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发展路径,遵循阶级性、集体性、价值引领性的原则,实施传承创新、法治保障、教育引导等具体路径,循途守辙,确保道德建设工作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以更好地达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目标,推动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刘铭杨志刚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
反思与重构:德法结合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论析
2025年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升公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工程,也是巩固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基础和思想根基的题中之义。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由此可见,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探寻这两种治理方式的优势,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破解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解决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
孟鹏涛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道德教化
现代伦理秩序: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诉求与应然指向
2025年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对传统伦理秩序提出了严峻挑战,构建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新型伦理秩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体尊严”与“社会正义”是现代伦理秩序构建的价值基石,前者强调对个体权利与自由的尊重,后者注重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与制度正义的实现。在此基础上,现代伦理秩序的实践准则体现为“权利意识”与“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既要求公民具备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也强调履行社会义务的集体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培育自信自立、公正和谐、开放包容的现代伦理秩序的内在诉求与应然指向,能有效推动古今中西伦理文明资源的融会贯通,促进人的生活秩序与心灵秩序的协调共振,达成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动态平衡,助力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的相融共济。阐释伦理与道德的“公”之属性,勾勒公民道德与现代伦理秩序的“法”之关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王艺腾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辅导员惩戒权消解的双重效应——公民道德建设与思政协同的困境与突破
2025年
本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以下简称“晓庄学院”)为典型案例,考察高校辅导员惩戒权弱化现象及其教育实践转型路径。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揭示惩戒权消解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产生的三重影响。研究发现,短期管理效能的表象改善与长效育人机制的结构性损伤形成显著悖论。针对此困境,晓庄学院创新构建包含教育引导、动态惩戒、修复机制的三维治理模型,有机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知行合一”育人体系。实践表明,该转型路径在违纪预防(重大违纪率下降27.6%)、教育效能(学生满意度提升至91.4%)、制度创新(形成12项特色工作规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新时代高校构建“惩戒-教育”协同机制提供了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
唐秀美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实践
城乡公民道德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2024年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自十八大以来,公民道德建设有了新要求和新内涵。为适应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及网络公民道德建设的风险挑战,亟待寻求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路径。因农村和城市地区受众群体不同,具体情况及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别对城乡公民道德建设路径进行创新研究。
吕腾轩
关键词:城乡公民道德建设
新时代农村社区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强农村社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探讨如何开展农村社区公民道德...
王润琪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民道德建设

相关作者

许启贤
作品数:65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为人民服务 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民道德建设
孙春晨
作品数:100被引量:40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伦理学会
研究主题:道德 伦理 伦理学研究 应用伦理学 公民道德建设
吴潜涛
作品数:144被引量:1,683H指数:2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课 弘扬
张博颖
作品数:59被引量:319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集体主义
李萍
作品数:98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茶道 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 企业社会责任 道德